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李恪不但是李世民的子嗣,他還是楊廣的親外孫??梢哉f隋唐兩朝皇族血脈融合者李恪,是身份最尊貴的一位皇子。但高貴的血統(tǒng),也注定李恪終身無緣皇位。李恪當(dāng)皇帝,讓擁立李淵和李世民的新貴如何自處?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為爭奪太子之位大打出手。李承乾甚至想要勾結(jié)侯君集率兵逼宮。不想李承乾尚未動手,謀反一事就被人提前告知給李世民。李承乾謀反失敗后,李世民命一干臣子徹查此事。
面對確鑿的證據(jù),李承乾的舅舅長孫無忌選擇了棄車保帥,他請求李世民處死李承乾。對于長孫無忌的請求,李世民并沒有答應(yīng)。因為坐實太子謀反君父的罪名,也將讓李世民顏面無存。隨后李世民親自面見李承乾,詢問對方是否真的想要謀反。李承乾很干脆的回答:自己確實想要謀反,因為他感覺到,來自同母弟李泰的威脅。想要保住儲君之位的他,才會出此下策。
經(jīng)過一番詳查,李世民最終決定,將李承乾貶為庶人,逐出長安,將李泰廢除王爵,終身幽禁。懲處完兩位嫡子后,一個問題接踵而來:誰將成為新的儲君?按照長幼順序而言,第三子李恪應(yīng)該成為新的太子。但這并不符合,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大唐新貴們的利益。隨后李世民又詢問長孫無忌,立李恪為太子如何?
長孫無忌向李世民進言道:魏王和太子乃是一母所生,他們都能為了太子之位禍起蕭墻。如果立李恪為太子,陛下百年以后,李恪能容得下陛下的其他兒子嗎?李治最是仁孝,能包容一眾兄弟的他,才是太子最佳人選{文言文翻譯了一下}。長孫無忌的回答,無疑是最符合他自身利益的。沒有比皇帝是自己親外甥,更能保證長孫家族長盛不衰了。雖然李世民也覺得長孫無忌說的話很有道理,但他依然很猶豫,皇位是否應(yīng)該由性格柔弱的李治來繼承。因此皇位繼承人的選擇,被李世民暫時擱置。李恪究竟具備什么優(yōu)勢,讓李世民想要立他為太子呢?李恪出眾之處,唐史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不過也給出了三個籠統(tǒng)的答案:一、最像李世民、二、文武全才、三、血統(tǒng)最高貴。
一、最像李世民:貞觀十七年以前,李世民讓太子李承乾留守長安監(jiān)國。同一時間李泰也在領(lǐng)命,率領(lǐng)文官編纂《括地志》。相傳李承乾的名字,還是李世民因懷念李建成而起。由此便可知李世民對李承乾存在著一份特殊的情感。李世民讓李承乾監(jiān)國,讓李泰修書,就是想在自己百年以后,讓李承乾做皇帝,讓李泰成為輔佐兄長的肱股之臣。不想李泰竟然想仗著嫡子的身份爭奪儲君之位。感到威脅的李承乾隨即產(chǎn)生,兵變逼宮的念頭。兩個嫡子的所作所為,讓李世民傷透了心。
就在李世民為嫡子背叛自己,黯然神傷時,另一個兒子走入了他的視線。身在安州封地的李恪,喜歡外出打獵。百姓就李恪打獵踩壞莊稼一事,將李恪告到了李世民那里。作為父親,李世民替李恪進行了一番辯解并做出了相應(yīng)的賠償。隨后馬上君主李世民又對身邊人嘆息道:尚武喜歡圍獵的李恪才最像自己??梢娫诶畛星?、李泰讓李世民難過時,是“頑皮”的李恪給了李世民慰藉。
如果說李恪打獵踩壞農(nóng)民莊稼一事,讓李世民覺得他是個頑皮的兒子,那么隨后發(fā)生的一件事,又讓李世民覺得這個兒子十分勇武。李恪在主政安州期間,吐谷渾和西羌屢屢侵犯安州邊境。李恪不但率軍屢次平叛,他還將安州治理得井井有條。朝中大隋舊臣眼見李世民,在太子之位懸空時,大加贊賞李恪。他們就開始呼吁將李恪立為太子。隨之文武雙全,勇武果敢的李恪名威望越來越高。
不想另一邊的長孫無忌等人也開始發(fā)力{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他們反對將李恪立為太子。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李恪雖然血統(tǒng)尊貴但不是嫡子,李恪繼位,很可能容不下其他兄弟。應(yīng)該將仁孝的嫡子李治立為太子。最終為了保全一眾兒子,李世民選擇了舍棄李恪,將李治立為太子。公元653年,長孫無忌誣陷李恪參與了高陽公主謀反一案。在李治懲處的旨意頒發(fā)前,三十五歲的李恪就先一步選擇自殺。高貴的血統(tǒng)讓李恪成為天之驕子,但也因高貴的血統(tǒng),他終身無緣皇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