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醫(yī)案有些感悟。
過去,為了給家人以及有緣人治病,有時可以翻書一整天,比對同類方劑的細微差別。過了那個階段,家人又不怎么生病,練手的機會則不多了。近期看醫(yī)案,又回到那個狀態(tài)。
但是也有不同。
現(xiàn)實里給人看病,面臨的人體局面比較局限,最多的就是大小柴胡證、溫病、瘀血、水飲。而看名家醫(yī)案則不同,可以專門尋找平常少用的方劑,并且每個醫(yī)案都有一個大致的標準答案,這樣更能強化對方劑的認識,以至對人體更細微的認識。
胡希恕醫(yī)案
陳某,女,46歲,病歷號102062。1963年4月23日初診。
患腳氣?。ㄊ帜_腫麻痹等證),在中醫(yī)研究院服中藥40余付未已。
現(xiàn)證:手足腫,有低熱,已二月余,西醫(yī)診為風濕熱病,但久治無效。食欲不振,心煩,時惡心,血壓高,舌絳無苔,脈浮數(shù)。
與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麻黃二錢,桂枝三錢,防風三錢,知母三錢,細辛一錢,白芍三錢,蒼術四錢,生姜二錢,炙甘草二錢。二付。
4月26日復診:藥后病情無變化,諸癥如前,上方細辛增為二錢,加生石膏一兩半。三付。
4月30日三診:諸癥減輕,手足早上已不腫,僅晚上有低熱,上方細辛增為二錢半,三付。
排證:
1、能量(陰陽)
脈浮數(shù),能量偏差不大,有熱。
2、渠道(表/里/半表半里)
手足腫,有低熱,明確的表證。表證是此案的大局。
食欲不振,心煩,時惡心,不定期發(fā)熱——此四證合參,能指向少陽證,也能指向水飲,或者兼而有之。
3、寒熱
有低熱、心煩、舌絳,確認有上熱、表熱。
黃芩生石膏皆可用。
4、淤堵
明確的表水證。
胡老用方: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 芍藥 甘草 麻黃 生姜 白術 知母 防風 附子
此案能量居中,并且有熱,照理說不適合桂枝芍藥知母湯的方義,胡老也并未用原方,而是去掉了附子,再加了生石膏。
從能量渠道及寒熱來看,患者表水腫的身體格局介于麻杏石甘湯和大青龍湯之間。
既然是一種中間模糊態(tài),不如丟開方劑名。
從六經(jīng)八綱出發(fā)自由組方可以是如下思路:
既然能量偏差不大,腳手腫得厲害,桂枝麻黃發(fā)汗是可以的。
但是有熱,加上生石膏一是去熱,二是讓汗下行,不至于過于耗費津液,因為病人也有胃弱。
適當加一些建中氣化藥也是可以的。如生姜、大棗、白術。
此案合上柴胡、半夏、黃芩也許好得更快。
啟示: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里治表水的方劑非常多,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如果要以六經(jīng)八綱來統(tǒng)領這些方劑,則可做如下梳理:
如果能量足夠,無明確表閉阻,可用麻杏石甘湯,亦可加茵陳蒿。
如果能量足夠,表郁閉,有熱,甚至黃疸,則應考慮茵陳蒿湯。
如果能量居中,表閉阻,當然可以使用汗法,桂枝加麻黃組合——如麻黃加術湯。
如果津液虛,表閉阻,可建設能量的同時使用汗法——如大青龍湯。
如果津液虛,本身已汗出,稍有熱,這時不僅不可發(fā)汗,還應避免發(fā)汗,所以應考慮用生石膏讓汗下行為小便——如越婢湯。
如果津液虛非常明顯,表有水但不嚴重,則盡量不要發(fā)汗,應去麻黃,留熱性氣化劑(如桂枝、生姜、白術),也許同時還需要加黃芪——如防己黃芪湯。
如果能量已經(jīng)偏陰了,體表又存在閉阻,腫得厲害,需要使用桂枝加麻黃組合,為了不致汗,則可用白芍知母既補能量又助能量下行,讓汗下行為小便——如桂枝芍藥知母湯。
如果是明確的陰證,當然應使用附子——如麻黃附子甘草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
如果是明確的陰證,本來已經(jīng)發(fā)汗過,使用往上氣化的能量藥怕再發(fā)汗,還可以加白芍以制約發(fā)汗,讓汗下行為小便——如真武湯。
六經(jīng)八綱是綱領,幾乎所有的證都可統(tǒng)攝進來。
如此一整理,表水證的方劑其用藥的拿捏也初露眉目。
(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