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講求“發(fā)乎情而止乎禮”。古代文人往往借助文學、書法等藝術(shù)來表達或憂、思、悲,或恐、喜、怒的情感。因為有“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情與理的撞擊,才使得書法藝術(shù)產(chǎn)生出持久的魅力。
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類之暢,方欲與姐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姐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這是王獻之寫給原配妻子郗道茂的書信。當時因為新安公主指定要嫁給王獻之,王獻之不敢抗旨,雖借腿疾為由婉拒公主,但是公主表態(tài)說什么都不在乎,今生非他不嫁。無可奈何之下,王獻之只能休了青梅竹馬的原配妻子郗道茂,迎娶了新安公主。
郗道茂離開王家后,由于愧疚、思念,王獻之寫下這封無名無信、沒有落款的《奉對帖》,字字關(guān)情,使人不忍卒讀。不久后,郗道茂便郁郁而終。
王獻之傷心愧疚,至重病將亡時,有人問他這輩子有何得失,他說:“不覺有余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王獻之的《奉對帖》,書寫他與愛人郗道茂的生離死別,將人世間最痛苦的情感注入這幅短短的書法作品中。時至今日,我們?nèi)阅芡高^這一作品,感受書法家的痛苦、思戀、無奈諸多的情感。也許這就是書法的魅力,穿越漫長的歷史時空,將最真摯的情感,抵達人的內(nèi)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