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春之死被認作是賈家敗亡的風(fēng)向標。畢竟皇帝殺了賈元春,代表與賈府恩斷義絕,必然就是隨后對賈家的絞殺。
[恨無常]曲子說“故向爹娘夢里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說明元春死在了賈府抄家之前。
賈元春在省親當晚點的四出戲之一的《乞巧》出自《長生殿》,脂硯齋批語提示“伏賈元春之死”。
《長生殿》講述安史之亂,唐明皇西逃入蜀,路過馬嵬驛時禁軍嘩變,要殺楊貴妃和楊國忠。
唐明皇不得已派高力士下旨縊死楊貴妃,又殺了楊國忠,楊家灰飛煙滅。
隨后太子李亨與唐明皇父子分道揚鑣,不久在靈武繼位尊唐明皇為太上皇。顯然是一出父子爭權(quán)的斗爭。
好巧不巧,賈家就是忠于太上皇的老臣,卻對皇帝不忠不順。
安史之亂后,唐肅宗迎回唐明皇。晚年李隆基思念楊貴妃而有了《長恨歌》和《長生殿》的故事。
《長生殿》借楊貴妃死于馬嵬驛,暗示賈元春之死和賈府抄家的本質(zhì)是權(quán)力斗爭,在一場類似馬嵬驛之變的沖突中“虎兕相逢大夢歸”。
賈珍與楊國忠一樣都是“貴妃”堂兄。也暗示他的結(jié)局有死無生。
楊貴妃被皇帝下旨,由高力士下手縊死在馬嵬驛。成了賈元春被皇帝下旨縊死的重要線索。
一,判詞圖畫“一張弓,弓上掛著一串香櫞”。
弓代表軍事,香櫞代表心有不甘。
突出賈家與皇帝的核心矛盾是賈府掌控的軍事過大。
比如王子騰的九省都檢點控制北方邊防。
比如粵海將軍鄔家掌控南方邊防軍權(quán)。
比如長安節(jié)度使與平安節(jié)度使都與賈府交好,言聽計從。
比如賈雨村是大司馬參贊朝政協(xié)理軍機的兵部尚書。
比如賈府與北靜王結(jié)黨,威脅了皇帝。
賈府如此有威脅,肯定讓皇帝不放心。
而賈家對新登基的皇帝驕狂自大又不忠不順,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積極響應(yīng)太上皇旨意操辦貴妃迎親。君臣雙方貌合神離,互相心有不甘。
二,“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典出《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拿賈元春與賈探春的結(jié)局對比。
姐妹同為帝王妃,元春起點高卻結(jié)局身死。探春起點低卻得享福壽。根本源于姐妹二人胸懷見識的不同。
如果賈元春與賈探春互換,元春遠嫁海外也不可能“日邊紅杏倚云栽”聲震海外(交趾懷古)。
探春入宮卻肯定對賈府有約束,想辦法成為皇帝與賈家之間的潤滑劑,不可能卷入與皇帝的正面沖突對立,導(dǎo)致抄家結(jié)局。
曹雪芹借《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的“虎兕”典故,固然寫了皇帝對賈家的不善,但也反襯出賈家昏聵,賈元春鼠目寸光,才是導(dǎo)致悲劇結(jié)局的主因。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是果,而“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則是因。
三,“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
說的是賈元春二十多歲還不能明辨是非,因一己私怨而像東吳孫權(quán)皇后潘淑一樣,糊涂卷入皇權(quán)之爭,結(jié)果被宮人縊死的悲劇結(jié)局。
曹雪芹通過潘淑身死的典故,進一步佐證賈元春像楊貴妃那樣被縊死的原因,是卷入了權(quán)力斗爭失敗被反噬。
賈家抄家,源于他們掌控軍權(quán),以至于驕狂自大對皇帝不忠不順,遭新皇帝忌憚厭棄。
他們不思忠心報效,卻心懷怨恨與北靜王結(jié)黨營私,最終與皇帝爆發(fā)沖突而被抄家,是咎由自取。
主犯寧國府灰飛煙滅。榮國府被順勢而為抄家治罪。寧榮二公的勢力最終被連根拔除,皇帝消滅了潛在威脅。
賈元春之死,則是她作為賈府在皇帝的身邊人,卻一味心有不甘、滿心怨懟,全然不顧賈府對太上皇言聽計從,卻與皇帝對立。不懂得揣摩圣心,導(dǎo)致賈家與皇帝關(guān)系破裂,也因省親抽干賈府財力,導(dǎo)致賈家顧此失彼越錯越多。
無論賈家還是賈元春,都觸犯了皇帝最忌諱的“皇權(quán)”至上。
最終當賈蓉的龍禁尉在平安州發(fā)生了一出類似“馬嵬驛之變”時,元春被皇帝派夏守忠下重手縊死,不排除就用的弓弦,也是咎由自取。
元春死后,就是賈府抄家的開始。
縱觀賈府抄家和賈元春之死,其實頗為可惜。他們本有機會不死,卻一步步自己作死,徒呼奈何。
以上觀點根據(jù)《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