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遠游,有必有方。”“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君子欲訥于言而敏與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221;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食不言,寢不語。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道不同,不相為謀。”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之謂之瞽。”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爺,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為知人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