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里看到一個悲劇,這個悲劇讓人格外疼!痛點很多,令人深思!——
1月5日,泰興黃橋一名9歲的男孩,因為弄丟了手機,回家后遭到了媽媽的亂棍毒打。6日一早,男孩只穿著秋衣秋褲,趴在自己房間冰冷的地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這則悲劇讓人痛心不已,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母親。
這位9歲男孩的家庭背景是父母長期分居,父親在外常年不回家,不支持一分錢生活費,是母親一人獨自撫養(yǎng)并賺錢養(yǎng)家,這個孩子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他的媽媽。
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因為一部手機,媽媽就將兒子毒打致死。這位媽媽是有著怎樣的教育觀念,才導致悲劇的發(fā)生。
孩子犯錯,家長打罵
既是無奈之舉,也是“無能”之舉
沒有人內(nèi)心是愿意打自己孩子的!打的目的就是加深孩子的印象,讓其記住自己錯在哪兒,保證以后不再犯錯!道理誰都懂,但往往又有幾個家長在“執(zhí)行家法”時腦子里想的是這條呢?!
往往在憤怒面前喪失了理智,忘記了教育孩子的初衷。
以下兩點是造成憤怒的誤區(qū):
1
覺得孩子頂撞是挑戰(zhàn)自己威信
“越來越不聽話了!都敢造反了!”“沒教養(yǎng),把我這張老臉丟光了!”“你這樣下去會拖累我們的!”“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強!”......
2
生活不順心,怪孩子拖累了自己
據(jù)了解新聞中這位母親經(jīng)常打罵這個孩子,其原因可能來自于感情的不順,一個女人,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務(wù),還要帶孩子,物質(zhì)和精神上得不到來自丈夫的支持和幫助,她平時一定感覺精疲力竭、心力交瘁。
老公不出力,生活不順心,做家務(wù)很累,兒子不理解媽媽,全世界都欠自己......
當碰到生活上的不如意和煩心事時,新仇舊怨就會一齊涌上心頭,盛怒之下,拿無辜的孩子撒氣。也許就在一瞬間,自己一失手,把孩子打死了!
自己懷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來的親骨肉,一手把他帶大,教他說話、走路,陪他學習、玩耍,伴他成長,有喜有憂,風風雨雨地走過了九年。
卻在這寒冷的冬夜,把一切都葬送了!這位媽媽也一定后悔萬分。
針對這些家暴現(xiàn)象
家長不以為然,反而習以為常
“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仍得到社會一定程度上的認同,“愛之深責之切”,難以拿捏的力度使得“棍棒式管教”成了“暴力式虐待”。
如果家長們在打孩子之前,能心平氣和地想想自己為什么要打,或許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相似的悲劇。
有時候生活確實不易,感情確實不順,但作為一個家長也應(yīng)該明白,奮斗是為了什么,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孩子,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長。
希望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能注意方式方法,別再讓這樣的悲劇發(fā)生。
220
喜歡就點個贊吧
分享到班級圈
在新聞里看到一個悲劇,這個悲劇讓人格外疼!痛點很多,令人深思!——
1月5日,泰興黃橋一名9歲的男孩,因為弄丟了手機,回家后遭到了媽媽的亂棍毒打。6日一早,男孩只穿著秋衣秋褲,趴在自己房間冰冷的地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這則悲劇讓人痛心不已,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母親。
這位9歲男孩的家庭背景是父母長期分居,父親在外常年不回家,不支持一分錢生活費,是母親一人獨自撫養(yǎng)并賺錢養(yǎng)家,這個孩子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他的媽媽。
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因為一部手機,媽媽就將兒子毒打致死。這位媽媽是有著怎樣的教育觀念,才導致悲劇的發(fā)生。
孩子犯錯,家長打罵
既是無奈之舉,也是“無能”之舉
沒有人內(nèi)心是愿意打自己孩子的!打的目的就是加深孩子的印象,讓其記住自己錯在哪兒,保證以后不再犯錯!道理誰都懂,但往往又有幾個家長在“執(zhí)行家法”時腦子里想的是這條呢?!
往往在憤怒面前喪失了理智,忘記了教育孩子的初衷。
以下兩點是造成憤怒的誤區(qū):
1
覺得孩子頂撞是挑戰(zhàn)自己威信
“越來越不聽話了!都敢造反了!”“沒教養(yǎng),把我這張老臉丟光了!”“你這樣下去會拖累我們的!”“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強!”......
2
生活不順心,怪孩子拖累了自己
據(jù)了解新聞中這位母親經(jīng)常打罵這個孩子,其原因可能來自于感情的不順,一個女人,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務(wù),還要帶孩子,物質(zhì)和精神上得不到來自丈夫的支持和幫助,她平時一定感覺精疲力竭、心力交瘁。
老公不出力,生活不順心,做家務(wù)很累,兒子不理解媽媽,全世界都欠自己......
當碰到生活上的不如意和煩心事時,新仇舊怨就會一齊涌上心頭,盛怒之下,拿無辜的孩子撒氣。也許就在一瞬間,自己一失手,把孩子打死了!
自己懷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來的親骨肉,一手把他帶大,教他說話、走路,陪他學習、玩耍,伴他成長,有喜有憂,風風雨雨地走過了九年。
卻在這寒冷的冬夜,把一切都葬送了!這位媽媽也一定后悔萬分。
針對這些家暴現(xiàn)象
家長不以為然,反而習以為常
“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仍得到社會一定程度上的認同,“愛之深責之切”,難以拿捏的力度使得“棍棒式管教”成了“暴力式虐待”。
如果家長們在打孩子之前,能心平氣和地想想自己為什么要打,或許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相似的悲劇。
有時候生活確實不易,感情確實不順,但作為一個家長也應(yīng)該明白,奮斗是為了什么,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孩子,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