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孤蹤,屏居蓬舍。樂與方以內(nèi)人游,不樂與方以外人游也。妄與二三小子浪跡于云山變幻之麓也。日與漁父、田夫朗吟唱和于五湖之濱、綠野之坳,不日與競刀錐、榮升斗者交臂抒情于冷熱之場、腥膻之窟也。間有習(xí)濂、洛之說者牧之,習(xí)竺、干之業(yè)者辟之,為潭天、雕龍之辯者遠之,此足以畢予山中會倆矣。適有友人洪自誠者,持《菜根譚》示予,且丐予序,予始視之耳。既而乇幾上之陳編,屏胸中雜慮,手讀之則覺: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魚躍。此其自得何如,固未能深信,百據(jù)所擒詞,悉砭世醒空之吃緊,非入耳出口之浮華也。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風波,備嘗險陰可想矣。洪子曰:“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天;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張。由是以數(shù)語弁之,俾公諸葛亮人人知菜根中有真味也。
(此序為洪自誠好友于孔兼所作。於氏明金壇人,字符時,萬歷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儀制郎中。后因直言極諫而遭貶遷。晚年自號“三峰主人”。罷官田里后隱居二十年)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閱藏。適岫云監(jiān)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談書,命余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于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yīng)久在律席,調(diào)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y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欲還岫云。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大有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談,系洪應(yīng)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jié)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xué)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shè)能熟習(xí)沈玩而勵行之,其于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爾,宜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后歷理常住事務(wù),俱忝要職。當空花之在前,不識元由眼里之翳;認水月以為真,豈知惟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未及于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郁,因追憶往事,三復(fù)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于老人授書時之意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蠹,原板無從稽得。于是命工繕寫,重付刊刻,請弁言于首,啟迪天下后世。俾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一余聞琮公之說,撫卷嘆曰:‘夫洪應(yīng)明者,不知為何許人,其首命名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擬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fā),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如此書。唯靜心沈玩者,乃能得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zhì)于原人,聊將以俟教于來哲!即此為序。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jié)后三日,三山病夫通理謹識。
余過古剎,于殘經(jīng)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翻視之,雖屬禪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學(xué),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亟攜歸,重加校仇,繕寫成帙。舊有序,文不雅馴,且于是書無關(guān)涉語,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yīng)明,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識
《菜根譚》作者洪應(yīng)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生平事跡不詳。據(jù)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歷年間的中后期中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quán),朝綱廢馳,黨禍橫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nèi)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于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恫烁T》與《金瓶梅》都是這個歷史時期的作品,但它們的表現(xiàn)形式和社會性效果是不同的。《金瓶梅》以文藝小說的形式揭露社會的黑暗,令人怵目驚心而深?。弧恫烁T》則以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導(dǎo)人們?nèi)绾螐膹?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得到超脫?!督鹌棵贰芬云浠趾甑臉?gòu)筑、細膩描繪社會形相而成為文學(xué)珍品,廣泛流傳至今?!恫烁T》卻只能以其孤高的道德說教流傳于僧舍道觀、騷人墨客之間,幾百年間,時隱時現(xiàn),險些失傳??墒?,《菜根譚》在日本卻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珍視,事業(yè)上成功的人愛讀它,失意者亦愛讀它;企業(yè)界、商界的人愛讀它,政界、學(xué)術(shù)界的人士也愛讀它。
《菜根譚》不是一部有系統(tǒng)的、邏輯嚴密的學(xué)術(shù)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職官僚的人生處世哲學(xué)的表白。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成為一種在世出世的處世方法體系。這是該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但《菜根譚》并非完全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還有勸導(dǎo)人們建功立業(yè),積極入世、樂觀進取的一面。例如,他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他的積極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應(yīng)該堅持一仲道德標準,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這種講究道德的原則立場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依然有借鑒意義。
洪自誠《菜根譚》的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臺灣蔡志忠先生從其中選擇一百二十五則,以其獨特風格的漫畫形式表現(xiàn)了洪氏的儒、道、釋思想之三昧,確實別出心裁,讀之頗令人心曠神怡。我少時家境不裕,但生性樂觀,經(jīng)常喜啖橄欖數(shù)枚,蹲門坎兒上觀看各種小人書、連環(huán)畫和漫畫,尤其是豐子愷、張樂平的作品,常常能給人們帶來許多歡樂和希望,使用權(quán)人們忘記痛苦和煩惱。只有母親喚吃菜飯的叫聲能把我從觀漫畫的沉迷中叫醒回來。不知已有多少年沒有再嘗表橄欖和菜飯了,這次仔細觀看蔡志忠的《漫畫菜根譚》,使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這兩樣?xùn)|西,它們的清香和清味,聯(lián)想到我當教師的清淡的一生。很清淡但很有味。
我相信我的學(xué)生、同事和企業(yè)辦的一些朋友也都會喜歡這部漫畫集的。它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人生的滋味,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朋友們,當你回味人生滋味的時候,不論你的感覺是甜、是酸、是苦、是辣,還是甜、酸、苦、辣的綜合,都請別忘記人生的本味只是清淡這樣一層意思。否則,豈不辜負了蔡君這部漫畫的美意了嗎?
一九八九年歲末,北京
(此序乃虞祖堯為蔡志忠《菜根譚--人生的滋味》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所作的序)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沖刷、洗禮,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恫烁T》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因此,《菜根譚》亦名《菜根談》。此外,它還有一個不甚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處世修養(yǎng)篇》。比較而言,用“菜根譚”或“菜根談”作為書名似乎更具意蘊。關(guān)于這一書名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云:“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2.[宋]朱熹《朱子全書·學(xué)篇》:“某觀今人因不能咬得菜根而至于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哉!” 3.[明]于孔兼《菜根譚題詞》:“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4.[清]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通理《菜根談原序》:“菜為之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fā),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似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生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書,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靜心沉玩者方堪領(lǐng)會。” 《鶴林玉露》一書中說到:“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是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其意義是從老百姓是否面有菜色這一點,就可反觀出執(zhí)政者的政績?nèi)绾?。因?#8220; 菜根”二字,在當時十分流行。無論從哪種角度去理解“菜根”二字,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用此二字警勸世人,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樸素的作風來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故此,《菜根譚》通篇都顯現(xiàn)出作者洪應(yīng)明的飽諳世情,對人生百態(tài)的反復(fù)咀嚼。關(guān)于《菜根譚》的作者,有的本子題為洪應(yīng)明,有的本子則題為洪自誠。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四子部小說家類存目二《仙佛奇蹤》提要:“應(yīng)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里貫未詳。是編成于萬歷壬寅。” 由此可知,洪應(yīng)明與洪自誠分別為同一個人的名和字而已,且應(yīng)是生活在明朝萬歷年間的文人。在《仙佛奇蹤》之《佛引》中,真實居士馮夢禎寫道:“洪生自誠氏,幼慕繁華,晚棲禪寂,緣是溯諸佛菩薩而為之傳其神,紀其事。”據(jù)此判斷,洪應(yīng)明早年熱衷紅塵,晚年傾心佛門,這也可從其《菜根譚》中明顯的“出世”與“人世”思想相混雜而找到證據(jù)。關(guān)于洪應(yīng)明的其他生平履歷,《明史》及其他史料均無甚多記載。在《金壇縣志》和《江蘇藝文志》里,都認為他是金壇人,另有一說認為他是浙江余杭人。但這種說法也只是推測而已,至今都未找到確鑿證據(jù)?!恫烁T》從體例上來說屬于清言體。晚明清言是一種精致而優(yōu)美的格言式小品,其內(nèi)容大多表現(xiàn)晚明文人的閑情逸致和莊禪幽尚。清言的語言往往融合駢文之韻與散文之氣,高雅整飭而又靈動暢達。駢散兼用而多用駢語。不過,清言雖用駢語,但卻與傳統(tǒng)的駢體文風格有很大的差異。駢文詞藻華麗,色彩濃郁,講究用典,注重聲律,因而風格華麗;清言雖多偶句。但比較生活化,風格更為清新自然、流暢自如,讀起來似行云流水般無礙。閱讀《菜根譚》,就會感覺其既有韻文的文辭優(yōu)美,音律和諧,又不失散文的淺近平易,通俗易懂,使人產(chǎn)生一種審美愉悅。例如,“ 晝閑人寂,聽數(shù)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這種詩化般的語言不但營造了空靈純澈的氣氛,更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人深省?!恫烁T》的每一條目都非常短小精悍,往往只有三四十來字,最少的甚至只有十四個字,最多也不過百來字。然而就在這惜墨如金的筆觸中卻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其中諺語、鄙語、典故、傳說、名言警句無不由作者信手拈來。讀者在閱讀此書的同時,不僅能感受到作者的處世智慧,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汲取不少傳統(tǒng)文化精粹?!恫烁T》作為一部清言集,其內(nèi)容并沒有嚴密的邏輯性,甚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貫穿于書中的作者的思想也并非某種純粹的、前后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釋、道三家的融合與碰撞。書中多次引用宋儒邵雍的詩文,如 “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還經(jīng)常引進佛家用語,如“真空不空,執(zhí)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還反復(fù)援引了道家代表人物莊子的經(jīng)典著作,如:“糟糠不為彘肥,何事偏貪鉤下餌;錦綺豈因犧貴,誰人能解籠中囮”。因此,《菜根譚》既主張積極人世、經(jīng)營天下、為民謀福、恩澤后世的進取精神,又宣揚親近自然、悠游山水、獨善其身、清靜無為的隱逸趣旨,同時也倡導(dǎo)悲天憫人、普度眾生、透徹禪機、空靈無際的超脫境界。這種海納百川的知識分子情懷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華所在。從明代最初刊行的《雅尚齋遵生八箋》的序文中,可知《菜根譚》成書于萬歷十九年(1591)。據(jù)林家驪《洪應(yīng)明與(菜根譚)》一文考證,《菜根譚》的刊行時間大約在明萬歷壬寅(1602)至萬歷壬癸(1613)之間?!恫烁T》問世后,在民間廣為流傳,并很快被傳至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期間就有好幾種版本的《菜根譚》在日本風行。又據(jù)《洪應(yīng)明與(菜根譚)》一文考證得知,僅日本現(xiàn)存的歷代《菜根譚》版本就有十三種之多,而在國內(nèi),現(xiàn)存的歷代《菜根譚》版本有二十余種。在各種版本的流傳與求同存異中,逐漸形成了兩大版本系統(tǒng):一種是將《菜根譚》分為前集和后集兩個部分;一種是將《菜根譚》分為修省、應(yīng)酬、評議、閑適和概論五個部分。其中,現(xiàn)存的明刻本屬于前者,大部分的清刻本則屬于后者。而在清刻本中又還散見有清朝石惺齊《續(xù)菜根譚》的語句。由此可見,《菜根譚》在流傳與刊刻過程中,極有可能為后人所加工,在其中注入自己的主觀意識與情感,這樣,清刻本的《菜根譚》就有可能是后人補輯合纂而成,不可避免地與原刻本產(chǎn)生了懸殊、差異。在《菜根譚》問世的幾百年間,它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肯定,仿效者甚多,編著了許多續(xù)集或諸如此類的書籍。其中,尤以清人綠竹閣主人石惺齊編著的《續(xù)菜根譚》二卷最負盛名。此書由綠竹閣主人收錄各家語錄編輯而成,博采眾長,兼容并包。在形式上,分為修養(yǎng)、警世、制欲、事機、治學(xué)、閑雅、賢智、慎忍、國政、交際十類。清人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也較為出色。另外,在此類書籍中最具特色的是清末民初人歸終居士撰寫的《意氣譜——<反菜根譚> 》。該書錄有條目141條,全書分為修省、應(yīng)酬、評議、閑適四卷。聽濤館主人《<反菜根譚>序》云:“其實菜根不能食,普天之下皆食菜葉,幾人能食菜根耶?洪氏所言,英雄之處世間也,仙佛之居樂土也,非凡夫之處俗世也。而是編所言,盡為食菜葉輩設(shè)論,極普通。亦極超越。”據(jù)此序言和書中內(nèi)容來看,作者認為明人洪應(yīng)明所著的《菜根譚》頗多不切世俗生活之言論,而多為唱高調(diào)。因此,作者意在對《菜根譚》作一次反面批駁,與之針鋒相對,時有妙論閃爍。讀者將《菜根譚》與《反菜根譚》比照而讀,將會得到不同的體會和結(jié)論?!恫烁T全編》一并采用了以上兩種不同的版本系統(tǒng):即上海圖書館藏的明刻本《菜根譚》和湖南省圖書館藏的清朝常州天寧寺沙門清镕重校刻本。明刻本《菜根譚》的正文首頁冠以“還初道人洪自誠著、覺迷居士汪干初校”字樣,全書分為前、后二集,共錄格言362條;清刻本《菜根譚》的正文首頁冠以“洪應(yīng)明著”字樣,全書分為修省、應(yīng)酬、評議、閑適和概論五個類別,共錄格言408條。兩個版本相比較,有198條格言基本相同.只是有些格言的個別文字有出入,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出現(xiàn)了錯字,如:“人未能急親,不宜預(yù)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fā),恐招媒蘗之禍。”(明刻本一三二)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yù)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fā),恐招媒孽之禍。”(清刻本三一一)其中“孽”為錯字。2.多出或少了字詞,如:“富貴名譽……若以權(quán)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明刻本六0)“富貴名譽若以權(quán)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清刻本二五一)3.字詞位置顛倒,如:“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明刻本一三)“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清刻本二一三)。4.用字或用詞不同,如:“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明刻本五)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之砥石。”(清刻本二0六)5.二者為通假字,如:“氣機何常一毫凝滯?”(明刻本一二五) “氣機何嘗一毫凝滯?”(清刻本三0六),其中“常”與“嘗”為通假字。這些相異之處一方面是由于刻書人的疏忽,一方面是由于文字本身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變化,還有一方面是由于刻書人的主觀所為。我們之所以將此兩個版本的《菜根譚》全文重現(xiàn),合編為同一本書,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菜根譚》之原貌及其流變,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原著者及補輯合纂者的思想意識及時代風貌。但是,無論是明刻本,還是清刻本,《菜根譚》的性質(zhì)都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它始終是一本修身處世的清言集,它在流傳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變化都充分說明了世人對它的矚目。時至今日,《菜根譚》不僅仍被作為人們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的案頭必備書.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活力。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這種競爭說到底就是經(jīng)濟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菜根譚》一書中即包含了許多樸素的經(jīng)營管理思想。例如,“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而猖狂 ”。(《菜根譚》前集一四0)這則言論對于人才管理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它提醒管理者不能重才而輕德,否則會后患無窮。“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菜根譚》前集二0八)這則言論強調(diào)如果經(jīng)營者想招納賢才,就要有寬廣的胸懷和一顆包容之心。其實,《菜根譚》自問世以來,一直只被世人當作是一本個人修養(yǎng)心性的書籍而已,其真正被企業(yè)家所重視還得從二戰(zhàn)后的日本說起。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創(chuàng)痛的日本之所以很快就崛起于世界之林.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從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體的東方傳統(tǒng)思想中汲取了養(yǎng)分。以《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為例,這兩本書就觸及到了企業(yè)管理與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贏得商業(yè)競爭的策略與技巧。相對而言,《孫子兵法》更多地觸及了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三國演義》則更多地觸及了戰(zhàn)爭的戰(zhàn)術(shù)問題。至于《菜根譚》為何會受到日本企業(yè)家的青睞,則是因為它觸及到了商業(yè)競爭的最根本的問題.即人的問題。而這就是企業(yè)管理與發(fā)展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如何處理企業(yè)內(nèi)部各種人際關(guān)系所要采取的對策與措施。這個對策與措施說到底就是要以人為本。如“居官不愛子民,為衣冠盜”。(明刻本《菜根譚》五七)“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明刻本《菜根譚》一八三)這些言論都充分體現(xiàn)了“人本”意識。其實,這里所提到的《菜根譚》對于我們的啟發(fā)及帶給我們的益處還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其無窮之奧妙還有待讀者自己去琢磨體會。李偉 2006年5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