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要知節(jié)氣,開車要懂離合,任何一樣手藝都有行話和俚語。這本小冊子盡量不用術語,
但有幾個攝影名詞無論如何也無法跳過去,必須掌握它們:光圈,快門,曝光,焦距,ISO,
景深,RAW。
----------------------------------------------------------
第一節(jié),圖片質量與ISO
ISO是國際標準組織的縮寫,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它制訂的膠卷標準有
ISO100,200和400等多種,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膠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膠卷)
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膠卷2秒可以正確曝光,用ISO200的膠卷只需1秒即可,
用ISO400則只要0.5秒。 數碼相機都有ISO選擇,100,400或800,最高有到25600,
數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愛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點搞,按道理我們應該喜歡高感光度。高ISO
雖然速度快但圖像顆粒粗,經不起精細放大出圖。一定要用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細的畫面。
ISO200以上不可拍攝風光,除非萬不得已。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少,如昏暗的室內,午夜的街頭,還有些地方則干脆
不準用閃光燈,如博物館劇院。沒辦法只有提高ISO到800甚至1600。 所以高ISO圖片質量
是數碼相機最重要指標之一。
高感光度圖片質量是小數碼DC和數碼單反(DSLR)最大的區(qū)別之一。如果都用ISO100拍,
它們圖片質量會比較接近。但ISO 400質量差別就明顯了,DC的圖片質量會下降明顯,噪點多,
細節(jié)丟失。ISO800 下DSLR的圖片質量依然可以接受,此時小DC的圖片質量已慘不忍睹,
如果提高到ISO1600,其圖片質量之差,您需要一顆勇敢的心才敢看。
圖1-1 數碼相機CCD/CMOS感光芯片大小(與35mm膠片對比)
為什么同是1000萬像素,DC與DSLR的高ISO圖片質量差別這么大?這主要是因為DC與DSLR的感光芯片大?。娣e)不同。CCD感光芯片是一個光電轉換器,把光照轉變?yōu)榭捎涗浀碾娮有盘?。假如CCD為1000萬像素,要正確曝光,每個像素點必須要有一定的光照強度。若曝光一秒鐘,面積大的CCD接受陽光多,分配到每個像素點的光照充分,CCD就能正常工作,圖片細節(jié)豐富,噪點少,顏色準確。
小數碼DC的CCD面積小,如果也只給一秒曝光時間,分配給每個像素點的光照強度就不夠了。微弱的光線只能產生微弱的電子信號。這時候數碼相機的放大電路就開始工作,把信號放大來得到正確曝光的照片。提高ISO實際上就是提高電子放大倍數,這和擴音機一樣。但擴音機的效用是有限,如果音量開到最大,環(huán)境雜音及電流聲也被一同放大,最后導致啥也聽不清楚。數碼相機的電子放大效用也有限,提高ISO雖然能正確曝光,但噪點多,細節(jié)丟失,顏色失真。
在同等技術條件下,若像素相等,CCD面積越大,高ISO的成像質量越好。也就是說:在CCD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會造成圖像質量的下降。1000萬像素已經足夠旅游攝影之需,簡單增加幾百萬像素意義不大,降低高感光度噪音以及增大曝光寬容度才是當務之急。
第二節(jié):快門
在攝影術最初發(fā)明那些年,曝光時間一般都要好幾分鐘,照相機是不需要快門的,開始曝光的時候把鏡頭蓋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鐘后蓋上,照片完成。
后來膠片的感光速度越來越快(ISO越來越高),曝光時間變?yōu)橐环昼?,幾秒鐘?/10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取鏡頭蓋就不夠快也不夠準確了。我們需要一個能準確控制曝光時間的東西,這就是快門。 快門有機械快門,電子快門,以及電子機械聯合快門很多種類。
定義:快門就是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這里順便介紹一下安全快門速度。用135相機有一個手持拍攝原則: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數,如果用50mm鏡頭,快門速度不要低于1/50秒,使用200mm鏡頭速度不低于1/200秒,以此類推,否則圖片可能糊。
第三節(jié):光圈
所有相機都是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個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鉆個小圓孔,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樹什么的,就會在圓孔對面的箱內壁生成此樹的倒影。假如在箱子小孔對面的內壁涂上感光材料,這個有孔的箱子就是一臺針孔相機。
既然一臺照相機可以不需要鏡頭,為什么現在的相機前面不是一個小圓孔而是幾塊玻璃呢?而且這幾塊玻璃還賣得那么貴。這是因為小孔要成像的話,孔必須很小,如果孔開得和門一樣大,這個孔就成不了像??仔∵M光量就小,針孔攝影一張照片曝光幾小時到幾十個小時都常見。我們要想辦法加大進光量。凸鏡有聚光功能。把玻璃凸鏡裝到大孔上,問題不就解決了?
確實如此。鏡頭就是這樣誕生的。今天的各種鏡頭都是幾塊凹凸鏡的排列組合,然后用塑料或鐵皮一包。有了鏡頭,小孔成像的這個孔 – 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 – 就不再是針孔了,它變成了洞。
但有時候問題又來了: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大洞。夏日沙灘上烈日當頭,四處白花花一片,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還是白沙,我們需要瞇著眼睛仔細觀察。鏡頭是照相機的眼睛,這時候相機也需要瞇起眼睛。為了應付不同的光線強度,我們還需要給鏡頭裝上能夠調節(jié)這個洞大小的裝置,以便在強光時縮小為針孔,弱光時開成大洞。這個裝置就是光圈(Aperture)。一組凹凸鏡再加上光圈就誕生了完整的鏡頭。
標準鏡頭在最大光圈F1.8的狀態(tài)(后視圖)
標準鏡頭在最小光圈F22的狀態(tài)
定義:光圈就是鏡頭里調節(jié)進光孔大小的裝置。
常見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兩擋相鄰光圈值之間進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從F4調到F2.8,進光量便多一倍;從F2.8到F2又多一倍。光圈值和光圈實際大小是相反的,進光量最大時光圈為F1,最小時為F64。
圖1-2:光圈值與光圈大小示意圖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時候鏡頭的成像最好?根據上圖,最小光圈F22時光圈跟針孔差不多,數碼相機成了針孔相機,成像都較模糊;光圈最大的時候小孔又變成了大門,成像也差。所以,根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中庸之道,請牢記:
重要結論:鏡頭在中等光圈的時候成像最好(最清晰)。
如果是135數碼單反,中等光圈為F8或F11。小數碼DC要看具體機型,如果可選光圈值在F2.5到F8之間,中間的F4.6為最佳光圈。
假如光陰似水,鏡頭的光圈就是水龍頭,它控制著水流(進光量)的大小。我們當然是希望光圈越大越好,但大光圈鏡頭價錢很貴,重量驚人。是否值得為大一級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錢和負重的汗水就見仁見智了。
第四節(jié):測光,曝光與曝光補償
假設一個黑乎乎的密閉房間,一面墻壁上開了個小圓窗戶,在窗對面的內壁上安上感光材料就是一臺大型房式照相機。在沒有打開小窗之前,房間里是黑乎乎的。 上帝說:要有光。我們打開小窗,光線從小孔而入,射到對面墻壁的膠卷上,產生光化反應(或CCD光電反應),圖像就誕生了。此過程就叫曝光。要正確曝光必須精確決定曝光量,也就是讓多少光進入房間。光圈和快門都可以控制曝光量。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光圈大小其實就是小圓窗戶開多大,快門(速度)就是窗戶開多久。若窗戶開1/4,時間4秒能正確曝光,很顯然窗戶打開1/2,時間2秒鐘也能正確曝光,1/4*4=1/2*2=1。如果窗戶全開,曝光時間就只要1秒了。
假若一個鏡頭光圈全開為F4,用攝影行話來說,光圈F4快門速度1秒為正確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樣能得到準確曝光的圖片。
重要結論:一張正確曝光的圖片可以有N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組合。
簡單總結,有三個因素能影響一張圖片是否正確曝光:光圈,快門速度,ISO。其中光圈和速度聯合決定進光量,ISO決定CCD感光速度。進光量不夠則可開大光圈或者增加曝光時間,還不夠就提高ISO。大光圈的解像度不好,快門速度低則圖片可能會糊,高ISO圖片質量也差。沒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靈活決定。
測光與測光模式
曝光和測光是一對雙胞胎,不測定光照強度正確曝光就無從談起。所有的數碼相機都內置測光表,它能測量光線的強度,自動給出正確曝光的光圈和快門。數碼相機里都有一個光敏電阻(光照不同時電阻不同),相機內根據電阻的變化就能確定光線強度,進而確定曝光值。
測光模式主要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區(qū)域(平均)測光三種。點測光只測取景框內中央小點的光線強度。區(qū)域(平均)測光則把取景框分為很多小塊,分別對每塊測光再加權平均得到光照強度。中央重點測光只把取景框分為中央圓圈和四周兩塊分別測光。大多數情況下用區(qū)域平均測光即可,在明暗反差很大時多采用點測光。
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ansation)
曝光是否準確是根據經驗判斷的??傇瓌t:照片要真實反映拍攝時的環(huán)境亮度。如果正午陽光戶外被拍得昏暗如夜,這就是曝光不足;夜景拍得跟白天一樣則是曝光過度。 相機自動確定的曝光值90%以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準的,如雪景應該純白拍出來卻是灰色,或純黑的煤球拍出來卻是灰煤。
圖1-3:18度中間灰(柯達灰卡)
假設兩個極端,純黑物體反射率為零,純白物體反射率是100%。在這兩個極端取中間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稱柯達灰,也稱18度中間灰。
以客廳為例,墻壁又白又亮,電視機屏幕又黑又暗,家具等亮度居中。要以誰的亮度來確定曝光?相機自動測光就是取平均數,最后給出一個讓圖片達到中間灰的曝光值。
相機的自動測光是個死腦筋,它認為全世界所有場景的平均亮度都是18度中間灰。好在大部分生活場景平均起來差不多也是灰色。但在雪景或者煤球等純色場景,相機依然給出中間灰的曝光值,拍出來就會白雪成灰雪,煤球成灰球。此時我們就要對自動曝光予以修正,對雪景增加曝光,煤球減少曝光,這樣才能拍出亮度正確的照片。增減曝光值就叫曝光補償。
圖1-4/5:曝光補償的操作(Canon 450D為例):按下Av+/-按鈕,然后轉動快門旁邊的主轉盤即可。下圖是450D的顯示屏,第二排Av代表曝光補償,450D可以正負各補償兩檔(共四檔,從+2到-2),以三分之一檔為調整單位。
曝光補償原則:白加黑減。如果有大片白色物體或有強燈等特別明亮的物體就要增加曝光量;有大片黑色物體則要減少曝光量。之所以需要曝光補償,是因為相機的小電腦還沒有聰明到能判斷物體到底是什么,如果有一天電腦能辨別白雪或者煤球,也就不用補償了。不過就算相機能認識物體,在藝術創(chuàng)作時還是需要曝光補償,例如今天心情不好,想故意把明亮的世界拍得灰暗些;又比如我想增加曝光量,把一個深色皮膚的妹妹拍得白白的。這些相機的電腦永遠學不會,因為它不懂我的心,所以我永遠需要補償。
在膠片時代精確測光和曝光極其重要,負片曝光不足色彩就非常難看,反轉片過曝一檔,色彩和層次就消失大半。數碼相機可以立即回放,曝光不準可以馬上改,如果拍RAW,只要沒曝成完全沒層次的一片純白,過曝/欠曝1EV之內都能后期調正。但差太多還是不行,相差2EV以上調正也會很難看。掌握曝光補償白加黑減的原則依然重要。
第五節(jié):焦距與焦距轉換系數
鏡頭的焦距就是從鏡片(或鏡片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離,單位毫米(mm)。對全幅135數碼單反來說,50mm鏡頭為標準鏡頭,簡稱標頭。標頭嚴格的定義: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對角線長度的鏡頭。單張135底片對角線長度為43mm,我們把焦距40-60mm的都稱為標頭。請注意:一個鏡頭是不是標頭不是看焦距而是看視角,視角45度左右就是標準鏡頭。對120相機來說80-110mm焦距的鏡頭才是標頭。對Nikon D5000等非全幅數碼單反, 35mm才是標頭。
用20mm廣角鏡頭拍攝的上海南站月臺
廣角鏡頭(焦距小于35mm)能夠讓照相機“看得更寬廣”,因為它視角大;長焦鏡頭(焦距大于70mm)能讓照相機“看得更遠”,但視角窄。長焦鏡頭也稱遠攝鏡頭或望遠鏡頭。廣角鏡頭都身材矮小,長焦鏡頭都高大威猛。
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1960年以前,變焦基本靠走?,F代變焦鏡頭優(yōu)勢明顯,不用再走路,只需轉動變焦環(huán)或撥動變焦開關。但變焦需要一套復雜的光學與機械系統(tǒng),隨之而來的問題是: 1,體積和重量大; 2,鏡片多,成像比定焦稍差。
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
數碼相機上都寫著XX倍光學變焦(Optical Zoom)。變焦倍數=最大焦距/最小焦距。一個28-280mm鏡頭的光學變焦倍數是280mm/28mm=10倍。倍數越大鏡片越多,體積相應較大,畫質相對較低,光圈相對較小。如Nikon P90光學變焦為26-624mm(24倍),但實測鏡頭邊緣解像度差,看來24倍已經接近光學變焦目前的技術極限了。
關于digital zoom數碼變焦我只有三個字:騙人的。數碼變焦只是電子放大,軟件稍作改動就可以從一倍到一萬倍變焦任君自取。光學變焦才是真正的變焦。
表2-1:焦距與全幅135相機鏡頭的分類
焦距
鏡頭類型
視角
備注
小于20mm
超廣角
大于95度
適合拍攝建筑與風光
20-35mm
廣角
95-63度
適合拍攝建筑與風光以及街頭抓拍
50mm
標準鏡頭
45度左右
具有F2以上的大光圈,便宜量又足
70-300mm
長焦
34-8度左右
適合拍攝遠距離物體。其中85-135mm焦距段適合拍攝人像
大于300mm
超長焦
小于8度
適合拍攝超遠距離物體比如野生動物
鏡頭的焦距轉換系數
只有少數全幅數碼單反CCD才與原35mm膠片一樣大(36x24毫米),大部分數碼相機CCD面積都比35mm膠片小,由此產生了鏡頭焦距轉換系數的概念。Nikon非全幅DSLR的焦距轉換系數為1.5,也就是說原來135相機的50mm標頭變成了75mm,200mm的變成300mm,以此類推。
幾十年來我們習慣了135相機和35mm膠卷的世界,往往把50mm焦距,標準鏡頭以及45度視角三者等同起來。進入數碼時代以來,這個觀點是不對的。若焦距不變,CCD面積變小,鏡頭的視角也會變小。鏡頭的視角是由鏡頭焦距和膠卷(CCD)尺寸聯合決定的。參見下圖:
圖1-3:焦距,CCD尺寸,視角三者的關系
圖中focal length就是焦距,angle of view就是視角。假如焦距不變,CCD越小,視角越小。如Nikon D90相機CCD對角線長約為33mm(原35mm膠片的2/3),焦距33mm的鏡頭其視角為45度(也就是說,33mm鏡頭的成像因為CCD變小而與原來50mm標頭的成像一致)。我們就把50/33=1.5稱為鏡頭的焦距轉換系數,計算公式為135膠片與DSLR的CCD對角線長度之比。
不同數碼單反CCD大小不一,焦距轉換系數也不同。CCD越小,焦距轉換系數越大。SONY,Nikon和Pentax轉換系數多為1.5。 Canon多為1.6,奧林巴斯Olympus和松下Panasonic等4/3系統(tǒng)的轉換系數為2。
進入數碼時代以來, CCD從24x36mm到1/2.5英寸甚至更小,有多個不同規(guī)格,光看鏡頭焦距不知CCD大小,我們無法得知視角范圍。為了讓大家回到那難忘的看焦距知視角的35mm膠卷時代,數碼相機在實際焦距后面都注明“相當于135相機xx-xxx焦距”。
認識單反鏡頭前面那一圈字:
CANON ZOOM LENS:佳能變焦鏡頭
EF是佳能鏡頭卡口名稱。EF-S是小CCD數碼單反專用鏡頭。EFS鏡頭不能用在佳能全幅數碼單反上。
18-55mm 代表變焦范圍18-55毫米(乘以焦距轉換系數1.6后相當于全幅單反焦距28-88mm)
1:3.5 - 5.6:在最小焦距18mm時最大光圈為F3.5, 最長焦距時最大光圈為F5.6。
Ø58mm鏡頭濾色鏡口徑為58毫米
佳能A650IS小數碼DC。該機鏡頭變焦范圍為7.4 - 44.4毫米,在最小焦距7.4mm時最大光圈為F2.8, 在最大焦距44.4mm時最大光圈為F4.8
IS為Image Stabilizer, 表示此鏡頭內有圖像穩(wěn)定器。6x表示6倍光學變焦,44.4/7.4 = 6
該鏡頭相當于35mm照相機35-210mm焦距,由此可得該鏡頭焦距轉換系數為4.73,計算如下210/44.4=4.73=35/7.4
單張135底片對角線長度為43.3mm,若焦距轉換系數為4.73,我們得出該機CCD對角線長度為43.3/4.73=9.15毫米,非常小。
第六節(jié):景深與光圈優(yōu)先
景深就是照片焦點前后延伸出來的“可接受清晰區(qū)域”。它只是一個概念,相機上并沒有一個開關叫景深。清晰與否也沒有絕對標準。一張合影若人臉很清晰,前面的鮮花和后面建筑物都模糊,清晰區(qū)域只限于人,我們就稱此照片景深較淺(?。?。若人鮮花和建筑物都清晰,照片的清晰區(qū)域很廣,就稱景深很大。風光攝影一般需要大景深,前后景物都要清楚。人像一般需要小景深,我們只要美女的臉部清楚,四周的樹枝和丑男最好都模糊。
有三個因素決定景深:1,光圈大?。?,焦距長短;3,被攝物體的遠近。景深的確定原則是:
1,光圈越大,景深越??;
2,焦距越長,景深越小;
3,離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小。
若鏡頭的最小光圈為F22,這時候景深最大,在F2.8的時候景深最?。ㄈ绻绥R頭最大光圈是F2.8)。焦距越長景深越小這個好理解,廣角鏡頭景深大,長焦鏡頭景深小。實際上17mm的超廣角鏡頭如果使用F11以下的中小光圈,隨便你朝何處對焦,前后景物都清晰。200mm或更長的鏡頭景深很小,一定要仔細小心對焦,最好在三角架上拍。離被攝物體越近,景深越小。所以在超近距離拍攝時要特別小心對焦,例如用微距鏡頭拍花花草草或小狗臉部特寫。
我們一定要摸清上述三個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在不同的焦距段用不同的光圈各拍幾張,馬上回放,熟悉圖片的景深變化。要做到爛熟于心,一看焦距和光圈就知景深。
上海外灘的蝴蝶,淺景深示意圖。光圈F5.6,焦距135mm
到這里我們終于可以回頭再談談光圈了,它是攝影里最重要的一個詞。光圈有三個作用:
1,控制進光量。這是拍攝成功與否的關鍵;
2,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雖然焦距和拍攝遠近都影響景深,但焦距和被攝物遠近的改變同時也會改變構圖。當構圖確定,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
3,光圈影響圖片的清晰度。任何一個鏡頭都是中等光圈時成像最好(最清晰),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時解像度差。
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光圈和快門組合,如何選擇就要看拍攝意圖了,如果要最小景深,那就選最大光圈;如果你要最大景深,那就選最小光圈;如果你要解像度最高,那就設置中等光圈。
由此我們引出攝影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光圈優(yōu)先(Aperture Priority):手動確定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這個光圈值確定能正確曝光的快門速度。大寫的A或者Av就代表光圈優(yōu)先模式。
曝光是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光圈優(yōu)先對應的概念是快門優(yōu)先或速度優(yōu)先:手動確定快門速度,相機會根據這個快門速度確定能正確曝光的光圈大小。簡寫為T或Tv。在某些時候快門速度很重要,要定格運動員沖刺撞線,快門速度最好在1/500秒甚至更快;如果要把流水拍得如絲般柔滑,快門速度要在0.5秒或者更慢。
圖1-6:Canon佳能A650主轉盤,Av和Tv代表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
圖1-7:Canon佳能40D主轉盤,Av和Tv代表光圈優(yōu)先和快門優(yōu)先
第七節(jié):白平衡與RAW
要了解白平衡white balance就必須先了解另一個概念:色溫color temperature。所謂色溫就是以開爾文溫度表示光線的色彩,單位是K。物體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時就會發(fā)出光線,此光線不僅含有亮度的成份,也含有顏色的成份。溫度越高,藍色的成份越多,圖像就會偏藍;溫度越低,紅色的成份就越多,圖像就會偏紅。
表1-2:光線的色溫
光源
色溫(K)
蠟燭
2000
鎢絲燈
2500-3200
熒光燈
4500-6500
日光(平均)
5400
有云天氣下的日光
6500-7000
不同色溫的光源下物體會呈現不同的色調,在日光燈下整體偏白,在普通白熾燈下整體偏黃。白平衡就是相機在不同光源下對白色的還原。有時候相機對色溫判斷錯誤,嚴重偏藍或發(fā)黃。這時我們就要手動設置白平衡。萬一人腦也判斷錯誤怎么辦?要徹底解決白平衡和色溫準確性只有一個方案:選擇RAW存儲格式。
色溫嚴重偏黃的照片(原圖)
色溫調整后的效果對比
高檔小數碼DC和所有DSLR都有圖片存儲格式選擇。圖片文件巨大,一千萬像素照片如果以TIFF格式存儲,一張可超過25MB。我們需要把圖片文件壓縮以便一張卡能存更多照片。常用的圖片壓縮存儲格式為JPEG或JPG。但JPEG是一種有損壓縮,某些細節(jié)丟失。大部分相機都有圖片質量選擇,也就是JPEG壓縮比選擇,壓縮得越厲害,文件越小,一張卡能存儲更多照片,但細節(jié)丟失更多。
圖1-8:Canon佳能450D顯示屏上的圖片畫質調整菜單。
數碼相機CCD經曝光產生電子信號,相機把電子信號進行處理,再傳給存儲卡。這些處理包括白平衡配置,顏色飽和度的增減,銳度和對比度增減,降噪等,最后壓縮為JPEG格式存儲。
RAW英文是原始的意思,這很好地說明了RAW圖片的特點:它是原始的,CCD產生的電子信號直接傳給存儲卡,沒有經過相機的任何處理,沒有一點細節(jié)丟失。我們回家后在電腦上可以給RAW圖片任意配置色溫(徹底解決白平衡問題),調整顏色,銳度,對比度,曝光等等。桌面電腦比相機內的小電腦強大得多,后期精心處理RAW轉換成的JPEG圖片肯定漂亮。
RAW的問題還是文件太大,而且處理費時間。如果旅行十天拍了上千張RAW,后期處理會讓人頭變得巨大。還好很多相機可以同時存儲JPEG和RAW,如果JPEG圖片還不錯就不用處理RAW了。重要的拍攝存JPEG+RAW,一般圖片存JPEG.
---------------------------------------------------------------
本章結束語
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很多事情無法兼顧,比如高ISO和圖片質量,高倍變焦與圖片質量,RAW和圖片文件大小。如果要求最大景深的同時圖片解像度也要最高,這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最大景深要求光圈F22,最高解像度要求F8。
在實際拍攝中這樣的矛盾還會有不少,這時只能確定哪個目標最重要。如果景深最重要,那就毫不猶豫的選擇F22。我們必須要學會取舍,確定主要目標,忘記其他目標,然后堅決按下快門。
人生就是選擇,選擇就是妥協(xié)。
前 言 第一章:幾個必要的名詞解釋
第二章:買什么樣的數碼相機去旅游?第三章:到了旅游點怎么拍?第四章:回家后的簡單圖片處理第五章:對旅游和攝影的再思考附錄:攝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