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在左武侯大將軍、趙國公長孫無忌的支持下,十五歲的晉王李治被唐太宗李世民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翠微宮,遺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絕,抱著舅舅長孫無忌(無忌是長孫皇后同母兄)的脖子痛哭。六月,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長孫無忌進(jìn)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主持朝政。當(dāng)時(shí),長孫無忌以元舅的身份輔政,每有進(jìn)言,唐高宗都優(yōu)先采納。然而這對君臣的蜜月期并沒有維持多久,作為擁戴有功的托孤重臣、同時(shí)又是皇帝舅舅的長孫無忌最后正是死在了自己的外甥手里。
長孫無忌是唐初政治舞臺上的一個(gè)風(fēng)云人物,從李淵起兵開創(chuàng)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宮門奪得嫡位,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gè)關(guān)口都承載著長孫無忌的智慧、謀略和心血。長孫無忌對大唐可謂忠心耿耿,始終不渝,同樣,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對他代代禮遇,寵眷甚隆。唐太宗李世民曾對群臣說道:“我得有天下,無忌之力也!”封無忌左武侯大將軍、趙國公,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晉王李治即位后,以元舅無忌擁戴有功,加封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并主持朝政。作為唐太宗的第九子,李治除了嫡子這一優(yōu)勢外,即沒能力又沒才干,朝中更是沒有多少支持他的大臣,他能當(dāng)上皇帝,全靠舅舅長孫無忌從中周旋。因此,李治即位之初,這對甥舅君臣的關(guān)系非常融洽。
然而長孫無忌很快卷入了一場宮廷爭斗之中,也正是因?yàn)樵谶@場爭斗中的態(tài)度,最終造成了他的悲慘結(jié)局。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李治欲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為了獲得元老重臣長孫無忌的支持,李治與武氏親臨無忌家中飲宴,并且賜了金寶兩車、繒錦十車,又任命無忌的三個(gè)庶子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無子來暗示無忌支持廢后,但無忌顧左右而言他,高宗敗興而回。此后武氏母親楊氏及禮部尚書許敬宗等也多次前往無忌府中勸說,但均被拒絕,無忌始終堅(jiān)持:“皇后并無失德,無罪而廢恐動搖國本!”
永徽六年,已生嫌隙的李治不顧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的強(qiáng)烈反對,宣布廢王皇后而改立武氏。緊接著,長孫無忌、褚遂良先后被貶官,六十歲的褚遂良被貶往極邊之地愛州(今越南清化),并于數(shù)年后死去。對于曾經(jīng)支持自己登上皇位的舅舅長孫無忌,李治和武氏先將其流徙黔州(今貴州省境內(nèi)),接著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并抄沒家產(chǎn),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即便如此,武氏和李治還是沒有放過他,不久,李治下令復(fù)審長孫無忌謀反案,并遣使逼迫長孫無忌自縊而死(時(shí)年六十五歲),這位有擁戴大功的元舅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復(fù)長孫無忌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并將他陪葬昭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