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僅供欣賞,不得用于商業(yè)用途*
甲骨文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是指鐫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因形生意的字體。19世紀末,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侯家莊等地出土,這些地方原是商王朝盤庚遷殷后的都城舊址,商滅后稱為殷墟。這些甲骨文是當時二百多年商王室的檔案材料,又因其內容多以占卜吉兇為主,間有少量與占卜相關或其他類別的記事文字,故又稱為龜甲文、卜辭、貞人文、契文、殷契、殷墟文字、殷墟卜辭等。
甲骨文主要出自河南安陽殷墟,還有商代前期、西周時期有字甲骨陸續(xù)出土。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出土甲骨計15萬余片,中國收藏近12.8萬片,日本、加拿大、英國、美國等國家收藏近2.7多萬片。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 4500個,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2000個左右。
甲骨文時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雄偉期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謹飭期書法謹飭,恪守成規(guī),新創(chuàng)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頹靡期文風凋敝,雖有工整之體,但篇段錯落參差,幼稚、錯亂,時有錯字,不守規(guī)律。勁峭期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風勁峭有力,纖細筆畫亦十分剛勁,呈現中興之氣象。嚴整期書風趨于嚴謹,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宋鎮(zhèn)豪先生論甲骨文書法道:“以高起點、代有變宜的書風及技巧,表明中國早期書法自生成階段始,即因領受意匠深沉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淀,而顯出早熟性的特色,并一舉具備了刀筆、結體、章法三大始終影響后世書法流向的要素,其書藝的本身即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晚后書學的流變,更引導了當代書法包括篆刻藝術的創(chuàng)新。”
甲骨文用刀刻成,刀有鈍銳,骨質有粗細硬軟,因此刻出的文字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發(fā),筆畫的連接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顯出古樸多姿、欹正相生、天真浪漫的無限情趣。
聶書春,復旦大學碩士,中國文字博物館漢字文化傳播使者,鼎甲中國古文字藝術創(chuàng)作研修班班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創(chuàng)作評審委員會委員、雞西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雞西市文聯副主席。出版《商甲骨文集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新書譜 甲骨文》(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書法》《書法導報》等刊發(fā)專版、專題,曾于北京、潮州等舉辦個展聯展。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