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句話,來源于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謀臣,時常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甚至還經常勸他殺了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當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兩兄弟后,把魏征抓來,問他:為何老是離間我們兄弟,弄到今日之局面?魏征當場回答說:太子要是早聽我的話,何至于今日的結局?
唐太宗
魏征說話直言不諱,本是抱著必死之心,誰知他這一份直爽,李世民卻很欣賞,加上魏征很有才干,李世民決定不計前嫌,重用他。
而李世民登上帝位厚,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后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比如說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女兒長樂公主出嫁,唐太宗和寵愛這個女兒,想要給她盛大的婚禮,決定給她準備一份豪華嫁妝,臣子們都知道唐太宗的意思,紛紛上書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于是進言請求雙倍于永嘉長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征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李世民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也對此表示支持。
唐太宗和魏征
魏征的直言不諱,多數(shù)時候唐太宗都欣然接受,充分表達了一個君主的胸懷,不過也有時候,被魏征氣的實在不行,甚至還曾說過: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魏征。幸虧長孫皇后開解,唐太宗才改變主意。
所以,魏征的敢于直諫,其實也像是隨時將自己的性命,置于安危之中,但他卻從不退縮,依然是有什么說什么,所以唐太宗也親切的稱呼他為,自己的一面鏡子,讓自己知對錯。
貞觀十七年,魏征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并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征為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本是君臣相得,然而,不久之后,侯君集以謀反罪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免,魏征曾經向李世民推薦這兩人,說他們有宰相之才,魏征又拿自己前后的諫辭給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開始懷疑魏征是不是侯君集一黨的。于是手詔取消衡山公主與魏征長子魏叔玉的婚約。
魏征
此外,唐太宗還親手砸了魏征的墓碑。
兒子啊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戰(zhàn)士死傷數(shù)千人,戰(zhàn)馬損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這一舉動,不禁慨然嘆息說:“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又重立紀念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