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少了丈夫這個角色的力量和智慧,缺少了父親的真正作用,這樣的家庭你能想象得到,將會變得如何的瘋狂和可怕嗎?
早些日子,在泰州黃橋發(fā)生了一場悲劇。媽媽陳女士,因為9歲的兒子把她的手機弄丟了,氣急之下,把孩子硬生生地打死了。
這位媽媽后來稱自己對孩子動手的原因是:“他丟了手機,讓我很生氣,再加上他不好好寫作業(yè),我就用木棍把他給打了?!标惻砍姓J,她先是用膠布把兒子的嘴巴封起來、手腳捆起來,為的是不讓他叫喊和反抗。就這樣,她一直從傍晚6點打到了深夜11點。
翌日凌晨5點多,陳女士發(fā)現(xiàn)兒子一動不動,叫了救護車,最后證實兒子已死亡。當時,這個小男孩的頭上、臉上全都是傷痕,雙手雙腳青紫發(fā)腫,屁股更是有成塊的地方已是血跡斑斑……
作為同是“媽媽”的人,看了新聞,除了震驚、悲憤,還有心痛。
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每次惹了禍,第一時間想到就是找媽媽。我知道自己會被批評,但從未害怕過,因為我知道她是愛我的,會盡最大努力幫我解決問題。
新聞里,一個9歲的孩子,因丟了手機坐在冰天雪地里不敢回家,足以說明他的媽媽平日里給了他一種怎樣的陰影。
果然,事后鄰居爆料說,陳女士平時對人客客氣氣的,對自己兒子卻是“易燃易爆”,孩子被打是常有的事。
被捕后的陳女士,情緒一度失控。她解釋說,兒子的爸出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又不給什么生活費,這讓孩子十分依賴她,經(jīng)常求她別去上班,因為自己一個人在家害怕……可是,自己不上班哪有生活收入,沒有收入怎么供孩子上學?很多回,就是見不得孩子這么膽小、懦弱、不懂事,情急之下,就對孩子動了手。
看到這,我明白了,這大概又是一段喪偶式育兒所釀成的慘劇。
2
新詞“喪偶式育兒”的出現(xiàn),早有一段日子。網(wǎng)友的智慧是無邊無窮的,有人說:“拜中國男人所賜,大多中國女人一輩子都會經(jīng)歷四個階段: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喪偶式育兒”,這詞狠就狠在,它精準地點出了家庭育兒中一方角色的缺失,而這個“喪”掉的角色大多指的是“父親”。
一個家庭,“喪”掉了父親,是一種什么體驗?一個深受其害的閨蜜告訴我:“陷入一種你說不清是什么的恐慌中……”
是的,“喪”掉了父親這個角色,大多家庭會陷入一種恐慌。這種恐慌,首先是來自母親對未來的不確定、對當下生活的力不從心。當然,這個家庭的物質(zhì)生活或許并沒有任何危機,但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會發(fā)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缺位,從而讓這個家庭呈現(xiàn)出一種缺乏自信、神經(jīng)質(zhì)般的外在表現(xiàn)。
多年前,看到吳綺莉被曝涉嫌毒打、虐待小龍女吳卓林的新聞,我納悶,明明是相依為命的兩個人,當媽的該會萬般呵護自己唯一的孩子才對,怎么有“虐待”一說?
帶著困惑,讀完整個報道,故事發(fā)人深省。吳綺莉解釋稱,自己沒有毒打、虐待女兒,只是當發(fā)現(xiàn)女兒不舒服,拿藥給她吃,可是女兒死活不肯吃,于是倆人開始爭執(zhí)起來。吳綺莉氣不過,暴跳如雷,開始拿起棍子對女兒大聲喊道:“不吃藥你不如去死吧!”不承想,這句話就被小龍女誤解成“恐嚇”,直接電話報警了。
不久,又來一則新聞,這次的更嚇人——小龍女自殺入院!難道跟媽處得太痛苦,與其痛苦的煎熬不如輕生來得痛快?正如所料——未成年的女兒因受不了“易燃易爆”的媽,于是選擇尋短見。
當媽的情緒失控是家常便飯,做女兒的動不動就報警、尋短見,成了一個永遠也斷不了的惡性循環(huán),周而復始,這就是一個家的“恐慌之災”——一種赤裸裸的缺乏自信的、神經(jīng)質(zhì)般的外在表現(xiàn)。
“丈夫”和“父親”兩個角色的缺失,讓本就艱難的養(yǎng)孩子過程變得異常痛苦?;蛟S,大多男人都覺得,我負責在外賺錢,拿回來給你花就好,照顧孩子是女人的事。
正因這種心態(tài),讓他忽略了妻子在這個過程中的付出——他們不明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有多繁瑣;他們體會不到,抱孩子泡奶粉換尿布要耗費多少的心力;他們更不知道,每天洗不完的衣服,做不完的家務令人有多煩心!
這種“不明白”“不知道”讓女人越來越難以保持理智和溫情,以致許多家庭,就是在女人的這種“腐化”下發(fā)生了慘劇。
3
當媽的深受其毒所害,當兒的又何嘗不是?
有數(shù)據(jù)調(diào)查顯示,70%以上的不婚主義者都因曾目睹過喪偶式婚姻帶來的不堪,才走上這條路的。就像我一位女友,她是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她給我講過自己童年的經(jīng)歷。
她說從記事起,父母就吵架打架。她忘不了,6歲時,大年三十那晚,她媽發(fā)高燒,讓她爸去買藥,她爸說要去打牌,接下來,他們又吵了起來。
吵完,她媽在床上捂著被子哭,她爸要走。當女兒的跪下抱住爸爸的大腿求他別走,被他一腳踢開。那一晚,她爸沒回家。再后來,她爸就時常不回家,她媽總是一個人哭。
還有很多很多事,導致她后來對她爸、對異性都產(chǎn)生了很強烈的排斥感。她沒辦法讓男性碰她的手——對,手都碰不了;在公車上,她只要看到一些穿戴不干凈不整潔的男性,都會莫名其妙害怕,趕緊躲開;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只喜歡女的。
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了讓自己的媽媽安心,一次又一次強迫自己努力去談正常的戀愛,但是不行,她始終沒辦法面對很多事,到頭來,兩人還是以分手告終。
因為看過父親給母親帶來的不堪,所以才拒絕陷入這樣的泥沼;因為看不到婚姻的快樂和美好,所以就截斷了自己踏上要當丈夫、妻子和父母的路,這不也正是小龍女吳卓林目前的選擇嗎?
去年10月份,小龍女以一句“I'm gay”正式宣布出柜。飯局上,朋友問:“一個人出柜,是她的身世、經(jīng)歷使然,還是基因使然?哪個成份大點?”
我對同性戀了解不多,但就我跟這類朋友接觸,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女同性戀者大多和自己父親關系異常,這種異常主要表現(xiàn)于疏遠,或憎恨。
在小龍女成長過程里,父親成龍這個角色是缺席的,為此,她一定從自己周邊的人或媒體那里獲知,自己是個不受歡迎的孩子,不僅不受歡迎,因為父親成龍的嫌棄、拒絕跟她相認,甚至還被視為一個大污點。以致,在她17歲那年,她開始反擊、放狠話:就算給我一個億,我也不會認他!他不配做我父親!
吳綺莉?qū)ψ约号畠撼龉裼羞^這樣的猜測:吳卓林其實是個很怕孤獨的人,非常需要別人的愛和關懷,近年來因為跟同性密友Andi走得很近,突然有這么一個人愿意陪伴她、照顧她,愛她,她很輕易便陷入愛河了。
我想?yún)蔷_莉是對的,但她沒有講出來的另一個原因是:吳卓林的愛情指向之所以趨向同性,是因為她親生父親成龍的缺席與不負責任,所以才導致女兒對男人的失望和憎恨。
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情人,反過來,其實父親也是女兒的第一個戀人。好的父親帶給孩子安全感,在與妻子相處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怎樣去經(jīng)營家庭關系。
尤其在那些生養(yǎng)女兒的家庭,如果女孩在父親的寵愛和陪伴下長大,會變得特別自信、富有自尊、有安全感。這樣的女孩子,日后長大了,才不會因為異性的一句贊美、一個擁抱或者親吻,就輕易跟別人走了。
奧巴馬曾經(jīng)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我知道,作為一名丈夫、一名父親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奧巴馬看來,“丈夫”和“父親”這兩個角色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做總統(tǒng)。
是的,這個時代,妻子需要丈夫的回歸,孩子們需要父親的回歸。
妻子不需要丈夫賺多少錢,只需要給她一個完整的家,為她撐起一片溫柔體貼的天,為孩子打上一把守候呵護的傘。
因為,有了這一切,才會創(chuàng)造一個有安全感、有價值體系、真正有未來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正因為有了這兩個角色——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一切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愿天下所有的丈夫、父親,為了自己的家,且行且珍惜!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