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真實歷史和《三國演義》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姜維確實是當時蜀漢第一流的將領(lǐng),在三國后期都排得上號,但他并不是最杰出的,郭淮、陳泰都比他強,尤其是鄧艾,不但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兩方面都強過姜維,并且回回料敵機先,是姜維的天然克星。姜維在戰(zhàn)術(shù)上的能力毋庸置疑,就算比鄧艾差點兒,那也極出色的。
但在戰(zhàn)略上,姜維九次北伐都沒有制定完善的計劃、明確的部署,基本上是先出去了,看敵方哪兒薄弱再打哪兒,簡直就是去撞大運。由此可見,姜維的戰(zhàn)略水平真的相當一般,沒有《三國演義》吹得那么牛。所以他是名將,但是算不上名帥。
漢中是蜀地的門戶,也是從蜀漢劉備時代起就苦心經(jīng)營的北伐基地。最早鎮(zhèn)守漢中的是魏延,他的方略是“周易重門”。也就是說,依靠險要,設(shè)置一重又一重的關(guān)隘,層層布防,只要兵力足夠,敵人根本就打不進來。魏延守漢中守了十來年,死后守將換成了王平。王平仍然玩這套,甚至在興勢之役中悍拒曹爽——就是那一仗,徹底打垮了曹爽的威望,使司馬懿得到了搶班奪權(quán)的機會。
姜維的九次北伐,第一、第二次之間隔了兩年,第二、第三兩次接著,隨即歇了三年,等到費祎一死,延熙十六年到延熙二十年間,他連著打了五次——一年一次,年年都去。蜀漢的政治本就日益腐敗,經(jīng)濟方面更是每況愈下,哪還經(jīng)得起這樣的折騰,朝中反對之聲是一浪接一浪。姜維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最后一次北伐多準備了5年,可惜還是失敗了。
姜維有所覺悟了,只要有鄧艾在,或者不換個垃圾的魏將來,自己根本就沖不破曹魏隴上、關(guān)中的防御線——敵方兵比我多,糧草也比我多,不是光靠拼命就能打贏的,加上東吳的呼應又不靠譜……所以他開始琢磨,咱不如打防守反攻吧,先消耗光了曹魏西線的兵力和糧草再說。
這也是有先例的。公元230年,曹真發(fā)動了一次規(guī)模宏大但卻以失敗告終的伐蜀戰(zhàn)役,即《三國演義》所說的“安居平五路”(當然,因為藝術(shù)加工,時間提前了),結(jié)果把隴上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兵馬物資消耗了大半。就此才有了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全面壓著曹魏西線新統(tǒng)帥司馬懿打的事,還趁對方退兵之際射死了張郃。
于是姜維也想玩這招,他故意把漢中放空了,等魏軍前來攻打——魏延的部署是很好,但只能堵住敵軍,不能給對方造成重大殺傷。姜維主張撤了所有營屯,搜集所有糧草,只守漢、樂兩座要隘,等魏軍殺進來,攻不下二城,又搶不到糧食,到時候再派兵把大門一關(guān),對方還出得去嗎?全都折在漢中吧!曹魏西線兵馬只要有五成折在漢中,我再北伐,那便是必勝??!不能說姜維這招不高明,但問題是,你得有堵住敵軍的能力才行。姜大將軍在漢中鎮(zhèn)守的時候當然沒問題,可是隨即他就因為黃晧向后主進讒言,“避禍沓中”,遠遠地躲著去了。
廣告一下↓ ↓ ↓
正文繼續(xù)↓ ↓ ↓
不管是姜維沒空管內(nèi)政,還是咱們前面的猜測靠譜——他根本就沒有“錄尚書事”的權(quán)限;總之,他在軍事上是妥妥的一把手,在政治上卻不大說得上話。后主劉禪寵信黃晧,軍方的第二把手、右大將軍閻宇又黨從黃晧,把國家給搞得一團糟。姜維一時氣憤,上奏后主請殺黃晧,卻被堵了回來,恐懼之下,他干脆離開成都,也不待在漢中,跑遠一點兒吧。這一遠,就去了沓中屯田,距離漢、樂兩城直線距離三百多公里!
身為大將軍,又是打著屯田的旗號,姜維當然不會是一個人去了,他帶走了蜀漢將近半數(shù)的兵馬。在姜維想來,咱后方也不是沒兵,到時候后方的兵往前一堵,我再從沓中回來關(guān)門,應該趕得及。但他就沒想到這兩路人馬是否會被敵人或自己人絆住,萬一趕不及,該如何應對?
姜維被殺以后,魏軍剖其腹,“膽如斗大”。確實如此,姜維這人膽兒太肥了,做事不考慮后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未必能算諸葛亮的學生,“諸葛一生唯謹慎”,姜維一生則莽撞過頭了。
漢中之失,作為軍事統(tǒng)帥和戰(zhàn)略規(guī)劃者的姜維是難辭其咎的,但他在從沓中揮師東救的過程中,耍回馬槍誆走了諸葛緒,得以順利通過橋頭,在戰(zhàn)役規(guī)劃上卻可謂神來之筆。只可惜大局已定,回天乏力。
姜維在戰(zhàn)略上最大的失策,還在漢中的防守布置方面,這直接導致了漢中的丟失,間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后面的事咱們都知道了,鐘會獻計伐蜀。姜維聽到消息后,一方面給劉禪上書,要求派張翼、廖化等將率軍前堵;一方面親自從沓中趕回來救援。誰想劉禪聽了黃晧的胡扯,不信姜維的話,派兵晚了半拍。至于姜維本軍,魏方特意派他的克星鄧艾和雍州刺史諸葛緒設(shè)下兩道防線,層層防堵。姜維這時候也急了,在強川口不顧損失,猛攻鄧艾所部,雖然吃了大敗仗,還真沖了過去。鄧艾一想也好,前面還有諸葛緒呢,我就從后面追殺,前后夾擊,徹底把姜伯約給包了餃子。
誰想姜維跑到半道兒,突然轉(zhuǎn)彎,出了孔函谷往北打,那意思大概是——你掏我的老窩,那好啊,我也去掏你的老窩!諸葛緒聞報慌了,趕緊后撤30里,去攔姜維。姜維一聽諸葛緒動了,讓開了橋頭要沖,卻突然又掉頭南下,一個急行軍,就沖出了包圍圈。這一仗攻敵所必救,進而調(diào)動敵軍,跳出包圍,打得是真漂亮。光這一仗,姜維就不愧名將之稱。然而問題是,局部戰(zhàn)打得再漂亮,也不能挽回總體劣勢。這時候鐘會率領(lǐng)大軍已經(jīng)進了漢中,他心說我干嘛去打你漢、樂兩城?反正我兵多,直接派兵圍上,主力繼續(xù)挺進,直取要隘陽安關(guān)!
就這么著,漢中天險,不到一個月就徹底失守,姜維和匆忙趕來的廖化、張翼只好退守劍閣。漢中既失,失去北方重要門戶、前進基地和糧食產(chǎn)區(qū)的蜀中,即便鐘會攻不下劍閣,鄧艾也沒冒險偷渡陰平,假以時日,還是逃不脫滅亡的命運。事實證明,姜維對漢中防御的重新部署是漏洞百出,他對蜀漢政權(quán)的崩潰,是要負重要責任的。
劍門關(guān)即是三國時代的劍閣
不過姜維在臨終前總算輝煌了一把,讓我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他利用鐘會、鄧艾之間的矛盾,挑唆鐘會造反,想要渾水摸魚,復興蜀漢,雖然沒能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卻證明了這人的智謀并不僅僅表現(xiàn)在軍事上。姜維要是能跟蔣琬、費祎似的軍政大權(quán)一把抓,蜀漢或許還能再多茍延殘喘幾年。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姜維隴西降人的出身,注定了他不可能在蜀漢政權(quán)中占據(jù)高位,能讓他當大將軍負責軍事,就已經(jīng)到頂了。我們?nèi)缃裨u價起來,歷史上真實的姜維確實是一員名將、能將,但作為統(tǒng)帥,他在戰(zhàn)略方面的失誤太多,形象絕沒有那么高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