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氧氣是個地鐵(大夢)
今天說說“機會”。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相信很多人對于這句話都耳熟能詳。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準備”呢?有準備是一個過程,沒有積累的臨時抱佛腳注定沒戲。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專門提醒我們:喂,機會到了。起來嗨!機會也不會大搖大擺地跑到我們面前嚷嚷,等待捕捉。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更新自己,以培養(yǎng)出接待機會的能力。
機會沒那么直接,它通常隱藏在其他事物的本質之內,以各種形式游離在生活中。只有時刻付出,才能在機會到來的時候將它認出。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世界,我們如果積累不夠就只能任憑機會排斥,這怨不得誰。機會總是青睞看重它的人,并且將強大的自己交付于他。
如果不是擁有哈佛頭腦、堅持不懈的訓練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林書豪是不可能瘋狂起來的。如果沒有超乎常人的想法,以及在人生中培養(yǎng)起來的諸多能力,馬云不可能因為一趟美國之旅就決定創(chuàng)建阿里巴巴。如果不是性格上的特點,加上用人如神的手段,劉邦不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這是一個道理,沒有足夠的積累,機會就無從談起。
機會需要能力來支撐,否則我們即便擁有開始,也無法開始。我們要從最簡單的積累做起,讓自己能夠用更多的角度來分析所遇到的問題,并從中尋找出隱藏的機會來。如果這能做到這樣,那么即便事情再辛苦,我們也能拿出態(tài)度。優(yōu)秀者正是如此,他們往往能夠把危難轉化為條件,或自己創(chuàng)造出機會。
再說,機會怎么來?機會并非都是顯而易見,大多更需要我們不斷積累,然后才能凝聚誕生。機會這樣也更契合我們的思考方向,容易帶來不錯的結果,前提是我們的想法足夠,要不然根本跟不上機會的節(jié)奏。厚積薄發(fā),于是水到渠成,這就是機會的常規(guī)表現形式。
有些時候,我們在抱怨沒有機會,實際上是在沮喪不能輕松獲得。正如困難伴隨著機會,機會往往也搭配困難。機會存在的意義并不只是讓我們收獲,更何況獲得也并非只有一種存在方式。根本就不存在無需努力也能成功的機會,所有的輕而易舉,背后都是無限的積累。
就算天時地利人和俱在,可是我們如果自身素質無法匹配,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流逝而無可奈何。這樣的教訓非常深刻,但是也很容易被遺忘,因為形式的變化很容易讓思考懈怠,困難的過程和失落的結果更是打擊信心的關鍵所在。我們一旦不能腦筋急轉彎,勢必會在人生中留下一段段遺憾。
相比起機會,把握機會對于我們更加重要。這種能力的養(yǎng)成并非一蹴而就,也不容易。我們唯有依靠平日里持續(xù)的積累和提升,讓思維時刻運轉,學著去不斷接近機會,才能在機會真正接近時,成功將其把握。這就是為什么某個瞬間來臨的時候,我們如夢初醒的原因。
所有的積累,都是機會必要的一部分。
本文寫于2016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