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生于1921年,乃我國著名現(xiàn)代女作家,一生寫過無數(shù)經(jīng)典小說,如今仍然為世人所追捧。她的小說兼具了女性的細膩敏銳和古典美,最令人稱奇的是她對人物心理的精準把握和描寫,張愛玲在小說上的造詣極高,在近現(xiàn)代文學界里幾乎無人可超越。
出生于名門望族的張愛玲家世同樣顯赫,她的外曾祖父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祖父張佩綸同樣是清末重臣,但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其實并不完美,甚至曾給張愛玲造成過極大的陰影,對她一生的影響甚大,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一直非常疏遠,這究竟是為何?
在張愛玲的筆下,弟弟是個“長得很美,但身子骨弱且沒有志氣”的男孩,在成年之前,張愛玲與弟弟就如同平常人家的姐弟一樣,時常一起打鬧,一起玩耍,在張愛玲過往的許多作品中,就曾多次描寫到她與弟弟共同外出游玩的場景,讀來讓人覺得十分有生活樂趣。
某次在全家一同聚餐時,父親在飯桌上動手打了弟弟,當時的張愛玲覺得十分氣憤,甚至是立志長大后要為弟弟報仇,可見張愛玲其實也曾與普通人家的姐姐一般呵護著弟弟。
兩人之間的裂縫出現(xiàn)時間應該是在張愛玲十八歲那年——那年張愛玲被父親軟禁毒打,而在一旁的弟弟卻沒有伸出援手保護姐姐,這件事一直讓張愛玲感到非常難過,她埋怨弟弟當時的冷漠,畢竟弟弟曾是她最珍視的親人之一,當時自己受父親毒打,弟弟卻袖手旁觀,張愛玲感到異常心寒。在此之后,張愛玲對張子靜的態(tài)度就徹底扭轉了。
但其實弟弟張子靜當時沒有出手相助,似乎是有原因的——張子靜有自己的苦衷,他自小就常被父親打罵,父親下手非常重。在張愛玲的某篇散文中就曾提到,父親有一次因一點小事就給了弟弟一耳光,當時全家人都在吃飯,在一旁的張愛玲看到此情形立馬就被嚇哭,而繼母還笑話張愛玲,弟弟張子靜被打都沒有哭,反倒是張愛玲哭了。
的確,弟弟張子靜被父親打完之后從來不掉眼淚,而是像個沒事人一樣,繼續(xù)跑到陽臺上玩耍,早已忘卻此事,可見,弟弟張子靜這些年已被父親打過許多回,早已麻木。因而在看著姐姐張愛玲被父親毒打時,張子靜似乎早已習以為常了,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可阻攔的,而且他雖體格壯健,但其實也是攔不住父親的。
張愛玲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以至長大后張愛玲對弟弟十分冷淡,甚至是連陌生人都不如。弟弟張子靜曾邀請張愛玲替他創(chuàng)辦的刊物寫一篇短文,但是張愛玲卻覺得,替他的刊物寫短文是在羞辱自己,折損名聲罷了,果斷拒絕了弟弟的請求。并且在張愛玲死去后,她的遺產(chǎn)一分都沒有留給弟弟張子靜——哪怕當時的弟弟其實非常窮愁潦倒。
十八歲那年被父親毒打,弟弟的袖手旁觀讓張愛玲耿耿于懷了一生,至死都沒有原諒弟弟。其實弟弟也有難言之隱,但他并沒有及時向姐姐解釋,造成如此結果,實在是令人唏噓。
參考文獻:
《半生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