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禹稷行宮,國務(wù)院2013年3月5日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古建筑類,時代為清。禹稷行宮位于漢陽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是武漢歷代祭祀大禹之地,相傳建于南宋。正立面為磚體牌樓式面墻,其它三面為青磚半砌風(fēng)墻。此地原名禹王廟,明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改為禹稷行宮,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礎(chǔ)上又加祀后稷、八元、八愷等18位傳說中的先賢。天啟五年(1625年),湖廣布政使右參議張元芳為禹稷行宮寫了碑記,禹稷行宮之名自此沿襲至今。禹稷行宮現(xiàn)位于晴川閣景區(qū)內(nèi),是一處免費景點。晴川閣又名晴川樓,是武漢地區(qū)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與黃鶴樓、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晴川閣最早為明嘉靖年間漢陽知府范之箴ZA修葺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的禹稷行宮時所增建,取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句意命名。晴川閣曾多次被毀,現(xiàn)閣系按清光緒年間式樣于1985年重建。登上晴川閣,可以近距離欣賞“滾滾長江東逝水”。晴川閣與武漢長江大橋相距只有300米左右,可清晰看到火車過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