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
來源:珍貴照片畫冊
僅供欣賞,如有涉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包括:隼[sǔn] 形目、鸮[xiāo]形目
鷹:鳥綱鷹科部分種類的通稱。一般指鷹屬的各種鳥類,在我國最常見的鷹有蒼鷹、雀鷹、松雀鷹、赤腹鷹和鳳頭鷹幾種。
蒼鷹
蒼鷹雄鳥體長約50厘米,分為頭、頸、軀干、尾、四肢(翅和腿)五部分。蒼鷹除頭部為黑色外,上體其余部分主要為蒼灰色;下體灰白,并密布暗灰色橫斑和近黑色羽干紋。
鳳頭鷹
鳳頭鷹大概是東亞地區(qū)亞熱帶常綠或者針闊混交林環(huán)境下最常見的鷹類。鳳頭鷹在中國分布很廣,從云南直至東部沿海省份如浙江、福建等地都比較常見。
雀鷹
雀鷹體型纖細(xì),尾型長,腳桿和腳趾也明顯比蒼鷹要細(xì)長得多,在中國,北方山地森林中最常見的夏季繁殖猛禽就是雀鷹;在西南橫斷山區(qū)的高海拔林地中,雀鷹也是很常見的夏候鳥。在云南,滇北的森林中應(yīng)有雀鷹繁殖,而省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從北方南來的雀鷹越冬。
松雀鷹
松雀鷹是一種在中國亞熱帶區(qū)域較為常見的林棲小型鷹類,松雀鷹體小,體型纖長,尾長,腳桿也很細(xì)長。
赤腹鷹
赤腹鷹中等體型,約33厘米。下體色甚淺。成鳥:上體淡藍(lán)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側(cè)尾羽具不明顯黑色橫斑;下體白,胸及兩肋略沾粉色,兩肋具淺灰色橫紋,腿上也略具橫紋。成鳥翼下特征為除初級飛羽羽端黑色外,幾乎全白。
雕:形態(tài)像鷹,但比鷹大得多,翅膀?qū)挻螅眢w粗壯,羽毛有褐色有近灰色的。巢營于高山懸?guī)r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我國東北常能見到。
主要雕類有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頭海雕、虎頭海雕、鷹雕、草原雕、烏雕、白腹山雕、小雕、棕腹隼雕、林雕、白腹海雕、漁雕、短趾雕、蛇雕。而在中國常見的種類有金雕和烏雕
金雕
金雕屬于鷹科、真雕屬的猛禽。兩翼飛羽除了最外側(cè)三枚外基部均綴有白色,其余身體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鳥翼和尾部均無白色,頭頂羽色轉(zhuǎn)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蓋著。
烏雕
烏雕別名花雕、小花皂雕,屬于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通體為暗褐色,背部略微綴有紫色光澤,頦部、喉部和胸部為黑褐色,其余下體稍淡。
美國國鳥: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在1782年被定為美國國鳥,又名美洲雕。眼、嘴和腳為淡黃色,頭、頸和尾部的羽毛為白色,身體其他部位的羽毛為暗褐色,十分雄壯美麗。
玉帶海雕
玉帶海雕屬大型猛禽,嘴稍細(xì),頭細(xì)長,頸也較長??罩姓归_的雙翅達(dá)2米長。飛行時,暗色圓尾及寬闊的白色橫斑十分醒目,易于辨識。
白腹海雕
白腹海雕是大型猛禽,翼寬長型,尾短,頭部、頸部和下體都是白色,背部為黑灰色。尾羽呈楔形,呈褐色,端部白色,是它與其他海雕相區(qū)別的主要特征之一。
虎頭海雕
虎頭海雕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
蛇雕
蛇雕共有21個亞種,大中型鷹類。頭頂具黑色雜白的圓形羽冠,覆蓋后頭。
隼:是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鳥類,所有的隼形目全部都是中小型猛禽,城市中看見的那些猛禽也多為隼,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dú)活動,飛翔能力極強(qiáng),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隼形目與其它鳥類不同,雌鳥往往比雄鳥體型更大。我國的所有隼形目鳥類都是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的野生動物,有紅隼、燕隼、白隼、馬島隼、灰隼、美洲隼、灰背隼、游隼、黃爪隼、阿穆爾隼、猛隼、獵隼、矛隼、擬游隼、紅腳隼等。
比利時國鳥 紅隼
紅隼又叫紅鷹、茶隼等,在我國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在野外通常通過高速振翅沖向獵物,用利爪將獵物按在腳下,并且原地開始進(jìn)食,而不是像其他猛禽一樣將獵物帶離。
游隼
游隼的一個重要特點(diǎn)就是眼睛下方有一塊黑色羽毛,游隼的飛行方式是高速扇動翅膀,然后伴隨著一段不是很長的滑翔,這種飛行方式只有游隼才會有。
燕隼
燕隼俗稱為青條子、螞蚱鷹、青尖等,體形比獵隼、游隼等都小。燕隼和游隼的區(qū)別就是它們的體型大小,如果看到的燕隼體型巨大那就是游隼,反之如果體型小巧就比鴿子大一些的話基本上可以判斷為燕隼了。
紅腳隼
阿穆爾隼其實(shí)就是紅腳隼的一個亞種
紅腳隼又叫青燕子、青鷹、紅腿鷂子、螞蚱鷹等,是小型猛禽。是國家二級重點(diǎn)保護(hù)動物。該物種的產(chǎn)地在俄羅斯。它是遷徙旅程最遠(yuǎn)的猛禽,單程為13 000-16 000公里。
灰背隼
灰背隼又叫灰鷂子、朵子,也是小型猛禽。
冰島國鳥 白隼
白隼是冰島的國鳥,別名:海東青。暗色型的頭部為白色,頭頂具有粗著的暗色縱紋,與游隼的區(qū)別在色彩較淺,上體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橫斑和斑點(diǎn),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橫斑,飛羽石板褐色,具斷裂的白色橫斑,下體白色,具暗色橫斑。
海東青
海東青有“萬鷹之神”的含義,在古代屬于最好的貢品,海東青中以純白的'玉爪'為上品,另有秋黃、波黃、三年龍等名目。到了清代,如果一個刑徒捕捉到一只海東青并進(jìn)獻(xiàn)給朝廷,則可免一切死罪,可見其何等珍貴。
鷲:與鷹類、雕類和隼類都有親緣關(guān)系,但爪較弱,頭多禿,主要或全部以腐肉為食,如禿鷲(座山雕)、兀鷲。毛色深褐,體大雄壯,嘴呈鉤狀,視力很強(qiáng),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亦稱“雕”。鷲是目前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之一,飛行高度可達(dá)10000米以上。
四川甘孜色達(dá)天葬臺的禿鷲
禿鷲體形大,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猛禽,它張開兩只翅膀后翼展大約有2米多長,0.6米寬。
兀鷲
兀鷲是大自然的清道夫,主要以動物的腐肉和尸體為食。一般不攻擊活動物。它們憑借長而寬大的翅膀能夠在天空翱翔幾個小時,且視力極佳。大面積覓食,清晰地搜尋地面上的動物尸體。視覺和嗅常都很敏銳,常在高空翱翔盤旋尋找地面上的尸體,或通過嗅覺聞到腐肉的氣味而向尸體集中。
梟、鸮:貓頭鷹:學(xué)名鸮、梟。俗名禿鷦。棲叢林或山崖,夜出晝沒,聲叫凄厲,人聞不吉,常被驅(qū)趕,夜間捕鼠為食,益鳥。貓頭鷹的眼睛長在頭部前方,不像別的鳥那樣長在兩邊,因此它們想全方位觀察四周情況時,只能不停地轉(zhuǎn)動腦袋,視物能力超過人類一百倍。
本目鳥類體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雕鸮體長可達(dá)90厘米,小者如東方角鸮體長不及20厘米。貓頭鷹是現(xiàn)存鳥類種在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qū)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貓頭鷹的蹤影。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雕鸮、鵂鹠、長耳鸮和短耳鸮。
雕鸮
雕鸮面盤顯著,淡棕黃色,雜以褐色細(xì)斑;眼先和眼前緣密被白色剛毛狀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盤余部淡棕白色或栗棕色,滿雜以褐色細(xì)斑。它的聽覺甚為敏銳,稍有聲響,立即伸頸睜眼,轉(zhuǎn)動身體,觀察四周動靜,如發(fā)現(xiàn)人立即飛走。飛行慢而無聲,通常貼地低空飛行。
鵂鹠
鵂鶹,全長145-170毫米,羽毛棕褐色,有橫斑,尾巴黑褐色,腿部白色,爪子比較鋒利。俗稱小貓頭鷹,但頭上沒有角狀的羽毛。鵂鶹是我國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種小型鸮類,晝夜活動,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為我國南方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鼠類及青蛙等。
長耳鸮
長耳鸮耳羽簇長,位于頭頂兩側(cè),豎直如耳。面盤顯著,棕黃色,皺翎完整,白色而綴有黑褐色。上體棕黃色,而密雜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紋;頦白色,其余下體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紋。腹以下羽干紋兩側(cè)具樹枝狀的橫枝。
短耳鸮
短耳鸮,體矮,體長約38-40厘米,黃褐色鸮鳥。翼長,面龐顯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見,眼為光艷的黃色,眼圈暗色。上體黃褐,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下體皮黃色,具深褐色縱紋。飛行時黑色的腕斑顯而易見。棲息于開闊田野,白天亦常見。成群營巢于地面。
燕尾鳶
剪尾鳶 --- 也說非洲燕尾鳶,尾巴分叉很深。
燕尾鳶身長50-54厘米,翼展119-136厘米,體重370-600克。黑白分明,分叉很大的尾是黑色,幾乎是橫向舵羽的2倍。
鵟(kuang):是體型較大的鷹隼類猛禽,一般多在空曠地區(qū)的高空盤旋,俯視地面的獵物,發(fā)現(xiàn)后,疾速俯沖抓食。在我國最常見的有普通鵟、大鵟及毛腳鵟三種。
普通鵟
普通鵟俗稱土豹,體形似蒼鷹,上體暗褐色,下體淡暗褐色,尾較短,展開成扇狀。飛翔時翼較寬,翼先端稍向上,從下面看翼下面初級飛羽的先端翼角部分有暗褐色斑。常在開闊的農(nóng)耕地飛翔,飛時緩慢,平時主要捕捉田間野鼠為食,對農(nóng)業(yè)有益。繁殖于西伯利亞及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每年九月下旬開始遷徙,冬時遷至我國南部、云南及海南島。
大鵟
大鵟體型比普通鵟大些,體色較淡,特別是體下面及頭部色淡而發(fā)白。大腿的羽毛為褐色,與普通鵟的白色羽不同。飛翔時從下面看初級飛羽先端黑色,基部白色,次級飛羽淡灰褐色。尾羽上面色發(fā)白,有細(xì)的褐色斑條。多棲于山地,性兇猛,嗜食嚙齒動物野兔等。繁殖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東北部朝陽、內(nèi)蒙古等地,冬季遷徒華北以至長江流域一帶。
毛腳鵟
毛腳鵟體型很似普通鵟,上體暗褐色,尾和翼也為暗褐色。脛部及腳上布滿羽毛,是本種的鑒別性特征。棲于原野、耕地等開闊地帶,常和普通鵟在一起,以嚙齒類為食,常見于東北中南部,新疆西部,以及山東、江蘇等地。
草鸮
另外,我還拍到過一次草鸮,面盤灰棕色,呈心臟形,有暗栗色邊緣。飛羽黃褐色,有暗褐色橫斑;尾羽淺黃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橫斑;下體淡棕白色,具褐色斑點(diǎn)。嘴黃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黃色;腳-略白。
倉鸮(猴面鷹)
倉鸮又叫猴面鷹,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特別是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lǐng)環(huán),頸側(cè)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diǎn)。其余上體淺灰色,羽緣棕黃色,各羽遍布淺褐色蟲蠹細(xì)斑,近末端處有黑緣的白點(diǎn)。
紅角鸮
紅角鸮全長約20 厘米。上體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蟲蠹狀細(xì)紋。面盤灰褐色,密布纖細(xì)黑紋;領(lǐng)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頭頂至背和翅覆羽雜以棕白色斑。飛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下體大部紅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纖細(xì)橫斑和黑褐色羽干紋。嘴暗綠色,先端近黃色。爪灰褐色。
領(lǐng)角鸮
領(lǐng)角鸮外形和紅角鸮非常相似,但它后頸基部有一顯著的翎領(lǐng)。上體通常為灰褐色或沙褐色,并雜有暗色蟲蠹狀斑和黑色羽干紋;下體白色或皮黃色,綴有淡褐色波狀橫斑和黑色羽干紋,前額和眉紋皮黃白色或灰白色。
雪鸮
雪鸮屬于體形較大的鸮類,體長約為50-71厘米,通體幾乎純白色,體羽端部近黑色,雪鸮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無其他鸮類常見的耳狀羽簇,嘴基長滿剛毛樣的須狀羽,幾乎遮住全嘴。
鷂:是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澤地區(qū)棲息及繁殖。我國常見種類有白尾鷂、白頭鷂及鵲鷂。
白尾鷂
白尾鷂又稱灰鷹,體形似雀鷹,雄性全身灰色,腹和翼下面為白色。繁殖于東北和新疆西部,遷徙時,遍布全國境內(nèi),為旅鳥和冬候鳥。
白頭鷂
白頭鷂雄鳥上體黑色,下體色淡,頭頸部有黑褐色縱斑。繁殖于東北及河北省北部,在華北一帶為旅鳥,在華南一帶為冬候鳥。
鵲鷂
黑鳶前額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頭頂至后頸棕褐色,外側(cè)飛羽內(nèi)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飛翔時極為醒目。
鳶:屬鳥綱、隼形目、鷹科。又名“老鷹”、“老鳶”、“黑耳鳶”、“鷂鷹”,鳶有:燕尾鳶、食蝠鳶(俗稱蝠鷂)、珠鳶(俗稱嬌鳶)、澳洲鳶(俗稱黑肩鳶)、黑鳶、黑翅鳶、白尾鳶、紋翅鳶、剪尾鳶等。
鳶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是一種常見的留鳥。鳶是種美麗的猛禽,最明顯的特征是有像燕子那樣的雙叉尾,上體及兩翅的表面,幾乎全為純暗褐色。鳶通常棲息于山丘巖石的表面和山谷間的樹木上,幾乎各種生活環(huán)境都能見到。
黑鳶
黑鳶前額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頭頂至后頸棕褐色,外側(cè)飛羽內(nèi)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飛翔時極為醒目。
黑翅鳶
黑翅鳶
黑翅鳶眼先和眼上有黑斑,前額白色,到頭頂逐漸變?yōu)榛疑?。后頸、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藍(lán)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緣,次級和初級覆羽藍(lán)灰色,初級飛羽暗灰色,外側(cè)7枚具黑色尖端。虹膜成鳥血紅色,幼鳥黃色或黃褐色,嘴黑色,蠟?zāi)ず涂诮堑S色,腳和趾深黃色,爪黑色。
白尾鳶
白尾鳶
白尾鳶顏色像海鷗一樣,有黑色的翼尖和肩膀。頭白色,后頸、背、肩、腰覆羽藍(lán)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緣,次級和初級覆羽藍(lán)灰色,初級飛羽暗灰色,外側(cè)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尖端綴有沙皮黃色,兩側(cè)尾羽灰白色,尖端綴有皮黃色,其余具暗灰色羽軸。整個下體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級飛羽下表面黑色,次級飛羽灰色,具淡色尖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