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菜根譚》后集
  1. 譚山林之楽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厭名利之談?wù)?、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2. 釣水逸事也、尚持生殺之柄。
    奕棋清戯也、且動戦爭之心。
  3. 鴬花茂而山濃谷艶、総是乾坤之幻境。
    水木落而石痩崖枯、才見天地之真吾。
  4. 歳月本長。
    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寛、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閑、而労攘者自冗。
  5. 得趣不在多。
    盆池拳石間、煙霞具足。
    會景不在遠。
    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賖。
  6. 聴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観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7. 鳥語蟲聲、総是伝心之訣。
    花英草色、無非見道之文。
    學(xué)者、要天機清徹、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8. 人解読有字書、不解読無字書。
    知弾有弦琴、不知弾無弦琴。
    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之趣。
  9. 心無物欲、即是秋空霽海。
    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10. 賓朋云集、劇飲淋漓楽矣。
    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覚反成嘔咽、令人索然無味。
    天下事率類此、人奈何不早回頭也。
  11. 會得個中趣、五湖之煙月、盡入寸里。
    破得眼前機、千古之英雄、盡帰掌握。
  12.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
    而況塵中之塵。
    血肉身軀、且?guī)⑴萦啊?br>而況影外之影。
    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13.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
    幾何光陰。
    蝸牛角上、較雌論雄。
    許大世界。
  14. 寒燈無焔、敝裘無溫、総是播弄光景。
    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落頑空。
  15.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
    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未完、事亦不少。
    僧道雖好、心亦不了。
    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
    見之卓矣。
  16. 従冷視熱、然后知熱處之奔馳無益。
    従冗入閑、然后覚閑中之滋味最長。
  17. 有浮云富貴之風。而不必巖棲穴處。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酔酒耽詩。
    競逐聴人、而不謙盡酔。
    括淡適己、而不夸獨醒。
    此釈氏所謂、不為法纏、不為空纏、身心兩自在者
  18. 延促由于一念、寛窄系之寸心。
    故機閑者、一日遙于千古、意広者、斗室寛若兩閑。
  19. 損之又損、栽花種竹、盡交還烏有先生。
    忘無可忘、焚香煮茗、総不問白衣童子。
  20. 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総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
  21. 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
    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22. 松澗辺、攜杖獨行、立處云生破衲。
    竹窗下、枕書高臥、覚時月侵寒氈。
  23. 色欲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
    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蝋。
    故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yè)而長道心。
  24. 爭先的徑路窄、退后一歩自寛平一歩。
    濃艶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
  25. 忙處不亂性、須閑處心神養(yǎng)得清。
    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26. 隠逸林中無栄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27. 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悩、身常在清涼臺上。
    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楽窩中。
  28. 進歩處、便思退歩、庶免觸藩之渦。
    著手時、先図放手、才脫騎虎之危。
  29. 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権豪自甘乞丐。
    知足者、藜羮旨于膏梁、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譲王公。
  30. 矜名、不若逃名趣。
    練事、何如省事閑。
  31. 嗜寂者、観白云幽石而通玄、趨栄者、見清歌妙舞而忘倦。
    唯自得之士、無喧寂、無栄枯、無往非自適之天。
  32. 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
    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33. 悠長之趣、不得于醲釅、而得于啜菽飲水。
    惆悵之懐、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調(diào)絲。
    固知濃所味常短、淡中趣獨真也。
  34. 禪宗曰、饑來吃飯倦來眠。
    詩旨曰、眼前景致口頭語。
    蓋極高寓于極平、至難出于至易、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35. 水流而境無聲、得處喧見寂之趣。
    山高而云不礙、悟出有入無之機。
  36. 山林是勝地、一営戀便成市朝。
    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
    蓋心無染著、欲界是仙都。
    心有系戀、楽境成苦海矣。
  37. 時當喧雑、則平日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
    境在清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爾現(xiàn)前。
    可見靜躁稍分、昏明頓異也。
  38. 蘆花被下、臥雪眠云、保全得一窩夜気。
    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
  39. 袞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増一段高風。
    漁樵路上、著一袞衣的朝士、転添許多俗気。
    固知濃不勝淡、俗不如雅也。
  40. 出世之道、即在渉世中、不必絕人以逃世。
    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nèi)、不必絕欲以灰心。
  41. 此身常放在閑處、栄辱得失、誰能差遺我。
    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
  42. 竹籬下、忽聞犬吠鶏鳴、恍似云中世界。
    蕓窗中、雅聴蟬吟鴉噪、方知靜里乾坤。
  43. 我不希栄、何憂乎利祿之香餌。
    我不競進、何畏乎仕官之危機。
  44.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閑、而塵心漸息。
    夷猶于詩書図畫之內(nèi)、而俗気潛消。
    故、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境調(diào)心。
  45. 春日気象繁華、令人心神駘蕩。
    不若秋日云白風清、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倶清也。
  46.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真趣。
    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47. 機動的、弓影疑為蛇蝎、寢石視為伏虎。
    此中渾是殺気。
    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鷗、蛙聲可當鼓吹、觸處倶見真機。
  48. 身如不繋之舟、一任流行坎止。
    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49. 人情聴鴬啼則喜、聞蛙鳴則厭。
    見花則思培之、遇草則欲去之。
    倶是以形気用事。
    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非自暢其生意也。
  50. 髪落歯疏、任幻形之雕謝、鳥吟花笑、識自性之真如。
  51.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
    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52. 多蔵者厚亡。
    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
    高歩者疾顛。
    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
  53. 読易暁窗、丹砂研松間之露。
    譚経午案、寶磬宣竹下之風。
  54. 花居盆內(nèi)、終乏生機、鳥入籠中、便減天趣。
    不若山間花鳥、錯雑成文、翺翔自若、自是悠然會心。
  55. 世人只縁認得我字太真。
    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悩。
    前人云、不復(fù)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悩更何侵。
    真破的之言也。
  56. 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
    自瘁視栄、可以絕紛華靡麗之念。
  57. 人情世態(tài)、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
    堯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卻是伊。
    不知今日我又屬后來誰。
    人常作是観、便可解卻胸中罥矣。
  58.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
    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59. 有一楽境界、就有一不楽的相対待。
    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
    只是尋常家飯、素位風光、才是個安楽的窩巣。
  60. 簾櫳高敞、看青山綠水呑吐云煙、識乾坤之自在。
    竹樹扶疏、任乳燕鳴鳩送迎時序、知物我之兩忘。
  61. 知成之必敗、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
    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労。
  62. 古徳云、竹影掃階塵不動。
    月輪穿沼水無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靜。
    花落雖頻意自閑。
  63.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聴來、識天地自然鳴佩。
    草際煙光、水心云影、閑中観去、見乾坤最上文章。
  64. 眼看西晉之荊榛、猶矜白刄。
    身屬北邙之狐兔、尚惜黃金。
    語云、猛獣易伏、人心難降。
    谿壑易填、人心難満。
    信哉。
  65.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
    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66. 峨冠大帯之士、一旦睹軽蓑小笠飄飄然逸也、未必不動其咨嗟。
    長筵広席之豪、一旦遇疏簾凈幾悠悠焉靜也、未必不増其綣戀。
    人奈何駆以火牛、誘以風馬、而不思自適其性哉。
  67. 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
    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
    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楽天機。
  68. 狐眠敗砌、兔走荒臺、盡是當年歌舞之地。
    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戦之場。
    盛衰何常、強弱安在。
    念此令人心灰。
  69.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巻云舒。
  70.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翺翔、而飛蛾獨投夜燭。
    清泉綠卉、何物不可飲啄、而鴟鸮偏嗜腐鼠。
    噫、世之不為飛蛾鴟鸮、幾何人哉。
  71. 才就筏便思舎筏。方是無事道人。
    若騎驢又復(fù)覓驢、終為不了禪師。
  72. 権貴竜驤、英雄虎戦。
    以冷眼視之、如蟻聚膻、如蠅競血。
    是非蜂起、得矢猬興。
    以冷情當之、如冶化金、如湯消雪。
  73. 羈鎖于物欲、覚吾生之可哀。
    夷猶于性真、覚吾生之可楽。
    知其可哀、則塵情立破、知其可楽、則圣境自臻。
  74. 胸中既無半點物欲、已如雪消爐焔冰消日。
    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時見月在青天影在波。
  75. 詩思在灞陵橋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
    野興在鏡湖曲辺、獨往時、山川自相映発。
  76.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77. 樹木至帰根、而后知華萼枝葉之徒栄。
    人事至蓋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無益。
  78. 真空不空。
    執(zhí)相非真。
    破相亦非真。
    問、世尊如何発付。
    在世出世、狗欲是苦、絕欲亦是苦。
    聴、吾儕善自修持。
  79. 烈士譲千乘、貪夫爭一文。
    人品星淵也、而好名、不殊好利。
    天子営家國、乞人號饔飧。
    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異焦聲。
  80.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云、総慵開眼。
    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點頭。
  81. 今人専求無念、而終不可無。
    只是前念不滯、后念不迎、但將現(xiàn)在的隨縁、打発得去、自然漸漸入無。
  82. 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
    若加一分調(diào)停布置、趣味便減矣。
    白氏云、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
    有味哉、其言之也。
  83. 性天澄徹、即饑喰渇飲、無非康済身心。
    心地沈迷、縦譚談禪演偈、総是播弄精魂。
  84. 人心有個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
    不煙不茗、而自清芬。
    須念凈境空、慮忘形釈。
    才得以游衍其中。
  85. 金自鉱出、玉従石生。
    非幻無以求真。
    道得酒中、仙遇花里。
    雖雅不能離俗。
  86. 天地中萬物、人倫萬情、世界中萬事。
    以俗眼観、紛紛各異、以道眼観、種種是常。
    何煩分別、何用取舍。
  87.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沖和之気。
    味足、藜羹飯后、識人生澹泊之真。
  88. 纏脫只在自心。
    心了、則屠肆糟廛、居然凈土。
    不然、縦一琴一鶴、一花一卉、嗜好雖清、魔障終在。
    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信夫。
  89. 斗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云、珠簾卷雨。
    三杯后、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橫月、短笛吟風。
  90. 萬籟寂寥中、忽聞一鳥弄聲、便喚起許多幽趣。
    萬卉摧剝后、忽見一枝擢秀、便觸動無限生機。
    可見、性天未??蓍隆C神最宜觸発。
  91.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帰寂定。
    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
    唯善操身心的、欛柄在手、收放自如。
  92. 當雪夜月天、心境便爾澄徹、遇春風和気、
    意界亦自沖融。
    造化人心、混合無間。
  93. 文以拙進、道以拙成。
    一拙字有無限意味。
    如桃源犬吠、桑間鶏鳴、何等淳龐。
    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覚有衰颯気象矣。
  94. 以我転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
    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
  95. 理寂則事寂。
    遺事執(zhí)理者、以去影留形。
    心空則境空去。
    境在心者、如聚膻卻蚋。
  96. 幽人清事総在自適。
    故酒以不勧為歓、棋以不凈為勝。
    笛以無腔為適、琴以無弦為高。
    會以不期約為真率、客以不迎送為坦夷。
    若一牽文泥跡、便落塵世苦海矣。
  97. 試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98. 遇病而后思強之為寶、處亂而后思平之為福、非蚤智也。
    幸福而知其為禍之本、貪生而先知其為死之因、其卓見乎。
  99. 優(yōu)人傅粉調(diào)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殘場罷、妍丑何在。
    弈者爭先競后、較雌雄于著子、俄而局盡子收、雌雄安在。
  100. 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
    水木之栄枯、竹石之消長、獨閑者操其権。
  101. 田父野叟、語以黃鶏白酒、則欣然喜、問以鼎養(yǎng)食、則不知。
    語以藥袍裋褐、則油然楽、問以袞服、則不識。
    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個境界。
  102. 心無其心、何有于観。
    釈氏曰観心者、重増其障。
    物本一物、何待于斉。
    荘生曰斉物者、自剖其同。
  103. 笙歌正濃處、便自払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
    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沈身苦海。
  104. 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囂。
    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
    操持既堅、又當混跡風塵。
    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yǎng)吾円機。
  105. 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
    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靜便是動根。
    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106. 山居胸次清灑、觸物皆有佳思。
    見孤云野鶴、而起超絕之想、遇石澗流泉、而動澡雪之思。
    撫老檜寒梅、而勁節(jié)挺立、侶沙鷗麋鹿、而機心頓忘。
    若一走入塵寰、無論物不相關(guān)、即此身亦屬贅旒夷。
  107. 興逐時來、芳草中撒履閑行、野鳥忘機時作伴。
    景與心會、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無語漫相留。
  108. 人生福境禍區(qū)、皆念想造成。
    故釈氏云、利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沈溺、便為苦海。
    一念清凈、烈焔成池、一念警覚、船登彼岸。
    念頭稍異、境界頓殊。
    可不慎哉。
  109.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學(xué)道者須加力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得道者一任天機。
  110. 機息時、便有月到風來、不必苦海人世。
    心遠處、自無車塵馬跡、何須痼疾丘山。
  111. 草木才零落、便露萠穎于根底。
    時序雖凝寒、終回陽気于飛灰。
    粛殺之中、生生之意、常為之主。
    即是可以見天地之心。
  112. 雨余観山色、景象便覚新妍。
    夜靜聴鐘聲、音響尤為清越。
  113. 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
    読書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于丘阜之嶺、使人興邁。
  114. 心曠則萬鐘如瓦缶、心隘則一髪似車輪。
  115. 無風月花柳、不成造化。
    無情欲嗜好、不成心體。
    只以我転物、不以物役我、則嗜欲莫非天機、塵情即是理境矣。
  116.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
    還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間于世間。
  117. 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xiàn)。
    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118. 人心多従動處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云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倶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
    何地非真境、何物無真機。
  119. 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
    貧可以節(jié)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
    故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
  120. 耳根似颷谷投響、過而不留、則是非倶謝。
    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121. 世人為栄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
    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謳。
    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122. 花看半開、酒飲微酔。
    此中大佳趣。
    若至爛漫骸醄、便成悪境矣。
    履盈満者、宜思之。
  123. 山肴不受世間潅漑、野禽不受世間拳養(yǎng)、其味皆香而且冽。
    吾人能不為世法所點染、其臭味不迥然別乎。
  124. 栽花種竹、玩鶴観魚、亦要有段自得處。
    若徒留連光景、玩弄物華、亦吾儒之口耳、釈氏之頑空而已。
    有何佳趣。
  125.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饒、農(nóng)野之夫、鄙略而天真渾具。
    若一矢身市井伹儈、不若転死溝壑神骨猶清。
  126.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妌。
    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shù)中矣。
  127. 人生原是一傀儡。
    只要根蒂在手。
    一線不亂、巻舒自由、行止在我。
    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場中矣。
  128. 一事起則一害生。
    故天下常以無事為福。
    読前人詩云、勧君莫話封候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又云、天下常令萬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
    雖有雄心猛気、不覚化為冰霰矣。
  129. 淫奔之婦、矯而為尼、熱中之人、激而入道。
    清凈之門、常為淫邪之渕藪也如此。
  130.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
    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
    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131. 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
    如交游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聡明減則混沌可完。
    彼不求日減而求日増者、真桎梏此生哉。
  132. 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
    人世之炎涼易除、吾心之冰炭難去。
    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満腔皆和気、自隨地有春風矣。
  133. 茶不求精而壷亦不燥。
    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
    素琴無弦而常調(diào)、短笛無腔而自適。
    縦難超越羲皇、亦可匹儔荊嵆阮。
  134. 釈氏隨縁、吾儒素位。
    四字是渡海的浮嚢。
    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
    隨寓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菜根譚》序

菜根談序1

逐客孤蹤,屏居蓬舍。樂與方以內(nèi)人游,不樂與方以外人游也。妄與二三小子浪跡于云山變幻之麓也。日與漁父、田夫朗吟唱和于五湖之濱、綠野之坳,不日與競刀錐、榮升斗者交臂抒情于冷熱之場、腥膻之窟也。間有習(xí)濂、洛之說者牧之,習(xí)竺、干之業(yè)者辟之,為潭天、雕龍之辯者遠之,此足以畢予山中會倆矣。適有友人洪自誠者,持《菜根譚》示予,且丐予序,予始視之耳。既而乇幾上之陳編,屏胸中雜慮,手讀之則覺: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魚躍。此其自得何如,固未能深信,百據(jù)所擒詞,悉砭世醒空之吃緊,非入耳出口之浮華也。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風波,備嘗險陰可想矣。洪子曰:“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天;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張。由是以數(shù)語弁之,俾公諸葛亮人人知菜根中有真味也。

(此序為洪自誠好友于孔兼所作。於氏明金壇人,字符時,萬歷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儀制郎中。后因直言極諫而遭貶遷。晚年自號“三峰主人”。罷官田里后隱居二十年)

菜根談序2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閱藏。適岫云監(jiān)院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談書,命余為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席,聽教于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yīng)久在律席,調(diào)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聽教為哉?”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y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欲還岫云。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大有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談,系洪應(yīng)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jié)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xué)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shè)能熟習(xí)沈玩而勵行之,其于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爾,宜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為藥石意也。厥后歷理常住事務(wù),俱忝要職。當空花之在前,不識元由眼里之翳;認水月以為真,豈知惟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未及于盡耳!既微瘥間,無以解郁,因追憶往事,三復(fù)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于老人授書時之意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蠹,原板無從稽得。于是命工繕寫,重付刊刻,請弁言于首,啟迪天下后世。俾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一余聞琮公之說,撫卷嘆曰:‘夫洪應(yīng)明者,不知為何許人,其首命名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擬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fā),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如此書。唯靜心沈玩者,乃能得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zhì)于原人,聊將以俟教于來哲!即此為序。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jié)后三日,三山病夫通理謹識。

菜根談序3

余過古剎,于殘經(jīng)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翻視之,雖屬禪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學(xué),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亟攜歸,重加校仇,繕寫成帙。舊有序,文不雅馴,且于是書無關(guān)涉語,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yīng)明,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識

菜根談序4

《菜根譚》作者洪應(yīng)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生平事跡不詳。據(jù)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歷年間的中后期中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quán),朝綱廢馳,黨禍橫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nèi)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于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恫烁T》與《金瓶梅》都是這個歷史時期的作品,但它們的表現(xiàn)形式和社會性效果是不同的。《金瓶梅》以文藝小說的形式揭露社會的黑暗,令人怵目驚心而深?。弧恫烁T》則以道德格言的形式指示人性的善惡,教導(dǎo)人們?nèi)绾螐膹?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得到超脫?!督鹌棵贰芬云浠趾甑臉?gòu)筑、細膩描繪社會形相而成為文學(xué)珍品,廣泛流傳至今?!恫烁T》卻只能以其孤高的道德說教流傳于僧舍道觀、騷人墨客之間,幾百年間,時隱時現(xiàn),險些失傳??墒?,《菜根譚》在日本卻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珍視,事業(yè)上成功的人愛讀它,失意者亦愛讀它;企業(yè)界、商界的人愛讀它,政界、學(xué)術(shù)界的人士也愛讀它。

《菜根譚》不是一部有系統(tǒng)的、邏輯嚴密的學(xué)術(shù)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職官僚的人生處世哲學(xué)的表白。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成為一種在世出世的處世方法體系。這是該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但《菜根譚》并非完全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還有勸導(dǎo)人們建功立業(yè),積極入世、樂觀進取的一面。例如,他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他的積極入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應(yīng)該堅持一仲道德標準,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這種講究道德的原則立場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依然有借鑒意義。

洪自誠《菜根譚》的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臺灣蔡志忠先生從其中選擇一百二十五則,以其獨特風格的漫畫形式表現(xiàn)了洪氏的儒、道、釋思想之三昧,確實別出心裁,讀之頗令人心曠神怡。我少時家境不裕,但生性樂觀,經(jīng)常喜啖橄欖數(shù)枚,蹲門坎兒上觀看各種小人書、連環(huán)畫和漫畫,尤其是豐子愷、張樂平的作品,常常能給人們帶來許多歡樂和希望,使用權(quán)人們忘記痛苦和煩惱。只有母親喚吃菜飯的叫聲能把我從觀漫畫的沉迷中叫醒回來。不知已有多少年沒有再嘗表橄欖和菜飯了,這次仔細觀看蔡志忠的《漫畫菜根譚》,使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這兩樣?xùn)|西,它們的清香和清味,聯(lián)想到我當教師的清淡的一生。很清淡但很有味。

我相信我的學(xué)生、同事和企業(yè)辦的一些朋友也都會喜歡這部漫畫集的。它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人生的滋味,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朋友們,當你回味人生滋味的時候,不論你的感覺是甜、是酸、是苦、是辣,還是甜、酸、苦、辣的綜合,都請別忘記人生的本味只是清淡這樣一層意思。否則,豈不辜負了蔡君這部漫畫的美意了嗎?

一九八九年歲末,北京

(此序乃虞祖堯為蔡志忠《菜根譚--人生的滋味》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所作的序)

菜根談序5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沖刷、洗禮,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恫烁T》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因此,《菜根譚》亦名《菜根談》。此外,它還有一個不甚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處世修養(yǎng)篇》。比較而言,用“菜根譚”或“菜根談”作為書名似乎更具意蘊。關(guān)于這一書名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云:“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2.[宋]朱熹《朱子全書·學(xué)篇》:“某觀今人因不能咬得菜根而至于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哉!” 3.[明]于孔兼《菜根譚題詞》:“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4.[清]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通理《菜根談原序》:“菜為之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fā),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似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生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書,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靜心沉玩者方堪領(lǐng)會。” 《鶴林玉露》一書中說到:“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是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其意義是從老百姓是否面有菜色這一點,就可反觀出執(zhí)政者的政績?nèi)绾?。因?#8220; 菜根”二字,在當時十分流行。無論從哪種角度去理解“菜根”二字,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用此二字警勸世人,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樸素的作風來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故此,《菜根譚》通篇都顯現(xiàn)出作者洪應(yīng)明的飽諳世情,對人生百態(tài)的反復(fù)咀嚼。關(guān)于《菜根譚》的作者,有的本子題為洪應(yīng)明,有的本子則題為洪自誠。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四子部小說家類存目二《仙佛奇蹤》提要:“應(yīng)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里貫未詳。是編成于萬歷壬寅。” 由此可知,洪應(yīng)明與洪自誠分別為同一個人的名和字而已,且應(yīng)是生活在明朝萬歷年間的文人。在《仙佛奇蹤》之《佛引》中,真實居士馮夢禎寫道:“洪生自誠氏,幼慕繁華,晚棲禪寂,緣是溯諸佛菩薩而為之傳其神,紀其事。”據(jù)此判斷,洪應(yīng)明早年熱衷紅塵,晚年傾心佛門,這也可從其《菜根譚》中明顯的“出世”與“人世”思想相混雜而找到證據(jù)。關(guān)于洪應(yīng)明的其他生平履歷,《明史》及其他史料均無甚多記載。在《金壇縣志》和《江蘇藝文志》里,都認為他是金壇人,另有一說認為他是浙江余杭人。但這種說法也只是推測而已,至今都未找到確鑿證據(jù)?!恫烁T》從體例上來說屬于清言體。晚明清言是一種精致而優(yōu)美的格言式小品,其內(nèi)容大多表現(xiàn)晚明文人的閑情逸致和莊禪幽尚。清言的語言往往融合駢文之韻與散文之氣,高雅整飭而又靈動暢達。駢散兼用而多用駢語。不過,清言雖用駢語,但卻與傳統(tǒng)的駢體文風格有很大的差異。駢文詞藻華麗,色彩濃郁,講究用典,注重聲律,因而風格華麗;清言雖多偶句。但比較生活化,風格更為清新自然、流暢自如,讀起來似行云流水般無礙。閱讀《菜根譚》,就會感覺其既有韻文的文辭優(yōu)美,音律和諧,又不失散文的淺近平易,通俗易懂,使人產(chǎn)生一種審美愉悅。例如,“ 晝閑人寂,聽數(shù)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這種詩化般的語言不但營造了空靈純澈的氣氛,更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人深省?!恫烁T》的每一條目都非常短小精悍,往往只有三四十來字,最少的甚至只有十四個字,最多也不過百來字。然而就在這惜墨如金的筆觸中卻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其中諺語、鄙語、典故、傳說、名言警句無不由作者信手拈來。讀者在閱讀此書的同時,不僅能感受到作者的處世智慧,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汲取不少傳統(tǒng)文化精粹?!恫烁T》作為一部清言集,其內(nèi)容并沒有嚴密的邏輯性,甚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貫穿于書中的作者的思想也并非某種純粹的、前后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釋、道三家的融合與碰撞。書中多次引用宋儒邵雍的詩文,如 “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還經(jīng)常引進佛家用語,如“真空不空,執(zhí)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還反復(fù)援引了道家代表人物莊子的經(jīng)典著作,如:“糟糠不為彘肥,何事偏貪鉤下餌;錦綺豈因犧貴,誰人能解籠中囮”。因此,《菜根譚》既主張積極人世、經(jīng)營天下、為民謀福、恩澤后世的進取精神,又宣揚親近自然、悠游山水、獨善其身、清靜無為的隱逸趣旨,同時也倡導(dǎo)悲天憫人、普度眾生、透徹禪機、空靈無際的超脫境界。這種海納百川的知識分子情懷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華所在。從明代最初刊行的《雅尚齋遵生八箋》的序文中,可知《菜根譚》成書于萬歷十九年(1591)。據(jù)林家驪《洪應(yīng)明與(菜根譚)》一文考證,《菜根譚》的刊行時間大約在明萬歷壬寅(1602)至萬歷壬癸(1613)之間?!恫烁T》問世后,在民間廣為流傳,并很快被傳至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期間就有好幾種版本的《菜根譚》在日本風行。又據(jù)《洪應(yīng)明與(菜根譚)》一文考證得知,僅日本現(xiàn)存的歷代《菜根譚》版本就有十三種之多,而在國內(nèi),現(xiàn)存的歷代《菜根譚》版本有二十余種。在各種版本的流傳與求同存異中,逐漸形成了兩大版本系統(tǒng):一種是將《菜根譚》分為前集和后集兩個部分;一種是將《菜根譚》分為修省、應(yīng)酬、評議、閑適和概論五個部分。其中,現(xiàn)存的明刻本屬于前者,大部分的清刻本則屬于后者。而在清刻本中又還散見有清朝石惺齊《續(xù)菜根譚》的語句。由此可見,《菜根譚》在流傳與刊刻過程中,極有可能為后人所加工,在其中注入自己的主觀意識與情感,這樣,清刻本的《菜根譚》就有可能是后人補輯合纂而成,不可避免地與原刻本產(chǎn)生了懸殊、差異。在《菜根譚》問世的幾百年間,它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肯定,仿效者甚多,編著了許多續(xù)集或諸如此類的書籍。其中,尤以清人綠竹閣主人石惺齊編著的《續(xù)菜根譚》二卷最負盛名。此書由綠竹閣主人收錄各家語錄編輯而成,博采眾長,兼容并包。在形式上,分為修養(yǎng)、警世、制欲、事機、治學(xué)、閑雅、賢智、慎忍、國政、交際十類。清人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也較為出色。另外,在此類書籍中最具特色的是清末民初人歸終居士撰寫的《意氣譜——<反菜根譚> 》。該書錄有條目141條,全書分為修省、應(yīng)酬、評議、閑適四卷。聽濤館主人《<反菜根譚>序》云:“其實菜根不能食,普天之下皆食菜葉,幾人能食菜根耶?洪氏所言,英雄之處世間也,仙佛之居樂土也,非凡夫之處俗世也。而是編所言,盡為食菜葉輩設(shè)論,極普通。亦極超越。”據(jù)此序言和書中內(nèi)容來看,作者認為明人洪應(yīng)明所著的《菜根譚》頗多不切世俗生活之言論,而多為唱高調(diào)。因此,作者意在對《菜根譚》作一次反面批駁,與之針鋒相對,時有妙論閃爍。讀者將《菜根譚》與《反菜根譚》比照而讀,將會得到不同的體會和結(jié)論?!恫烁T全編》一并采用了以上兩種不同的版本系統(tǒng):即上海圖書館藏的明刻本《菜根譚》和湖南省圖書館藏的清朝常州天寧寺沙門清镕重校刻本。明刻本《菜根譚》的正文首頁冠以“還初道人洪自誠著、覺迷居士汪干初校”字樣,全書分為前、后二集,共錄格言362條;清刻本《菜根譚》的正文首頁冠以“洪應(yīng)明著”字樣,全書分為修省、應(yīng)酬、評議、閑適和概論五個類別,共錄格言408條。兩個版本相比較,有198條格言基本相同.只是有些格言的個別文字有出入,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出現(xiàn)了錯字,如:“人未能急親,不宜預(yù)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fā),恐招媒蘗之禍。”(明刻本一三二)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yù)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fā),恐招媒孽之禍。”(清刻本三一一)其中“孽”為錯字。2.多出或少了字詞,如:“富貴名譽……若以權(quán)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明刻本六0)“富貴名譽若以權(quán)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清刻本二五一)3.字詞位置顛倒,如:“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明刻本一三)“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清刻本二一三)。4.用字或用詞不同,如:“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明刻本五)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之砥石。”(清刻本二0六)5.二者為通假字,如:“氣機何常一毫凝滯?”(明刻本一二五) “氣機何嘗一毫凝滯?”(清刻本三0六),其中“常”與“嘗”為通假字。這些相異之處一方面是由于刻書人的疏忽,一方面是由于文字本身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變化,還有一方面是由于刻書人的主觀所為。我們之所以將此兩個版本的《菜根譚》全文重現(xiàn),合編為同一本書,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菜根譚》之原貌及其流變,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原著者及補輯合纂者的思想意識及時代風貌。但是,無論是明刻本,還是清刻本,《菜根譚》的性質(zhì)都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它始終是一本修身處世的清言集,它在流傳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變化都充分說明了世人對它的矚目。時至今日,《菜根譚》不僅仍被作為人們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的案頭必備書.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活力。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這種競爭說到底就是經(jīng)濟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菜根譚》一書中即包含了許多樸素的經(jīng)營管理思想。例如,“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而猖狂 ”。(《菜根譚》前集一四0)這則言論對于人才管理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它提醒管理者不能重才而輕德,否則會后患無窮。“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菜根譚》前集二0八)這則言論強調(diào)如果經(jīng)營者想招納賢才,就要有寬廣的胸懷和一顆包容之心。其實,《菜根譚》自問世以來,一直只被世人當作是一本個人修養(yǎng)心性的書籍而已,其真正被企業(yè)家所重視還得從二戰(zhàn)后的日本說起。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創(chuàng)痛的日本之所以很快就崛起于世界之林.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從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體的東方傳統(tǒng)思想中汲取了養(yǎng)分。以《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為例,這兩本書就觸及到了企業(yè)管理與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贏得商業(yè)競爭的策略與技巧。相對而言,《孫子兵法》更多地觸及了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三國演義》則更多地觸及了戰(zhàn)爭的戰(zhàn)術(shù)問題。至于《菜根譚》為何會受到日本企業(yè)家的青睞,則是因為它觸及到了商業(yè)競爭的最根本的問題.即人的問題。而這就是企業(yè)管理與發(fā)展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如何處理企業(yè)內(nèi)部各種人際關(guān)系所要采取的對策與措施。這個對策與措施說到底就是要以人為本。如“居官不愛子民,為衣冠盜”。(明刻本《菜根譚》五七)“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明刻本《菜根譚》一八三)這些言論都充分體現(xiàn)了“人本”意識。其實,這里所提到的《菜根譚》對于我們的啟發(fā)及帶給我們的益處還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其無窮之奧妙還有待讀者自己去琢磨體會。李偉 2006年5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菜根譚》經(jīng)典語錄,讀懂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執(zhí)著是苦海,解脫是仙鄉(xiāng)
《菜根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經(jīng)典名著】菜根譚經(jīng)典名句
《菜根譚》經(jīng)典語錄45句:助你修身養(yǎng)性
萊根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