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糖的歷史悠久,有了糖,成千上萬種美饌佳肴和花式糖點才得以生產(chǎn),人們的飲食品種也不在單調(diào)。隨著外國制糖技術的傳入,中國的制糖業(yè)迎來了蓬勃興旺的發(fā)展時期,不但使許多古代糖點重新煥發(fā)出新的光彩,也形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糖文化。
糖,在古代有許多同義詞或近義詞,如:餳、飴、鋪、 儆、娠、鏈等。糖是人體賴以產(chǎn)生熱量的重要物質(zhì),既可直接單獨食用,又是人們生活中的調(diào)味品和甜食、糖果、糕點的原料。
中國先泰就有制糖的風俗。西周《詩經(jīng)·大雅·綿篇》載:“周原胝腆,菫茶如飴”。可見,最遲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國已知道把淀粉質(zhì)水解成甜糖了。屈原的《楚辭·招魂》有“粔籹蜜餌有餦餭”的句子,餦餭就是以麥芽糖為主要成分的餳。用麥芽制糖是古代最早的制糖方法,許慎《說文解字》上說:“飴,米蘗煎也”。蘗是發(fā)芽的麥子,能使煮過的米里的淀粉糖化。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也記載過制造“白餳”、“黑餳”、“琥珀餳”、“煮鋪”、“作飴”等五種制造飴糖的方法。這些方法與現(xiàn)在制飴坊用的基本相同。
中國很早就有甘蔗和甘蔗制糖的記載,中國種植甘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那時還不會用它生產(chǎn)砂糖。古時對甘蔗的利用,一是當果品吃,二是榨成甘蔗汁飲用或調(diào)味,三是將蔗汁熬成“蔗槳”,四是將蔗汁熬得像飴糖那樣濃的“蔗飴”,五是以蔗汁曝曬或加乳熬成硬飴狀,稱為“石蜜”。
南北朝時代,中國人就已經(jīng)開始制作蔗糖了?!洱R民要術》里轉引《異物志》說:“甘蔗遠近皆有......迮取汁如飴餳,名之曰糖,益復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而冰”。這是中國書籍里關于蔗糖制造的最早的記載。蔗糖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始于唐代的貞觀年間,據(jù)《新唐書·西域傳·摩揭陀傳》中記載;“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榨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唐會要》還稱;“西蕃胡國出石蜜(指蔗糖),中國貴之,太宗遣使至摩伽倫國取其法,令揚州煎蔗汁,于中國自造,色味愈西域所出者?!睆拇酥袊饾u開始成為制糖大國。
到了宋代,蔗糖生產(chǎn)已以江、浙、閩、廣、蜀等地為主了。據(jù)北宋《政和本草》載:甘蔗“一種似竹,粗長。榨其汁,以為砂糖,皆用竹蔗。泉、福、吉、廣州多作之。煉砂糖和乳為石蜜,即鹵搪也,惟蜀作之?!贝送猓彼芜€把砂糖進一步加工成冰糖,這種冰糖流行于元代,時稱“糖霜”。同時,這種冰糖也深得文人志士的青睞。北宋黃庭堅《答梓州雍熙長老及糖霜》詩云:“遠寄遮霜知有味,勝于崔子水晶鹽。正宗掃地從誰說,我舌猶能及鼻尖?!痹橄N摹短撬吩姡骸按河喔收嵴闈{,色美鵝兒淺淺黃。金掌飛仙承瑞露,板橋行客履新霜。攜來已見堅冰漸,嚼過誰傳餐玉方。輸于雪堂老居士,牙盤瑪瑙妙稱揚。”
糖在中國古代的利用也較為廣泛,除了部分用于烹飪調(diào)味,如漬制果品脯干、加入菜肴增味、加入小吃甜食等。另外還大量用于單食。如中國唐代就有口香糖了,當時的著名詩人宋之問有口臭的毛病,經(jīng)?!耙韵憧谔茄谥薄V劣谑秤锰瞧?,則從開始制糖的時候就有了。
(來源:飲食文化典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