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宦官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宦官(俗稱“太監(jiān)”)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并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被閹割后才行。
歷史上不少宦官專權的事情發(fā)生,如秦國趙高,宋朝童貫,明朝魏忠賢等,聽起來,大家對這些宦官都沒什么好映象,那么歷史上有沒有功績彪炳的宦官呢?那肯定是有的,一起來看看。
1、漢朝蔡倫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于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于制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2、唐朝高力士
高力士可是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高力士幼年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唐隆年間(710年)因平定韋后之亂有功,晉封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進入太子內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內給事。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參與誅殺蕭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開元初年,兼任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執(zhí)掌內侍省事務。
后來高力士權傾朝野,每有四方進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進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決。但是高力士卻并沒有像趙高、魏忠賢一樣,雖然他權傾朝野,但是對皇帝還是忠心耿耿。
后來被李輔國陷害流放,寶應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回歸,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談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想到李隆基已經駕崩,高力士傷心欲絕,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
3、明朝鄭和
鄭和,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在靖難之役中,馬和在河北鄭州立下赫赫戰(zhàn)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zhàn)功,史稱“鄭和”。同時,升遷為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相當于正四品官員。史稱三寶太監(jiān) 。
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zhàn),具有軍事指揮才能。跟著朱棣參加“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zhàn)南北,經歷數次重大戰(zhàn)役,具有實戰(zhàn)經驗。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jiān)”軍銜,將二萬余名官兵交給鄭和指揮。鄭和開始了七下西洋。
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 62歲,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鄭和下西洋的功績:推行和平外交,穩(wěn)定東南亞國際秩序,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發(fā)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開拓海洋事業(yè),鋪平亞非航路。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