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750字,預計閱讀3分鐘)
近日我在微信讀書APP上讀完了一本好書,名字叫《成為自控者》。除了書里的內容本身以外,對讀書這件事情有了新的認知——
1.從客觀上來說,認真讀完一本書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我之前認為至少要十天半個月乃至一個月。經過這次讀書得到一個結論:讀完一本13萬字的書,即便逐字認真閱讀,10小時左右足矣。這是因為之前從來沒有這么詳細統(tǒng)計過時間,這次APP幫忙統(tǒng)計了準確的時間。所以實踐才能出真知。
2.理論指導實踐。讀書的過程當中,讀到的東西會與自己的過往經歷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很多事情背后的原理也許一瞬間就想明白了。這也許就是讀書的意義之一,那就是:與高人對話,提升認知水平,活個明白。
3.書與書之間也能產生化學反應。讀這本書時,會與之前讀過的其他書產生化學反應。相互印證,從而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也自然更加深刻。
4.讀一本書速度會越來越快。因為有了前面內容的積累和發(fā)酵,對后面內容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就會越讀越快。
5.常讀常新,一本好書值得讀十遍。就像紅學家們,一本紅樓夢,讀上百千遍,讀出了人生,讀出了歷史,也讀出了一個文學流派。
6.隨時總結。為了更好地復盤和理解書的內容,我們可以在讀書時就順便做好每一章節(jié)的整理和總結。效果就是:當最后要回顧整本書時,只需要把之前總結的各個片段簡單梳理整合即可。否則當我們把整本書讀完時,可能前半部分的內容早已經忘干凈了。
7.讀書筆記的作用是什么?把書先從厚讀薄,再從薄讀厚。即先把一本書變成幾頁精華、幾張思維導圖,便于我們高效理解和回顧,然后根據(jù)這些筆記,我們可以回憶和講解整本書的內容,實現(xiàn)內化,至此完成讀書閉環(huán)。
8.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只有大量輸入才能高質量輸出。用輸入促進輸出,用輸出倒逼輸入。說白了就是多看多聽多想,只有肚子里才有干貨,筆下才能有真東西。
(全文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