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于10月22日起舉辦“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這是國博首次向公眾大規(guī)模展示館藏甲骨。
站在這穿越4000多年的文物面前,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發(fā)現(xiàn)、介紹、研究甲骨文的前輩學者,正是他們薪火相傳的努力,才向世界講述了這種古老文字的故事……
▲劉鶚編纂《鐵云藏龜》
從錫拉胡同到《鐵云藏龜》
談及甲骨文,大部分人會想到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遺址。確實,這是“甲骨”曾沉睡數(shù)千年的地方,但說到“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那就要從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錫拉胡同說起了。
光緒年間,錫拉胡同里住著一位頗有威望的文官王懿榮。某天,王懿榮突然發(fā)現(xiàn)買回家的藥材“龍骨”上有一些不尋常的劃痕。他意識到,這很可能是一種古老的文字。這個猜想激發(fā)了王懿榮的熱情,他立刻著手通過多種方式搜集這種有特殊符號的“龍骨”,短短時間內(nèi)竟然積攢了1500多片。
1900年王懿榮身故以后,其次子王崇烈(字漢輔)為償債務,將父親所藏大部分“龍骨”出售給劉鶚。劉鶚是一個嗜古成癡之人,在購得王懿榮舊藏后,他花了大力氣收藏甲骨,委托古董商乃至派出自己的兒子到各地購買,數(shù)年之間收集了5000多片。這些甲骨質地不一,有的比較脆弱、難以保存,劉鶚便決定將這些文字拓下來,不僅能夠保存資料,也能讓更多人看到。好友羅振玉在看到這些拓片后大為驚嘆,提出希望將拓片編印成書,劉鶚欣然同意。1903年,劉鶚從自己的甲骨收藏中精選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本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著作《鐵云藏龜》(共6冊)。
剛發(fā)現(xiàn)甲骨文時,大部分人更注重甲骨的古董價值,也就是對其時代和產(chǎn)地更感興趣。零散的甲骨藏品,也難以讓人琢磨出這種古老文字的讀法規(guī)則?!惰F云藏龜》的出版,讓許多精研文字語言的學者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其中就包括晚清樸學大家、“清末三先生”之一的孫詒讓。1904年,孫詒讓撰寫了第一部甲骨研究著作《契文舉例》,將甲骨文分為日月、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國、典禮、文字、雜例10篇,成為系統(tǒng)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讀懂甲骨文,各家有絕招
在《鐵云藏龜》的自序里,劉鶚寫出了他認出的40多個字,這也是首批被釋讀的甲骨文字。孫詒讓則讀出了185字。1905年,他在《名原》中,提到自己在《契文舉例》中所用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古文字字形比較與偏旁分析,這是很經(jīng)典的文字學方法。促使《鐵云藏龜》面世的羅振玉,憑借其扎實的樸學考據(jù)基礎與古碑研究經(jīng)驗,也成為了重要的甲骨文研究者。
1914年,羅振玉出版《殷虛書契考釋》,標志著甲骨文進入了考釋時期。他“由許書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窺書契,窮其蕃變,漸得指歸”,前后共釋讀出了571字,占今天所釋讀全部甲骨文的四分之一還多。相較于孫詒讓的相互比較,羅振玉用了更為簡捷的逆推法,從《說文解字》的字形倒推到金文以至甲骨文——《說文解字》以秦小篆為主,字形基本來自戰(zhàn)國大篆,而戰(zhàn)國大篆又與商周文字一脈相承,因此可以通過《說文解字》來逆推甲骨文字的含義。
運用逆推法,羅振玉最早釋讀了一些殷商先王先妣的名號,并反過來用甲骨卜辭證明《說文解字》存在訛誤。
1917年,王國維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xù)考》,甲骨文進入新的史料時期。王國維在《毛公鼎考釋序》提到:“茍考之史事與制度文物,以知其時代之情狀;本之《詩》、《書》,以求其文之義例;考之古音,以通其義之假借;參之彝器以驗其文字之變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則于字之不可釋、義之不可通者,必間有獲焉?!蓖鯂S的方法已不是單純的文字考證,而是將文字放在具體歷史語言環(huán)境里,結合所有辭例釋讀甲骨文字。
考古、歷史與文字學
1928年,董作賓開始主持小屯殷墟考古,并于1933年發(fā)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提出甲骨文斷代的10項標準,并將甲骨文分為5期。他的主要貢獻不在于新文字釋讀,而是將已釋讀文字甲骨分期斷代。
1930年至1931年,郭沫若相繼發(fā)表《卜辭中之社會》與《甲骨文字研究》,標志甲骨文研究進入綜合論史時代。郭沫若“就諸家所已拓印之卜辭,以新興科學的觀點來研究中國社會的古代”,成為第一個用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古文字的學者。如在《釋祖妣》中,郭沫若聯(lián)系到早期婚姻,認為“祖妣”為“牡牝”的初字,來源于生殖神的崇拜;如在《釋臣宰》中,郭氏又聯(lián)系到奴隸社會,認為“臣”是首俯目豎的奴隸,“宰”是屋下執(zhí)事的罪人,等等。
但真正將考釋甲骨文字的理論系統(tǒng)化的學者,還是后繼的唐蘭與于省吾。
唐蘭是首位把甲骨文字納入到古文字學領域的學者,他在《甲骨文字釋讀》中總結出辨明古文字形體的四種方法,即對照法或比較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與歷史考證法。1935年,唐蘭寫作《古文字學導論》,建立了與傳統(tǒng)“六書說”不同的“三書說”,即象形、象意、形聲。1949年,唐蘭根據(jù)其古文字研究成果出版《中國文字學》。
除了唐蘭之外,于省吾對甲骨文字理論方法也有較大貢獻,在1979年的《甲骨文字釋林》中,提出不少文字形旁互用乃至語法現(xiàn)象的歸納,并揭示出了“獨體象形字”“原始指事字”,相較唐蘭的“三書說”又更進了一大步。他們各自都釋讀了數(shù)十個字。在他們之后,張政烺、裘錫圭也各自釋讀了數(shù)十個字。
為啥它們這么難辨認
時至今日,甲骨上的3500個文字,也只有過半數(shù)被考釋出來,而不少地名、人名、族名之類的專名,則難以釋讀。另外,對于已考釋出來的文字,含義理解也存在一定爭議。
甲骨文為啥難辨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蔣玉斌表示,主要是因為時間久遠,至今已長達數(shù)千年,文字的形態(tài)和使用情況發(fā)生不少變化。“我們對當時的語言文字狀況和歷史文化面貌了解還很不充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文字材料也只是極小的一部分?!?/p>
“另外,甲骨文中異體字很多,一個字可能會有好幾種寫法。例如‘孕’字就有好幾種寫法,腹中胎兒可以用寫得比較小的‘人’表示,也可以用‘子’表示。另一方面,不同形體間只有很細微的差別,卻可能是不同的字。”蔣玉斌舉例道。
對甲骨文的破譯問題,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表示,一個甲骨文文字的考證,往往會牽涉到許多方面的問題,釋讀也是在前人基礎上論證出來的,甲骨文考證需要一代代學者努力。
“雖然未識字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名地名等,或者是出現(xiàn)次數(shù)很少的字?!笔Y玉斌說,其中有一些是比較常用的、對理解文辭有重要影響的關鍵字詞,“這些關鍵字如果考釋出來,對研究文字、語言和歷史文化的作用就很大?!保▉碓磡讀者報 作者|王丁 桂娟 雙瑞 林屋公子 上官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