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道教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中關(guān)于“道”的闡述,對其中較精華深奧的理論作了獨立的思考和分析,評論了老子“道”的理論體系的內(nèi)容以及缺陷,本人學識有限,對“道”的進行相關(guān)理論分析。
中國論文網(wǎng) http://www.xzbu.com/5/view-4779698.htm
關(guān)鍵詞:道;有無
作者簡介:胡耀旭,男,1987年5月11日生。貴州,西南大學,碩士,宗教管理。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4-0-01
老子是東周洛邑圖書藏室史,略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圖書館長。其觀歷代興衰,參天地始終,博學多識。后周敗落,遂西游而去,蹤跡全無。相傳出關(guān)時留下《道德經(jīng)》五千言,今日約從四點,略論老子之道。
一、道之有無
老子創(chuàng)造了“道”,但其人對“道”的闡釋卻是模糊而有神秘之感。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但是,老子盡可能的描述出了道具有三個重要的特征,首先他是萬物之本,宇宙之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德經(jīng)25章,以下同理,以數(shù)字表明章數(shù))。這似乎在肯定道是一種物,是一種存在,而且是普遍的存在。其次,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42)在老子看來,天地乃萬物之本且生萬物,在萬物、有、無之間存在矛盾生成關(guān)系?!暗馈北旧硪呀?jīng)不可言說,在道之于天地的關(guān)系時它又陷入了不知是“物”的有還是“理”的無的矛盾之中。這在后世中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如果“道”是無,是一種抽象的理,那么就是后世堅持將宇宙本原“道”看做是“理”或“無”。有這種看法的哲學家在后世大有其人,如列子、莊子、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家等;
“有無之辨”則是我們需要關(guān)注的?!坝小奔匆馕吨霸凇?,無論是實體的存在還是虛擬的存在,但是“無”是什么則是莫衷一是,西方人不相信“有生于無”的道理,就像我們自己也搞不懂“道”的有無關(guān)系一樣。他的道的整體目的體現(xiàn)在他的人道和政道思想里,總體上而言,我們可以認為老子的“道”就是他心中那種心物渾然不分的狀態(tài),使我們的“本然之心,素樸之心”同天地相知相融的狀態(tài),即道家宣揚的“返璞歸真”。
二、道法自然
假設(shè)“道”存在,老子告訴我們,“道”最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自然”,這又是一個無法解說的名詞?!白匀弧?,按老子的意思,“道法自然,自然即道”,兩者似乎是一種存在和表現(xiàn)的互動關(guān)系。如果我們把“自然而然”看成另一種存在意義上的法則的話。老子的原話非常露骨,他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保?)這是站在“道”的高度對于整個人類自然的一種冰冷的揭示和嘲諷。我認為有兩種意義,首先是對俗世所謂人道的否定。其次則是揭示出了道生萬物的根本準則,也就是今天意義上我們認識自然時所必然要遵循的自然法則。
今天看來,“無為”只能作為“有為”的一種補充和調(diào)養(yǎng)之劑,不可無為,亦不可只為。其中的標準就在于現(xiàn)實狀態(tài)對于人心,或者是否達到“道心”的滿足。雖然孔子講“有”,老子講“無”,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老子其實是最懂“有”的哲學家,他已經(jīng)跳出了“有”的紛繁而直指事物的根本,以創(chuàng)造的精神開辟一片新的領(lǐng)域,這方現(xiàn)出老子的偉大之處。
三、道人以政
老子講“無”,講“道”,講自然,講“絕圣棄智”,但是《道德經(jīng)》里卻依舊寫了很多關(guān)于人生如何處理“有”的關(guān)系的格言,如“炊者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余食贅形。物或惡之,固有欲者弗居。(22)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壽。(33)這表現(xiàn)出老子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不是絕對的否定現(xiàn)實的“有”,而是希望從“道”中尋找出一個新的“有”的道來,因為老子深知,人的存在無疑已經(jīng)宣告了純粹的自然是不可能的,需要做的就是“道化的人”,或是自然意義上的“人道”,使人能夠得道進而行道,從而達到“道”的境界。
從“道”出發(fā),老子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見解,這些都是與“崇有”的現(xiàn)實規(guī)則相悖的,但是這些規(guī)則則恰恰揭示出了真正的人生道理,也深深地影響了歷代的中國人。但是,老子的“道政理想”則是徹頭徹尾的歷史逆流,那種“小國寡民”的思想只能說很美好但是也很遙遠,這是老子的歷史眼光局限所致,也是他對于“道”的迷惑的必然結(jié)果,越是對于“道”本身的糾結(jié),他就越想證明“道”的存在和現(xiàn)實意義,受制于人類的歷史和自身的認識水平,他的《道德經(jīng)》只能得出“道”的法則,指出現(xiàn)實人道的弊端進而給出道人的藥方,但是在終極目標和現(xiàn)實意義上而言,老子終究只是老子不是圣人,從來都不存在圣人,圣人之論可以休矣。
四、道的探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二三是什么,老子沒有說,在這里我大膽做一揣測。首先是“一”,“一”既是有,“道”如果本身處于“有無之間”的話,那么順序就可以這樣假設(shè),“無—道—有”,“無”是產(chǎn)生萬物的基礎(chǔ),“道”則是孕育萬物的根本。自然,道生一。“一生二”,所謂“一陰一陽之為道”(易經(jīng)),那么,后世科學也可以證明,幾乎所有的存在有兩面性,如高低,上下,美丑等等,那么“二”就是可以理解為任何“有”的兩面性或者是矛盾性。即便是現(xiàn)代科學所揭示的結(jié)果宇宙是由引力和物質(zhì)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也在某種意義上揭示出“二”即“陰陽對立統(tǒng)一”。“二生三”最難理解,多出來的這個’一”是什么,我猜測是這個使二為三的因素就是人的作用。因為人生與萬物之中,即人生與陰陽之間,兩極之內(nèi),但是人卻可以調(diào)節(jié)陰陽甚至掌控陰陽。
“道”的意義今天看來,我認為更多是為人們的終極性思考提供了一種目標和方向,老子的貢獻只是提出,但是卻無力證明,甚至連描述都是空洞的,但是上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的感覺是我們不是離道越來越遠反而越來越近,今人同樣也說不清究竟“道”是什么,老子已經(jīng)指出,“道”是發(fā)展的,“道”又是永恒的,今天如果能夠探索出“道”的無的理論體系,進而補充充斥歷史的“有”的泛濫,則對國人的全面發(fā)展不無裨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