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假期特別漫長,孩子們開學的日期一延再延,而父母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曾經(jīng)因為忙碌沒有時間陪孩子的父母,尤其是爸爸們,因著這個疫情,有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許多爸爸因此發(fā)現(xiàn)了陪伴孩子的樂趣,感受到了妻子帶孩子的不容易,也更愛自己的家了。
但也有一些媽媽,仍然抱怨自己的丈夫,對孩子的陪伴太少,即使天天在家,也依然視孩子為無物,每天只會癱在沙發(fā)上或床上玩手機,像山一樣一動不動,是真正的“父愛如山”。
這樣的現(xiàn)象當然是存在的,因為陪伴孩子是個需要付出的工作,不是媽媽嘮叨幾句爸爸就乖乖聽話了,就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了。育兒名博王人平說,媽媽是因為愛而去陪伴孩子,而爸爸卻是因為陪伴而愛上孩子。
爸爸只有付出了,才會感到自己的價值,才會對孩子有感覺,從而更加愛孩子。那怎樣讓爸爸更多地參與到育兒生活中來呢?媽媽的作用極其關鍵。
很多媽媽嘴上抱怨爸爸不陪孩子,可她們內(nèi)心卻有一種固執(zhí)的觀念,那就是男人天生就不是帶孩子的料,或者說,男人就不應該帶孩子??赡芩齻儚男〗邮艿木褪沁@樣的教育,認為賺錢養(yǎng)家才是男人的責任,而帶孩子天經(jīng)地義是女人的事。
對這樣的媽媽來說,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要認識到養(yǎng)育孩子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爸爸同樣需要承擔陪伴孩子的義務。而且,孩子只有在爸爸媽媽的共同陪伴下,才能成長得更好。
所以,如果爸爸想?yún)⑴c育兒,媽媽一定要堅定地支持,要懂得放手,給爸爸機會,讓爸爸去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帶孩子。在爸爸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這樣,爸爸才能有信心繼續(xù)陪伴孩子。
同時,媽媽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不好,更不要去抱怨爸爸,這樣會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矛盾心理。
心理學家李雪說,每個孩子都天然地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如果意識上不被允許,潛意識就會補償。
如果媽媽總是說爸爸不好,孩子會在表面上認同媽媽,可在內(nèi)心卻又渴望親近爸爸,這樣,對爸爸參與育兒來說,就是一種阻力。
好的媽媽要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該退后的時候退后,主動把一些育兒事物交給爸爸來做,讓爸爸在參與的過程中加深和孩子的感情,從而真正地愛上陪伴孩子的過程。
細細思考一下,我們陪伴孩子,真的只是孩子受益嗎?我們自己難道就不能從中有所收獲嗎?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我們有著全然的依戀,這會給我們的內(nèi)心一種極大的滿足感,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那么一個人,他全身心地愛著我們,無條件地相信我們。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他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幸福,跟養(yǎng)育他的那些辛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況,孩子教會我們什么是耐心,什么是堅持,什么是生活,很多時候,孩子的話語還能給我們很多啟發(fā),這些,都是孩子帶給我們的收獲。
如果不參與這個過程,就永遠體會不到這些快樂。所以,好的媽媽要及時地告訴爸爸,陪伴孩子能給他帶來多少收獲,能如何促進他自身的成長。
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孩子成長的過程,父母自身也在不斷成長。而只有當我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才更有力量、更有格局,才能更好地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參與育兒受益的不止是孩子,還有我們自己。
更何況,父親對孩子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斯蒂芬.波爾特在《父親的因素》中說,父親在情感上對子女的支持和關懷,會提供孩子應對各種壓力的內(nèi)在力量源泉,他幫助孩子獲得自信和應對壓力的技巧,使孩子自如地面對學習、工作和人際關系。
英國的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用了半個世紀,對17000個英國嬰兒進行了11年的跟蹤調(diào)查。結果顯示,經(jīng)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比更少與父親相處的孩子聰明。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的未來更順暢,想讓孩子更聰明,爸爸必須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來。
很多媽媽都習慣了以孩子為中心,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生怕孩子受到傷害,連爸爸帶孩子都是一萬個不放心。
曾經(jīng)看過一個綜藝節(jié)目,里面的媽媽對著嘉賓吐槽自己的老公,因為老公很喜歡帶著兒子踢球,可她覺得,這樣的運動對于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太危險了,經(jīng)常會磕著碰著,可老公卻不以為然,他認為男孩子就應該進行這樣的運動。
現(xiàn)實中這樣的媽媽其實有很多,她們和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照顧得特別周全,所以就不放心老公帶孩子,畢竟男人心沒那么細??蓪嶋H上,孩子不僅僅需要安全的避風港,更需要在風雨中歷練,去經(jīng)受挫折,去體驗創(chuàng)傷,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起勇敢、自信、堅強這樣的品格。
作家劉繼榮曾在文章中講過自己的故事。兒子小的時候,老公帶著去看桃花,弄丟了圍巾和帽子,導致半歲的兒子發(fā)燒嘔吐,她因此抱怨了老公一晚上。還有一次,老公帶著兒子去劃船,可兒子剛上船就落水了,不僅濕了衣服,還磕破了鼻子。這樣的事情多了,她不再放心讓老公帶孩子了,而老公也覺得自己太笨,不適合帶孩子。
可偶然間,她在雜志上看到一組父母帶孩子的測試題,她以為自己做得完美無缺,可答案卻提示她,再這樣下去她的兒子就要缺乏父愛了,以后也會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她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放手讓老公帶孩子。
經(jīng)過一年的磨煉之后,兒子變了,不再怕黑,不再怕蟲子,也不再動不動就哭,兒子變得更堅強了,和爸爸的關系也更好了。
對此,她說,如果父親不能融進孩子的生活,他童年的世界就只有半片天空,而且,孩子的生命里,不是每一場風,都需要躲進母親懷里;不是每一場雨,都需要一把慈愛的傘。人生有許多滋味,是必須體驗的。小小的感冒,輕微的擦傷,根本無須大驚小怪,以至于要吊銷父親的執(zhí)照。
智慧的媽媽,應該像劉繼榮一樣,讓孩子跟著爸爸一起去經(jīng)歷,讓爸爸去體驗孩子的成長,因為爸爸能夠給予孩子的,是鈣、是鐵、是鋅,是生命里不可缺失的營養(yǎng)。
如果問一個媽媽,丈夫和孩子對她來說誰更重要,我想,或許有一半的媽媽都會說,是孩子更重要。有這樣的答案并不奇怪,放眼我們身邊,有多少媽媽都在經(jīng)歷喪偶式育兒呢?又有多少媽媽稱呼自己的丈夫為“豬隊友”?對丈夫失望了,只好把所有精力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就很自然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了。
但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系才應該居于中心地位,只有夫妻關系好了,一個家才能穩(wěn)固。就像心理學家曾奇峰所說,夫妻關系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
而父母好好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王人平說,所謂的喪偶式育兒,其實只是守寡式婚姻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已。面對喪偶式育兒,我們最該做的不是去指責、抱怨,而是照顧好自己,檢討和改進我們的夫妻關系,讓這份關系去滋養(yǎng)而不是去消耗伴侶愛的覺悟和能力。
當了媽媽之后,我們要在關愛孩子的同時,更要去體諒和理解伴侶,盡量花心思去經(jīng)營夫妻關系,我們要時刻記得,伴侶才是那個陪伴我們一輩子的人,而孩子是早晚要離開我們的。我們要做的,是夫妻相愛,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
弗洛姆說,愛不是同某一個人的關系,而是一種態(tài)度、能力和性格上的一種傾向。這種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同整個世界,而不是同愛的唯一對象的關系。如果我確實愛一個人,那么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
對媽媽來說,她愛孩子,也愛自己,愛伴侶,愛這個世界。這樣的媽媽,會懂得夫妻關系的重要,而不會把孩子完全捆在自己身上。她會明白,夫妻恩愛的家庭,孩子的未來一定不會太差。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要讓父親這種特別的力量發(fā)揮出來,需要母親的作用,需要母親的支持、鼓勵和放手。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在父親參與育兒的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孩子一片由父愛和母愛共同組成的完整的天空,才能讓孩子一生無所畏懼,勇敢向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