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民以食為天,農以食為務。謀天時與地利之便,以養(yǎng)活天下人為使命,堪當此大任者,便是稻農。春播,夏作,秋收,冬藏……每到農忙時節(jié),就有不少外出務工的中壯年專門回鄉(xiāng)幫著家里的老稻農插秧、收割,還有年邁的老稻農帶著孫輩在田間地頭揮汗忙碌。南方大多一年兩造,中國幾千年稻作文化得以繁衍傳承。
比起種植香蕉、柑橘、哈密瓜等經(jīng)濟作物,種植水稻的收益無疑是偏低的。一位稻農算過一筆稻作的盈利賬。一畝稻田,種子成本約90元;插秧時需施用復合肥25公斤,約100元;生長期需追肥10公斤,約30元;撒施兩次農藥成本約40元。算下來,每畝成本近300元。近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發(fā)改委公布了2017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按照一造水稻畝產(chǎn)400公斤左右干稻谷計算,除去成本純收入約740元/畝,一年兩造稻谷收入也就是1480元/畝左右。若再減去請收割機收割的成本,稻農的收入則更低。
那么,一代代稻農為何堅守?江蘇鹽城稻農姜德明,盡管2次患癌,左腿高位截肢,切除1肺葉,卻仍然躬耕農田堅持了40余年。在水稻生長時期,他和妻子便在基地旁邊租用一間民房,一呆就是兩個多月。每條田埂上,都留下了他密密麻麻的拄拐印。
2013年,他開始把蔬菜方面的“生態(tài)安全”做法延伸到水稻中,生產(chǎn)出了“蚊帳大米”。“蚊帳大米”是他經(jīng)過篩選后種植的“南粳9108”水稻品種,抗病性強、口感好。據(jù)姜德明介紹,所謂的“蚊帳大米”,就是他在“蚊帳”里種出來的稻米。他與專業(yè)生產(chǎn)廠家定制了用尼龍線織成的防蟲網(wǎng),這種18目的防蟲網(wǎng)比窗紗還要密,稠密而堅牢,即使細如針尖的稻飛虱也飛不進來。有了這個防蟲網(wǎng),水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遷飛性害蟲均被阻隔在蚊帳外面,進不到蚊帳里面產(chǎn)卵,這樣就避免了使用防蟲農藥,大大提高了稻米的綠色價值。
姜德明以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現(xiàn)了堅忍、從容獨立、務實進取的稻農品質,同時,也踐行了只要堅守“初心”,即使勞作在默默無聞的稻田里,也會迎來發(fā)展機遇。如今,他已收獲多個榮譽,包括第九、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自強模范、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農”模范人物等。
新技術、新品種
為稻農帶來了
增產(chǎn)增收的希望,
也鼓舞著一代代稻農
的種植士氣。
新技術、新品種為稻農帶來了增產(chǎn)增收的希望,也鼓舞著一代代稻農的種植士氣。長期從事科研工作的育種人員善于總結經(jīng)驗,并將總結的技巧與稻農分享,對提升水稻產(chǎn)量和品質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回憶道,在南繁初期,當?shù)厣a(chǎn)隊的人路過他們的稻田,看到秧苗長得快且粗壯,非常驚訝,并圍過來請教個中技巧。謝華安去看了生產(chǎn)隊的稻田后,發(fā)現(xiàn)秧面不平,“牛毛秧”長得細細長長的,遂了解到主要原因是生產(chǎn)隊播種不均勻、密度太高且品種不好?!暗巨r愿意主動向我們學習,幾番溝通之后,他們的種植水平和產(chǎn)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謝華安告訴記者,在漫長的南繁歲月中,南繁人員持續(xù)向當?shù)剞r民宣傳農業(yè)科學知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當?shù)氐霓r業(yè)文明。
中國水稻育種研究發(fā)展迅速,雜交水稻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數(shù)十年來屢獲突破,使我國水稻單產(chǎn)大幅提升。與此同時,一些綜合配套高產(chǎn)高效栽培模式,對提高水稻單產(chǎn)起了重要的作用?!?strong>我們這些稻農與水稻育種、栽培技術一起成長,有好品種和好技術就不怕挨餓了。”林素娥感慨道,種稻之于她,不僅僅是營生,還寄托著一代人的情懷,當然還有溫飽帶來的實在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炙人口的《憫農》,道出了育種人與種稻人的辛勤付出。在豐衣足食的時代,教育民眾珍惜資源、愛惜糧食的同時,如何讓耕者獲得合理收益,這是憫農背后的嚴肅話題,也是水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所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