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不計后果地繼續(xù)燃燒化石燃料,那么全球氣溫就不僅僅是比工業(yè)革命前升6℃,而是14℃!屆時,熱帶大部分地區(qū)將變得相當炎熱,以至于包括人類在內的溫血動物無法生存,而導致這一額外升溫的是層積云的減少。
層積云正在消失?
層積云是懸浮于低空的一類結構松散的大云塊,云底離地面高度常在2000米以下,常見于海洋和沿海地區(qū)。其薄厚或形狀有很大差異,有條狀、片狀或團狀,結構較松散。層積云外形看起來像積云,有時分散的云塊會融合成一整片連續(xù)的云層,有時云塊間有縫隙。無論是連續(xù)的還是有縫隙的,層積云的顏色變化多端,而且云底一般有很清晰的輪廓。它的顏色從亮白至藍灰。
最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氣象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了亞熱帶海洋上空的層積云。這些層積云覆蓋了全球近7%左右的天空,它們通過將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使地球保持涼爽。
氣象學家驚訝地發(fā)現(xiàn),層積云能否存在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密切相關: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2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時,亞熱帶海洋上空的層積云突然就消失了。
追究消散的原因,是層積云與其他云種不同,它們是靠著云層頂部發(fā)射紅外線,使其冷卻而維持其存在的;當二氧化碳濃度太高時,溫室氣體就像一床厚被,把更多太陽的熱量截留在大氣中,削弱了層積云的冷卻效應,最終令其無法存在下去。
失去層積云會使地球更炎熱
一旦失去層積云,那將是災難性的,全球氣溫將在原來基礎上再升高8℃;考慮到如果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200ppm,氣溫本來就要升高6℃以上,這意味著,最終氣溫升高可能超過14℃。此外,層積云一旦消散,要重新形成的話,只能在溫室氣體濃度低很多的條件下才有可能。
一個好消息是,如果各國加大減排力度,我們應該能避免這一結局。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是410ppm,而要令層積云“活”不下去,差不多要達到現(xiàn)在的3倍。但這一濃度并不是容易達到的,因為即便不采取任何減排措施,溫室氣體濃度也要在100多年后才能超過1200ppm。所以,我們也不必恐慌。但為子孫后代著想,我們現(xiàn)在還是需要采取一些減排措施。
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助于解開一個長期以來的謎團:為什么在5000萬年前地球變得如此炎熱,以至于本來生活在熱帶地區(qū)的鱷魚都能在北極繁衍生息?盡管我們知道,當時二氧化碳的濃度要比現(xiàn)在高很多,但是單靠溫室效應似乎不足以解釋這一時期的極端溫度?,F(xiàn)在看來,很可能是當時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導致層積云解體,于是帶來了“馬太效應”——氣溫高上加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