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年間《明氏家譜》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明氏家譜》記載:“吾氏源自姬姓之百里孟明,以字為氏,故明乃吾之姓也。吾氏世居平原而后遷吳興蕃衍。吾祖玉珍公祖上由吳興遷清河居數(shù)百年而后遷四川峨嵋,玉珍祖稱帝重慶,號大夏?!惫P者遍查當時平原郡和吳興郡之所有姓氏,俱無“旻”姓之說;在當時吳興郡的八在姓氏中,只有“明”姓,由此可見,“明玉珍本姓明?!?/p>
《明氏大同譜·壬申譜序》
韓國《明氏大同譜·壬申譜序》記載:“惟我明氏出自后稷而傳及百里奚之子孟明,以名為氏……”韓國《明氏大同譜·乙丑譜序》記載:“至元明之交,有諱玉珍,以布衣起于隨州……”韓國《明氏大同譜·辛巳譜序》記載:“惟我明氏,系出后稷而傳及百里奚之子孟明,以名為氏……”韓國《明氏大同譜·壬辰譜序》記載:“惟我明氏系出孟明,以名為氏……”這些記載證明“明玉珍本姓明?!?/p>
明萬歷和清雍正年間兩部《明氏家譜》
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和清雍正二年(1724年)兩部《明氏家譜》均記載玉珍公家訓曰:“余家乃泰伯之裔,寔自后稷肇基,而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名位顯赫,載之史冊,彰彰可考?!惫P者查閱了大量的姓氏專著,在泰伯及而后的后稷之裔孫中,均無“旻”姓之說,因此,“明玉珍本姓明”。
《甘氏家譜》
明玉珍之裔孫四川甘大濱、甘大江、甘大漢正德元年(1506年)所修《甘氏家譜》詳細記載:“我族祖宗淵源,始于姬姓,至秦穆公時,有百里奚、孟明視父子二人考之于史:百里奚乃秦穆公之右相,其友蹇叔為左相,輔秦。百里奚子—名視,字孟明,故稱孟明視。秦穆公賜孟明視為上大夫。孟明視為秦國開疆拓地,戰(zhàn)功卓著,名振西戎。其后子孫遂以百里孟明之“明”字為姓。傳至魏時,有明亮公,為陽平太守,代代相傳,至元朝末年有玉珍公。因群雄作亂,繼而紅巾軍起義,玉珍公率部攻重慶,后立為夏王。”同時還清晰地記載了從明玉珍起上到明亮公28代明氏名諱近800年的歷史記載證明“明玉珍本姓明”。
繼興堂《明氏族譜》
隨州市淅河鎮(zhèn)民國六年(1917年)繼興堂《明氏族譜》,序中說:“我永陽明氏之先系溯源于金陵之章公。歷參知政事之鎬公,楚北之始祖以芳公自金陵分遷者也。宅永陽之諱通公自楚北分遷者也?!弊V中“永陽明氏溯源說”一文寫道:“粵稽明氏系成周泰伯之裔百里奚生孟明視,子孫以王父字而得焉,此明姓所由來。自是書缺有間,由漢唐而歷五季下若魏亮、若晉汲、若齊僧紹、若隋克讓、若梁山賓與公遐。他如晉之明豫也、唐之崇儼也、宋之自才也,與夫元之明善也。清譽流傳者有之,惠聲卓著者有之,或以政才稱,或以抗節(jié)顯,或以奇術鳴,推之窮達異,隱顯不一,人才之盛,載在史冊,班班可考。概不敢遵為宗派者,非故略也,世及無由考信耳?!?1.《大同譜》與《明氏族譜》都稱在孟明(春秋時百里奚子,名視)時“以名為氏”。 2.都提到僧紹、山賓、參政鎬等明姓人物,評語亦同。
明玉珍之裔孫四川甘大濱、甘大江、甘大漢正德元年(1506年)所修《甘氏家譜》詳細記載與隨州市淅河鎮(zhèn)民國六年(1917)繼興堂《明氏族譜》的記載有機聯(lián)系,前者記載了從明玉珍起上到明亮公28代明氏名諱近800年的歷史,后者記載了從明亮公起上到明氏受姓祖孟明視乃至周泰伯的歷史,二者形成了一條明晰的線索:孟明視下傳到明亮下傳到明玉珍,證明了明玉珍本姓明。
大方明氏諸多家譜
在我大方明氏諸多家譜中,都準確地記載了我祖明玉珍系吳興郡明氏之后裔,還是宋朝參知政事明鎬的嫡系遠孫,由江南而遷四川重慶建都之史實,證明“明玉珍本姓明”。
《中華明姓總譜》
《中華明姓總譜》編委會在編纂《中華明姓總譜》之時,針對明玉珍是姓“旻”之謬誤,查遍了國家圖書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國家正史以及姓氏專著,并寫了《明玉珍姓“明”不姓“旻”》的論文,證明“明玉珍本姓明。”
以上證據(jù),不僅足以“明玉珍本姓明”的論點,更是對“明玉珍本姓旻” 論者的當頭一棒。然而,對于有“明玉珍,一曰旻氏”或“明玉珍,一曰旻端” 或“ 夏國主姓明氏,諱玉珍,一說旻氏”等說法,根據(jù)歷史記載,不難得出結(jié)論,明玉珍作為農(nóng)民起義的著名領袖,在那南征北戰(zhàn)的艱難歲月中,為了個人的安全和他所經(jīng)營的事業(yè)的安全,而另用姓氏或取別名,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是非常正常的,這樣的事在中國歷史上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例如乾隆皇帝也用過高天賜等別名;朱元璋曾用過朱重八、朱國瑞等別名;毛澤東用過馬任、楊引之、楊子任、李德勝等別名;周恩來用過伍豪、李知凡、羊羽子、胡必成等別名;劉少奇用過胡服等別名,朱德用過王楷等別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