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這樣描述維也納:“這座音樂之都的真正天才是將一切具有極大差異的文化熔于一爐,使之成為一種新的獨特的奧地利文化、維也納文化。這座城市天生有著博采眾長的愿望和接受外來影響的特殊敏感,它將那些完全不相同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邊??”貝多芬便是曾在這里照耀世界的“七顆不朽的音樂巨星”之一。
奏響維也納樂章
貝多芬(油畫)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坐落于阿爾卑斯山北麓的維也納盆地,風(fēng)景如畫,歷史悠久,享有諸多美譽,其中最響亮的當(dāng)屬“音樂之都”。這座承載著眾多音樂大師故事的城市,擁有著世界上最悠久、最豐富的音樂歷史。從1792年到1827年,貝多芬在維也納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他喬遷過30個寓所,經(jīng)歷了從聽力下降到完全失聰?shù)牟恍以庥?,卻在無聲世界中用心靈感受音符的激蕩,創(chuàng)作出自己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攀上了交響樂創(chuàng)作的高峰??梢哉f,維也納和貝多芬都承載了彼此的諸多音樂故事,寫入了彼此的音樂史。
向維也納出發(fā):接收莫扎特之魂
“親愛的貝多芬!你就要去維也納實現(xiàn)一個長久未能完成的心愿。莫扎特的天才之魂為它門徒的死亡而哀悼、哭泣??通過勤勉的努力,你將定能通過海頓之手接收莫扎特之魂?!边@是瓦爾德施泰因伯爵于1792年11月1日寫給貝多芬的告別信。第二天,22歲的貝多芬離開波恩,前往維也納投師海頓。這實際上是貝多芬第二次去維也納,他曾在1787年前去拜訪過莫扎特,但因母親病危不得不匆匆離去。
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場景(插圖畫)
在維也納受到上流社會的喜愛
與莫扎特一起探討音樂
與其他音樂家一起討論音樂
過往的遺憾使貝多芬更加對未來充滿憧憬和野心,但他與海頓之間的關(guān)系很快出現(xiàn)了不協(xié)調(diào)——海頓常常受邀去歐洲各國訪問,幾乎沒有時間教學(xué)。失望之余,貝多芬并未停下“修行”的腳步,他向阿爾布萊希茨貝格學(xué)習(xí)了對位法,并從宮廷作曲家薩里埃利那里接受了聲樂作曲的指導(dǎo),不斷地“武裝”自己。
在維也納的最初幾年,貝多芬并非只依賴作曲度日,而是憑借杰出的演奏能力和令人欽慕的社交擔(dān)保人,積極尋求貴族的資助。他從李希諾夫斯基親王、金斯基親王和魯?shù)婪虼蠊抢锏玫侥晷?,并把一些作品獻給他們。貝多芬作為即興鋼琴家的名聲很快四處傳揚,他希望逐漸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獨立,突破保護人的束縛而為自己創(chuàng)作。他曾寫道:“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span>
1795年3月29日,貝多芬首次以演奏家兼作曲家的雙重身份,在維也納公眾面前亮相——樂隊演奏由他作曲的一首協(xié)奏曲時,他親自彈奏鋼琴,據(jù)說這首協(xié)奏曲就是后來著名的《降B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的雛形。第三天,他又在莫扎特遺孀康斯坦茨在場的情況下彈奏了莫扎特的一首協(xié)奏曲,足見他已經(jīng)獲得了維也納人足夠多的擁戴。
接下來,貝多芬出版了正式的“第一號作品”,三首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曲,有評論家稱之為“一位天賦異稟的年輕人沖動蠻干的混亂爆發(fā)”。通過1796年在波西米亞、薩克森和普魯士五個月的巡演,貝多芬作為鋼琴演奏家的事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他在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面前演奏了兩首《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大獲贊賞。事業(yè)上的成功和受到的貴族禮遇使貝多芬容光煥發(fā),開始散發(fā)出一種真正的名人氣息。
在維也納期間,貝多芬恢復(fù)了室內(nèi)樂的創(chuàng)作,接連寫了《降E大調(diào)弦樂五重奏》、兩首鋼琴和大提琴奏鳴曲等作品。1798年3月,海頓在維也納演出新作《創(chuàng)世紀》時引起巨大轟動,這給貝多芬?guī)砗艽笥|動,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寫出一首能成為客廳演奏熱門曲目的曲子、一首能獲得古典風(fēng)格認可的交響曲以及一部歌劇。為了實現(xiàn)雄心壯志,貝多芬取消所有的巡回演奏,在維也納中心的格拉木大街租了一間公寓,像隱士一樣把自己“埋入”創(chuàng)作之中。
1800年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在“閉關(guān)”兩年后,他完成了第一套包含六首的弦樂四重奏。此前他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為鋼琴而作,而現(xiàn)在他進入了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兩個領(lǐng)域。在4月2日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貝多芬開始獲得認可:音樂會以莫扎特的一首交響曲開始,以貝多芬的《C大調(diào)第一交響曲》結(jié)束。瓦爾德施泰因伯爵當(dāng)年的預(yù)言得以實現(xiàn),貝多芬的時代開始了!
命運的轉(zhuǎn)折:海利根施塔特遺書
“給我的兄弟卡爾和約翰,在我死后拆閱并執(zhí)行??我就這么向你們告別了——而且,更令我傷懷的是,我也要向我所珍視的‘期望’告別了??噢!什么時候我才能重新在自然與人類的殿堂中感受到歡樂?——永遠不再?——噢!那這真是太殘酷了!”這是貝多芬1802年10月10日在他暫時居住的鄉(xiāng)村寫下的文字,被稱為“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它在貝多芬的生命中留下了令人心酸的一筆。
19世紀初正是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他的《普羅米修斯的生民》紅極一時,在帝國宮廷劇院上演27次。他還嘗到了在海外成名的滋味:七重奏不僅在德國受到熱烈歡迎,在英國也大獲成功。
然而,在莫大喜悅的背后,一場災(zāi)禍正悄然向貝多芬襲來。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聽覺開始漸漸衰退,并且越來越嚴重,成為一項酷刑。他的耳朵日夜作響,內(nèi)臟也受劇烈的疼痛折磨。在好幾年中,貝多芬獨自守著這個可怕的秘密,盡量避免與人見面。直到1801年,他終于決定不再緘默,絕望地告訴了兩個朋友韋格勒醫(yī)生和阿門達牧師。他在一封信中寫道:“要是我干著別的職業(yè),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dāng)里這是可怕的遭遇??!”但另一封信中又充滿抗?fàn)帲骸拔乙笞∶\的喉嚨,它絕對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無法將我徹底擊垮?!?/span>
貝多芬情緒上的分裂也表現(xiàn)在他這一時期的作品里。《第一交響曲》的開篇從幾乎聽不見的寂靜里浮現(xiàn),好像在測探其在聽覺上的極限;《第二交響曲》卻又充滿歡快。但維也納消息靈通的人還是慢慢知道了貝多芬病情,貴族和宮廷開始不再邀請他到劇院演奏。貝多芬陷入了孤獨和悲慘。韋格勒曾勸貝多芬離開維也納,但被貝多芬嚴厲拒絕,他認為自己只有在維也納才能實現(xiàn)藝術(shù)抱負。在醫(yī)生的建議下,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租了一間農(nóng)舍。這里海拔較高,十分幽靜,醫(yī)生認為遠離城市喧囂有益于貝多芬的健康,但他反而變得“極為沉默而憂郁”。
在海利根施塔特的半年里,貝多芬一直在與黑暗的命運斗爭,他意識到,自己的耳朵可能永遠治不好了。1802年10月初,他產(chǎn)生了自殺的念頭,便給兩個弟弟寫信,立他們?yōu)樽约旱睦^承人,還請他們幫著保存李希諾夫斯基贈予的一套上等樂器。他向弟弟們陳述自己的痛苦、恐懼與恥辱,越寫越令人落淚,但讓貝多芬自己也沒想到的是,他坦白后反而振奮起來,說服了自己為什么不能自殺:“倘使死神在我不及培植我的藝術(shù)天資之前便降臨,那么,雖然我命途多舛,我還嫌它來得過早,我祝禱能延緩它的出現(xiàn)。”
寫完之后,貝多芬把它們放進抽屜里收藏起來起,此生再也沒讓人看過。
英雄的樂思:完成生命的意志
“我完全生活在我的音樂里”,“我感覺能應(yīng)付任何事情”,這是貝多芬對朋友們說的兩句話。盡管上帝關(guān)閉了貝多芬的聽覺,給了他一個無聲世界,但同時也賦予了他充分地沉浸于音樂特別是創(chuàng)作之中的能力。
告別死神后的1803年,貝多芬接連創(chuàng)作出足以稱為里程碑的《第三交響樂(英雄)》和《黎明》《熱情》奏鳴曲等一系列輝煌的名作。貝多芬曾認真考慮過離開維也納去巴黎,《第三交響曲》也原本打算題獻給拿破侖,因為貝多芬和朋友們把他看作能夠力挽狂瀾,不使民主的理想遭到踐踏的人物,但拿破侖自立為皇帝的消息很快傳來,令貝多芬氣憤不已,怒撕曲譜的封面,痛罵拿破侖為暴君。這一事件的發(fā)生也使貝多芬決定繼續(xù)留在維也納。
貝多芬故居中展出其樂譜的出版稿
在之后的十年里,貝多芬進入了創(chuàng)作巔峰期,他突破一切技巧、風(fēng)格、習(xí)慣、規(guī)則的束縛,還使用了一些期望在“以后的時代”得到理解的實驗性的技巧,盡情地將內(nèi)心想要的音樂寫出來?!兜谒慕豁懬窔g快而幽默,《第五交響曲》表現(xiàn)的則是與命運搏斗并最終獲勝的巨人。此外還有《第六交響曲》《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等大量杰作。
貝多芬在維也納居住35年之久,其位于德布靈大街92號的故居已辟為貝多芬紀念館。
貝多芬再一次迎來光榮的頂點。1813年底和1814年初,他的《威靈頓的勝利》在維也納最大的演奏廳——方形堡大廳接連演出,每場演出都激起5000多名維也納貴族與市民觀眾的狂熱反響?!兜谄呓豁憳贰贰兜诎私豁憳贰芬搽S即上演。維也納會議期間,貝多芬的清唱劇《光榮的時刻》演出,贏得各國君主和親王的道賀,他被譽為“歐洲的榮耀”。1815年11月,維也納市政府授予貝多芬“榮譽市民”稱號。當(dāng)時的《維也納日報》上寫道:“像有一根魔杖在指揮,人們異口同聲地贊美貝多芬?!?/span>
然而,在光榮之后,接踵而來的是貝多芬最悲慘的時期。一方面,維也納市民的音樂口味又一次發(fā)生了改變,日漸趨向于意大利樂風(fēng),他們推崇羅西尼,把貝多芬視為迂腐;另一方面,貝多芬接連遭受了與不少親友的生離死別以及與朋友的失和——朋友和贊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困難頃刻來臨,沒有固定的收入,沒有聽眾,沒有稿約??沒有起碼的經(jīng)濟保障。貝多芬不得不把他寶貴的時間耗費在精打細算的日常生活開支和與女廚的爭吵上。他在1816年的筆記中寫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還得裝著日常生活并不艱難的神氣??沒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他的耳朵也完全聾了,和周圍的人只有筆上的往來。
貝多芬再一次“隱退”。但是,肉體的折磨和生活的不幸并沒有使他的創(chuàng)作力衰退,反而激發(fā)他的潛力,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彼時的維也納,市民們正努力在平民與貴族之間架構(gòu)一座可平行交流的橋梁,提出“要通過人性的加強才具有市民階級的優(yōu)勢”,倡導(dǎo)“自由”“平等”與“博愛”,其中“人性”二字折射出對個體生命的尊重。而這種對人性的強調(diào)在貝多芬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弘揚——《第九交響曲》中引用了席勒的著名詩句:“歡樂女神圣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人們心中充滿熱情來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們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輝照耀下人們團結(jié)成兄弟”。人們所渴望的歡樂女神的照耀是普世性的,沒有等級、貴賤之分,這種崇高的世界性的烏托邦之愛正是“博愛”的本質(zhì)所在,也是人性的最高追求和體現(xiàn)。
這一時期,貝多芬的音樂中抒情成分加強,更強調(diào)個人的自我表現(xiàn),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傾向,在音樂結(jié)構(gòu)、曲式方面也有更多突破。而《第九交響曲》首演時,貝多芬已經(jīng)完全聽不到全場雷鳴般地喝彩聲,在獨唱演員翁格爾小姐用力拉他的袖子讓他轉(zhuǎn)過身來時,他才看到了全場觀眾起立,揮舞著帽子向他鼓掌。“巨人的巨著終于戰(zhàn)勝了群眾的庸俗。維也納輕浮的風(fēng)氣,被它震撼了一剎那?!?/span>
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生命接著又延續(xù)了兩年多,完成了加利欽親王委托的《降E大調(diào)弦樂四重奏》(Op.127)和他本人認為最完美的《升C小調(diào)》(Op.131)等多部作品。但他的身體越來越弱,終于在1826年11月底病倒。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風(fēng)雨中,大風(fēng)雪中,一聲響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氣。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闔上了眼睛”。三天之后的出殯,多達兩萬人參加了盛大的葬禮,維也納送她偉大的兒子長眠地下。
貝多芬的遺體最初被安葬在城內(nèi)的瓦林公墓,1888年6月,遺體被遷葬至被稱為“音樂之魂聚集地”的中央公墓。其碑石用白色大理石制作,上部鑲嵌著一個金黃色的圓環(huán),環(huán)中有一只振翅飛翔的小蜜蜂,下部是一把金黃色的豎琴。碑石的方形底座上用黑色花體字鐫刻著貝多芬的名字及生卒年月。貝多芬墓碑的左側(cè)是莫扎特紀念碑,舒伯特的墓地同貝多芬遙遙相對。據(jù)說舒伯特非常欽佩貝多芬的為人和才華,自視為貝多芬的學(xué)生。貝多芬逝世后,舒伯特手持火炬揮淚為他送行。豈料,僅20個月后,他就追隨貝多芬而去,年僅32歲。
貝多芬在維也納海利根施塔特有多處故居,其中最著名的是“遺囑屋”。它藏在一條窄窄的小巷子里,穿過門廊是一個天井,貝多芬住在二樓的一間小屋,他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遺囑的原件放在玻璃柜里,利用耳機可以從播放系統(tǒng)里聽到著名戲劇演員用德文朗誦遺囑的錄音,背景襯托的音樂是第四交響曲的第二樂章。
如今的維也納,處處能看到貝多芬生活過的印記。維也納市內(nèi)眾多博物館中有八個專為作曲家而保留的博物館,其中關(guān)于貝多芬的就有三個。這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記錄了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點點滴滴。而貝多芬最著名的故居——德布靈大街92號的一座兩層小樓已辟為紀念館,就是在這里,他創(chuàng)作了《第三交響曲》。附近的一條街道則被市政廳命名為“英雄交響曲街”,不遠處有一條長約200米的小路,被稱為是“貝多芬小道”,那是貝多芬當(dāng)年常常漫步、構(gòu)思出不少傳世之作的地方。走過每一處貝多芬曾生活、工作過的地方,細膩地感受到他的音樂精魂。
貝多芬在維也納生活了35年,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維也納完成的。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維也納辭世,臨終前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也許這也是他的悲哀。貝多芬去世后被安葬在維也納公墓。
>完
感 謝 國 家 大 劇 院 對 本 專 題 支 持
掃描二維碼進入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
【全文刊于2017年5月號,更多圖文閱讀請訂閱《世界知識畫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