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說易、易經這樣的詞,其實,易和易經并不是一個東西,易是什么呢?“易”是伏羲發(fā)明的,以陰陽邏輯為基礎,模擬自然萬物運行規(guī)律的宇宙觀和方法論,是認識自然和社會運行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基礎模型就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
“經”,是正確闡述智慧的著作,比如《道德經》、《佛經》、《圣經》等等,《易經》就是闡述易智慧的著作,也就是對易進行解釋的文字?!兑捉洝酚伤牟糠纸M成,一是六十四卦的符號;二是六十四個符號的名稱就是卦的名稱,比如乾、坤、巽等都是卦的名稱;三是“卦辭”,是上古圣人寫的,解釋卦含義的話;四是“爻辭”,爻就是組成卦的最基本符號,爻辭中記錄的都是上古圣人經歷的事件,其中最多的是夏朝中期,商部落的兩位王子王亥、王恒的經歷。
所以,易和易經是有差異的。
那么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易的核心思想是自然,萬物之中自然最偉大,一切智慧都源于自然,所以,易提供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智慧。伏羲易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人生指南。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是由六十四個卦組成,六十四卦在典籍中有清晰的記載。儒家典籍《周禮》,相傳是周公旦所著,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生活在大約3000多年前。這本書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別皆六十有四”這句話可不得了!這句話勾畫了伏羲創(chuàng)易之后,至少5000年易經發(fā)展的歷史。也就是在伏羲創(chuàng)易之后相繼出現了《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并且這三個易在西周初年,也就是3000多年前還同時為人們熟知和應用。這三個易都是基于伏羲易的基本原理,由六十四卦組成的。太卜是個官名,大約相當于今天的副總理,是西周時期的首席科學家。他必須掌握易的知識,及時把握自然、社會和統(tǒng)治階級貴族的興衰變化,按照三易提供的方法,應對自然、社會的變化,鞏固王權的統(tǒng)治。
六十四個卦的排列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按照特定的規(guī)律排列的。這張圖最早沒有文字,是象形文字出現之前的符號系統(tǒng)。
孔子也曾對易經進行過解釋,并且還寫過《十翼》(也就是《易傳》)。不懂易經的人,看《易傳》讀的是文字,孔子是個于易彬彬的人,就是研究透徹并深深敬畏易的人,這樣人的言行,怎么可能會是心靈雞湯呢?他說一以貫之,就是這些道理都是一樣的,就已經不太愿意多廢話了。所以在《易傳》中,孔子并沒有做詳細解釋,他也是言簡意賅地把對易經的理解進行了闡述。
我們現代人之所以愿意看白話文翻譯過來的典籍,而不看原文,總覺得讀文言文好困難,根本看不懂。我有個經驗,學習伏羲易之后的一個副產品,就是看文言文很容易,比看白話文還舒服,因為沒有廢話,思維干凈。
很多人剛接觸易經的時候,總覺得爻辭、卦辭都需要看白話的翻譯,如果我告訴你給你做翻譯的這些人,自己其實也不懂,是不是毀三觀?看原文,不要看任何人的解釋翻譯,然后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去驗證易經,不臨其境難解其意,用親身經歷去理解易經才是正確路徑。
對待中國的所有典籍,都要看原文,不要像困難時期穿衣一樣,爸爸媽媽的舊衣服改改給孩子穿,在他們身上已經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了,到你身上時,這件衣服原來的樣子早就面目全非了??捶g或者是讀經典的體會,就好像縫縫補補又三年才穿到你身上的舊衣服一樣,完全不見經典的原貌了。傳個話傳導第三個人耳朵里都面目全非了,何況是白話翻譯了,簡直不知所云了。更何況中國古文都是從易經發(fā)展發(fā)展延伸出來的,那些白話文的翻譯家估計連易經從來都沒碰過,易經長啥樣都不知道,還以為就是街頭算命的封建迷信呢!看他們的翻譯不就更好比看地球人造出來的外星語言再翻譯的火星文嗎?
易經一定要看原文,不要害怕爻辭不懂就拒絕,不懂可以看《新華字典》的解釋,然后對照自己的親身經歷去理解?。 缎氯A字典》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你這個字、詞或者這句話對應于命運中的表現,但命運是你自己的親身經歷,你會不知道自己都經歷了什么嗎?恐怕比你能說出來的豐富得多。你只要信任你自己,信任你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切,就能夠理解爻辭的含義。這要比你去看不管哪個古圣先賢的注解都鮮活正確得多了。
總覺得易經晦澀難懂,是因為寫這些說的人自己也不知道爻辭的正確打開方式。那些擺在書店的解釋易經卦爻辭的書籍,爻辭不僅與命運無關,還居然是橫版有標點符號,這是負責搞笑的嗎?人的命運是斷不開的,一句爻辭中的任何一個字都可以是第一個字也可能是最后一個字,是你生命顯現的時間也就是你出生的時間,決定了你的命運從爻辭中那個字開始。
就好像開保險柜的密碼,只要密碼正確了,就能打開易經的大門,密碼不正確,就會一生都在門口徘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