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遼闊”這個詞,不來喀拉峻,大概很難體會到吧。站在喀拉峻,綿延無盡的天山山脈、跌宕起伏的碧綠草原、色彩繽紛的萬頃花海盡收眼底。兩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來到這里,僅僅是在一個陰沉的午后,坐著景區(qū)觀光車的匆匆一瞥,便對它的廣袤和恢弘難以忘懷。2015年,據(jù)說是伊犁近幾年來雨水最充沛花海最繁盛的一年,我用另一種方式再次來到了這片魂牽夢系的草原。
瓊庫什臺是徒步到東喀拉峻的起點,也是老烏孫古道的起點。古烏孫人正是沿著這條要道翻越天山,進入伊犁河谷,在這片肥沃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建立了當(dāng)時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大的烏孫國。如今,烏孫古道是新疆三大戶外徒步線路之一。從伊寧市坐3小時車到特克斯縣,再從特克斯坐近5小時的車才能到瓊庫什臺,算不上塞外邊陲,卻也著實遙遠。雖說是老烏孫古道和徒步到東喀拉峻的起點,但瓊庫什臺依然不像中國其他徒步線路的起點那般充斥著游人。同車的人里,除了我們,只有當(dāng)?shù)氐拇迕?。這就是新疆,除了秋季的喀納斯和禾木讓人感覺游人如織,堪比九寨溝之外,大部分時間,這里都人跡罕至。瓊庫什臺的哈薩克人依然保持著世代相傳的游牧傳統(tǒng),隨著季節(jié)轉(zhuǎn)場,夏天進入喀拉峻深處的夏季牧場放牧,冬天回到冬季牧場過冬,年復(fù)一年。
到瓊庫什臺后,我和好友莎莎并沒有停留,直接向山頂出發(fā)。我為數(shù)不多的重裝徒步幾乎都發(fā)生在新疆,但這卻是最滿意的一次。因為路途并不遙遠,我們不必選擇在河谷的水邊扎營,因為河谷扎營的結(jié)果便是錯過只有在山頂才能欣賞到的日出日落。在山下補充飲水后,我們便開始爬山。第一個緩上坡即使對于重裝來說也還算輕松,我們漸漸遠離瓊庫什臺,從遠處瞭望這個雪山下的村莊——它的地勢乍看沒有禾木整齊,也沒有早春的阿勒瑪勒克驚艷,但爬上山坡,它越來越像《霍比特人》里的中土世界,夕陽照耀下,起伏的原野投射出長長的影子,哈薩克人的小木屋在這恢弘的光影下靜靜守望。村子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最終只化為雪山下一處小小的平地,而包圍著瓊庫什臺的,是廣闊的起伏草原和雪嶺云杉組成的森林。出生于青山綠水的江南,早已忘記了綠色原來可以如此耀眼,如此魔幻。我們選擇在一片面對雪山的高山牧場安營扎寨,夜里,時不時有牛、羊、馬路過我們帳篷,發(fā)出各種叫聲,甚至在我們的帳篷邊撒尿,好在沒有兇猛的野狗,不安寧的一夜總算安然度過。
第二天清晨,太陽還沒露出山頭,我們就被一個牧民吵醒,他在帳篷外用哈薩克語大吼大叫,繞著帳篷踱步,催促我們快出來,并不友好地向我們表達在他的牧場扎營要付錢的意思。在我們剛剛整理完衣服鉆出帳篷,并打算和他理論時,他迅速搶走我放在帳篷門口的登山杖,咄咄逼人地威脅我們交錢。一番無用的溝通和僵持后,他拿著登山杖,騎馬揚長而去。這一天開始得如此不愉快,但所幸如此,我們才早早收拾完帳篷來到山頂,看到了伊犁著名的人體草原,山坡以最美的弧度層層疊疊,側(cè)逆光照亮了曲線的最上端,羊群沐浴在那一米陽光下,悠閑地吃草。而另一邊的瓊庫什臺,也逐漸被朝陽照亮,森林和草原漸漸染上溫暖的晨光,村子就這樣渺小地屹立其中,如同被廣闊天地包圍的一個小小驛站。
我們一邊欣賞這美到極致的風(fēng)光大戲,一邊開始報警。一番輾轉(zhuǎn),聯(lián)系到了負責(zé)喀拉峻片區(qū)的警察,我把莎莎用長焦鏡頭拍下的搶登山杖牧民的照片發(fā)給警察并說明情況后,他非常負責(zé)任地請示領(lǐng)導(dǎo),安排村委會干部認出這個牧民,并上門要求歸還。一番等待后,他派人給我們把登山杖送上山,并表示會追究這個牧民的法律責(zé)任,讓我們不要生氣。這大概是我所有報警經(jīng)歷中最順利的一次。就這樣,我們非常順利地踏上了第二天的路。
我們沿著土路一路下坡,經(jīng)過了一些牧民的小木屋后,開始進入森林,沿河而上,一段平緩的路之后,我們在溪邊再次補充水源,準備爬一座高山。
新疆正午的太陽曬得人皮膚發(fā)紅,暴曬程度不亞于青藏高原。所幸這山的高度和新烏孫古道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我們一路走走停停,沿著馬道來到了山頂?;赝麃頃r的路,那雪山和森林下靜靜流淌的河谷,僅僅半天時間,我們就完成了從森林到草原的輾轉(zhuǎn)。這短短一路的風(fēng)景切換如此之快,目不暇接,腦中還充斥著瓊庫什臺村外那中土世界般的恢弘,眼前居然已經(jīng)是遼闊的喀拉峻大草原。
不同于呼倫貝爾大草原那一望無際的平坦,雪山下綿延起伏的喀拉峻大草原,如同上帝彈奏的一曲旋律,溫婉動人。沒有色彩單調(diào)、景色單一的審美疲勞,喀拉峻的起伏、綿延讓它有了“立體草原”的稱號。天藍的透徹,云銳的發(fā)亮,這里既有田園般的清新,又有大海般的遼闊。草場里的牧民友好地和我們打招呼,熱情指路。背著登山包,我們仿佛走在云端。每個方向的山坡都好似天空的盡頭。
這些牧民,或許才是最古老的探路者,在我們看來每個角度都差不多的草原,他們卻熟知每一個方向,每一年,他們都在這一片遼闊的草原上遷徙,尋找著不同季節(jié)的牧場,然后短暫地居住。新疆的牧場不似呼倫貝爾那番平坦,海拔的差距讓這里的牧民必須堅持游牧的生活,在四季的牧場來回遷徙,才能滿足牛羊的基本生存。我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按照牧民的指路,在大草原上尋找那片紫色報春花海。之前來過喀拉峻徒步的朋友基本都遇上了雨天甚至打雷閃電的惡劣氣候,而我們此行運氣如此之好,不僅天氣晴朗,連找花海都異常順利。沒走什么冤枉路,我們就在此起彼伏的山坡遠處望到了那一抹紫色。
喀拉峻以五色花海著稱,在這明媚的春天,草原上開滿了黃色和紫色的野花。明明山頂還積著厚厚的雪,我們還身穿并不輕薄的沖鋒衣,但草原卻早已展現(xiàn)出早春的生機盎然。我們在草原的一處扎營,拉開帳門,眼前就是雪山下的萬頃花海和森林草甸,紫色的球狀報春花密密麻麻地盛開在鮮綠色的草原之上。走在四下空無一人的綠色原野,夕陽西下,泛黃的光線隱隱綽綽,天地廣闊如海。
夜幕降臨,草原突然從陽光直射時的暴曬,轉(zhuǎn)為驟變的寒冷。一夜間,草原的濕氣在外帳上凝結(jié)成冰。這片禁止放牧的草原,夜里異常寧靜,沒有人類和牲畜的聲音,也沒有河流的潺潺水聲,只有雪山、花海和月光靜靜陪伴我們度過那冰冷的夜晚。
在晨光中醒來,早上的光線依舊曼妙地驚人,天藍的沒有一絲云朵。這如此極致的風(fēng)光,卻并沒有多少游客。我想,對新疆的誤解,足以讓許多人放棄這些驚艷的美景。我們收拾完帳篷,爬上山坡,坐車離開喀拉峻,路上依然只碰到了很少的游客??粗嚧巴?60度環(huán)繞的雪山草原,我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去表達那一刻的感受。就如同兩年前第一次來喀拉峻的震撼一樣,這次徒步帶給我的震撼絲毫不亞于過去。如果這片景色在云南、在四川,或許早就被奉為神賜了吧,可惜它在新疆,它沒什么名氣,它隱藏在伊犁河谷深處。也好在如此,它才能不被游人如織破壞了意境。
7月,我們再次來到瓊庫什臺和喀拉峻,沿途的牧民看到我和莎莎,高興地說“你們又來了?。 彪m說只相隔短短一個月,但如此輕易地被認出,足以說明這里的游人罕至吧。相比于景區(qū)觀光車的匆匆一瞥,在喀拉峻的徒步無疑更讓人接近游牧生活。我們坐在草原上休息,看到騎馬而過的哈薩克人,他們在高大的駿馬上和我們打招呼,然后揚長而去。對他們來說,這片遼闊的天地,就是一生賴以生存的土地,轉(zhuǎn)場,然后安營扎寨,住上或短或長的一些時日,再奔赴下一片草場,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年復(fù)一年。
與劃為景區(qū)的土地也就相隔一個山頭,山的那邊,是景區(qū)鋪的柏油馬路和一個個為游客建造的景點,游人們匆匆坐著景區(qū)環(huán)保車,在兩三個景點駐足十分鐘,便能完成一次喀拉峻之行。而山的這邊,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一個真正不被打擾的游牧世界,不多的幾戶人家安靜地生活于此,逐水草而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