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靜坐常思己過,閑談勿論人非?!?/div>
人若想要獲得真正的成長,就要多學(xué)習(xí)別人的優(yōu)點,多改正自己的缺點。
古今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心平氣和,沉穩(wěn)謙遜之人。
蘇軾自小便有“神童”之稱,十幾歲時,已遍覽諸子百家,20歲考取進士,為“百年第一”。
年紀(jì)輕輕就取得如此成就,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于是,他大筆一揮,在經(jīng)常接待客人的書房門上,寫下了一副對聯(lián):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一日,有一位長者登門拜訪,他拿出一本書來,謙恭地向蘇軾求教。
蘇軾打開一看,是一本古書,不要說自己從沒讀過,就連里面的字很多都不認識。他不得不面紅耳赤的低下頭。
當(dāng)老人告辭離開后,蘇軾立刻將那副對聯(lián)撕得粉碎,然后回到屋中,又重寫了一副,貼在書房門上: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從此以后,那個驕傲自滿的少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一生謙恭,學(xué)無止境的大文豪。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唯有把“謙遜”二字牢記心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釋義:利益要共同分享而不能私通,出謀劃策要人少而不可公之于眾。
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世人都喜歡追逐利益,但利益卻是萬萬不可獨占的,否則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招來他人的怨恨。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么會失???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吝嗇”。
韓信曾對劉邦說起項羽的為人,“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至使人有功,當(dāng)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于,此所謂婦人之仁也?!?/div>
意思是說:項羽待人很謙和,如果有部下生病了,他會心疼得流淚,并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
但是一旦將士立功,該加封進爵的時候,他卻非常猶豫。
把刻好的爵位大印握在手里,反復(fù)摩挲,棱角都快磨沒了,也舍不得給,這是婦人之仁啊!
不用實質(zhì)的東西,而只是用一些廉價的言語來籠絡(luò)部下,豈能得到部下的真心擁戴?
而反觀劉邦,雖然待人傲慢,但卻非常大度,有功必賞,而且是重賞,這也是劉邦能使天下歸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釋義:凡是辦大事,首先要有見識和眼光,才能只是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
秦朝末年,劉邦領(lǐng)軍率先攻入咸陽。
在諸將一窩蜂地去爭搶財物、美女時,蕭何卻獨自跑到丞相府。
他把秦國的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仔細地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tǒng)統(tǒng)收藏起來。
這些檔案成了后來劉邦掌握天下形勢,制定正確制度法令的可靠依據(jù)。
對以后西漢政權(quán)的建立和鞏固,起了巨大作用。對此,蕭何功不可沒。
難怪劉邦以后在論功行賞的時候會說:“逐鹿天下,蕭何是我的仆人,你們都是我的獵犬。”
滿朝功臣,只把蕭何比作人,可見蕭何在劉邦心中的分量之重。
有的人做事,只看眼前的利益,有的人做事,卻看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發(fā)展。
而往往后一種人,才能真正地成就一番事業(yè)。
而同時,我們做任何事,也要抱著“人謀居半,天意居半”的思想。
有時候上天讓你做不成,你就算再努力也是徒勞無功,對此也不要太過沮喪。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句話:“盡人事,聽天命?!?/div>
我們只要努力去做了,自己問心無愧,就足夠了。而結(jié)果的成與不成,很多時候要看天意。
一個人真正的內(nèi)心強大,歸根結(jié)底就是敢于直面現(xiàn)實,能做到遇事全力以赴,但又因識得天命而淡然。
這,才是一種最至高的思想境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