陜西省,簡稱“陜”或“秦”,因位于陜原以西故稱“陜西”,全省轄10個地級市和楊凌農(nóng)業(yè)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示范區(qū),包括4個縣級市、74個縣、29個市轄區(qū),總?cè)丝?812.62萬人(2016年)。
麟游縣,隸屬于陜西省寶雞市,位于陜西省中部偏西,地處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東臨永壽、乾縣,西接千陽,南連扶風(fēng)、岐山、鳳翔,北接彬縣、甘肅省靈臺縣。
麟游縣境,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意,新石器時代已有氏族部落聚居,夏禹時“治漆及岐”,疏通漆水。商朝時,周人祖先從邰沿漆水進入今麟游地,建杜林邑故稱杜地,歷經(jīng)二代,公劉時遷都邑于豳(今彬縣);古公亶父時,受狄侵,又由豳退出,集結(jié)于岐北高山(今麟游)地帶,休養(yǎng)生息,始南遷周原,定都岐陽。西周時,縣境屬西周轄地,春秋戰(zhàn)國時屬秦國轄地。
秦朝時,于縣境東部置漆縣(治今彬縣),西部置杜陽縣(治今麟游縣招賢鎮(zhèn))。此后,兩漢及三國曹魏,縣境仍分屬杜陽縣、漆縣。
西晉初,撤銷杜陽縣,其地西南歸雍縣,東北歸漆縣,縣境分屬漆縣、雍縣。北魏皇興二年(468年),縣境分屬白土縣、雍縣,北部屬白土縣,南部屬雍縣。西魏時,縣境南部屬雍縣、北部屬鶉觚縣。
隋朝大業(yè)年間,于杜陽縣舊地設(shè)普潤縣;義寧元年(617年),始設(shè)麟游縣;縣境內(nèi)東有麟游縣、西有普潤縣。此后,唐朝、五代及兩宋,縣境仍為麟游縣、普潤縣并存。
元朝大德九年(1305年),撤銷普潤縣,其地并入麟游縣,歸鳳翔府轄,明、清因之。
建國后,麟游縣先后隸屬于彬縣專區(qū)、寶雞專區(qū)、陜西省直轄。
1958年12月10日,麟游、岐山、鳳翔三縣合并為鳳翔縣。1961年9月,三縣分治,恢復(fù)麟游縣;麟游縣先后隸屬于寶雞專區(qū)、寶雞市、寶雞地區(qū)、寶雞市。
麟游縣總面積1704平方公里,下轄7個鎮(zhèn),66個行政村,總?cè)丝?.07萬人,境內(nèi)群山結(jié)秀,諸水環(huán)布,氣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消夏、觀光旅游勝地。
麟游縣境,秦漢時即設(shè)縣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相傳隋義寧元年,因仁壽宮中出現(xiàn)白麒麟四處祥游而更名為麟游,一直沿用至今。隋唐時期,封建帝王曾在今縣城所在地修筑了舉世聞名的避暑離宮——仁壽宮(唐朝改稱九成宮),兩朝四帝曾20次駕幸麟游避暑消夏。史載唐太宗杖導(dǎo)出醴泉、楊素殘民、楊廣弒父、魏征上書、長樂公主下嫁、大宴群臣、薜仁貴大水救駕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