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宗仁,大家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他先是中華民國副總統(tǒng),后成為代總統(tǒng),在我黨公布的戰(zhàn)犯名單上僅次于蔣介石。
國民黨統(tǒng)治覆滅后,李宗仁逃往美國。
但李宗仁最終回到祖國,逝世后,周總理因為李宗仁的特殊身份,還親自刪改了治喪報告。
對于這處關鍵刪改,毛主席更是欣然同意。
李宗仁的身份有多特殊?周總理對治喪報告做出什么樣的刪改?毛主席又為何欣然同意?
李宗仁出生于軍閥混戰(zhàn)的動亂年代,從軍校畢業(yè)后,參與了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和粵桂戰(zhàn)爭,在戰(zhàn)火中逐漸鍛煉出自己的指揮才能。
1923年,32歲的李宗仁在李濟深、陳銘樞的介紹下加入國民黨,之后消滅其他軍閥勢力,成為廣西的實際掌權者。
北伐戰(zhàn)爭期間,李宗仁率領民國革命軍第七軍一路高歌猛進,沉重打擊了吳佩孚、孫傳芳兩大軍閥,被譽為“鋼軍”。
但在政治立場上,李宗仁卻犯下錯誤,支持蔣介石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讓剛剛成立的共產黨遭受沉重打擊。
紅軍長征期間,李宗仁所率領的桂軍在湘江沿岸圍追堵截,企圖以優(yōu)勢兵力阻止紅軍部隊過江。
我軍通過浴血奮戰(zhàn)終于突破封鎖,但自身也損失慘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李宗仁擔任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指揮了徐州會戰(zhàn),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同新四軍密切配合,成功殲滅日軍2萬余人。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李宗仁的反共之心依舊不改,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妄圖消滅共產黨,統(tǒng)一全國。
我黨我軍作為正義之師,在人民幫助下,經過三大戰(zhàn)役,不到三年就將長江以北的國民黨主力部隊消滅,準備解放長江南岸的廣大土地。
蔣介石見勢不妙,在1949年1月21日直接下臺,1月22日,時任副總統(tǒng)的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tǒng)。
為了獲得充分喘息時間,有能力反攻,李宗仁與我黨開展談判,妄圖“劃江而治”,建立兩個政權。
隨著國民黨拒絕在《國內和平協(xié)定》上簽字,和平談判徹底破裂,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渡過長江,推翻國民黨黑暗統(tǒng)治。
但李宗仁還是心存幻想,退守到自己起家的大本營廣西,準備依靠蔣介石和美國的支援,繼續(xù)與共產黨對抗。
可是在廣西,通過與各界人士的接觸,李宗仁的內心逐漸產生了動搖,解放全國是大勢所趨,自己如果負隅頑抗,將成為千古罪人。
同時,美國政府看到共產黨率領的解放軍一路勢如破竹,也不愿意將賭注放在李宗仁身上,對他的態(tài)度逐漸冷淡。
雖然多年搭檔白崇禧堅持與共產黨作戰(zhàn),但勝算微乎其微,所以李宗仁認為留在廣西絕對不是長久之計,準備另找一個棲身之處。
去臺灣肯定不妥,自己在國民黨內位高權重,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一旦前去,肯定兇多吉少。
思來想去,只有美國,或許還能得到美國政府支持。
于是,李宗仁不顧蔣介石讓他留在國內的勸阻,堅持要去美國就醫(yī),坐上自己的專機,開始了整整16年的海外生活。
李宗仁來到美國后,先與當時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進行會面,但是并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杜魯門都是一些客套空話,讓他等待機會。
但很快,美國大選來臨,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爭取李宗仁,最終李宗仁倒向民主黨,最終結果卻是共和黨大勝。
在政治上的失敗讓李宗仁遭受冷落,每天只能在家中讀書看報,靠寫文章和回憶錄為生。
但臺灣方面依舊不放過這位副總統(tǒng),不光多次督促李宗仁返回臺灣,還對其進行彈劾。
這讓李宗仁忍無可忍,在1954年1月22日,李宗仁不惜發(fā)表《致蔣公開信》,將蔣介石的小人行為公之于眾,與其公開決裂。
1955年4月23日,萬隆會議上,周總理對中美關系提出自己獨到見解,還是希望中美之間能保持和平,愿意用談判的和平方式來解放臺灣。
同時原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翁文灝、陸軍上將衛(wèi)立煌,都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成功回到祖國大陸。
特別是衛(wèi)立煌,在1955年3月15日回到大陸后,立刻發(fā)表《告臺灣袍澤朋友書》,痛斥蔣介石,堅持臺灣是祖國固有領土,希望和平解放臺灣。
這些事件,給了李宗仁極大觸動。
當年,他發(fā)表了《對臺灣問題的建議》,提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美國只有撤軍才能解決危機。
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對美國來說,李宗仁是在與他們唱反調。
但對中國大陸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讓我黨看到了爭取李宗仁回國的可能。
通過李宗仁在香港的前秘書程思遠,周總理傳遞出和為貴的主張,希望李宗仁能回到祖國。
李宗仁也托程思遠,帶來自己“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的決定。
但是李宗仁與共產黨對立多年,又遠離祖國多年,不熟悉政府情況,對貿然回到祖國也是十分不放心的。
于是為了試探我黨的態(tài)度,李宗仁托程思遠,從美國將自己所收藏的一批文物帶往大陸,自稱價值十一萬美元。
大陸方面很快就委托專人鑒定,發(fā)現大多都為贗品,實際價值只有區(qū)區(qū)三萬美元,但毛主席和周總理并沒有生氣,反而看穿這是李宗仁的試探。
為了讓李宗仁對共產黨放心,毛澤東指示給李宗仁帶回十二萬美元,同時周總理還親自寫了一封感謝信。
收到這些之后,李宗仁感慨萬分,異常興奮,跟妻子說道:
“看看共產黨,能夠不計前嫌,對我以禮相待,和蔣介石一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隨著中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勝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李宗仁看到祖國國力的強盛,更加堅定了回國念頭。
他讓程思遠與共產黨頻繁接觸,商討回國事宜。
這一行為很快引來美國和臺灣方面的注意,李宗仁的住宅開始受到監(jiān)視,擁有多年經驗的他意識到自己處境危險,于是向大陸方面發(fā)來求助。
周總理收到消息后,指示李宗仁可以前往歐洲暫避鋒芒。
因此李宗仁以養(yǎng)病為由,成功取得前往瑞士的旅游簽證,于1965年離開美國。
在知道李宗仁將前往瑞士的消息后,國民黨特務就開始在瑞士頻繁活動,圖謀不軌。
對此,周總理不光指派程思遠前往對接,更有相關同志暗中保護。
待李宗仁乘坐的飛機一落地,就被接上專車,但他們的車輛很快遭到跟蹤,好不容才甩開。
入住后,李宗仁的瑞士住所外,每日都有神秘人活動,因此他每天門窗緊閉,絲毫不敢大意,等待程思遠前來。
終于,伴隨著一陣敲門聲,程思遠帶著中央的回國方案與李宗仁見面。
飛機將途徑希臘首都雅典、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最終回到祖國。
由于路途遙遠,飛機將有多次???,這會給眾多虎視眈眈的國民黨特務帶來很多可乘之機。
但程思遠告訴李宗仁,中方人員將會隨時提供保護,讓他放心。
1965年7月12日,搶在國民黨特務之前,收到消息的李宗仁登上飛機,離開瑞士,讓這群特務撲了空。
然后,每到一處,都有中方人員將李宗仁送往大使館進行保護,不給特務任何機會。
飛抵巴基斯坦后,美國方面和國民黨的特務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但是他們的判斷出現了致命失誤。
原來李宗仁一行根本不顧旅途勞累,沒在巴基斯坦停留,而是在駐巴大使丁國鈺的幫助下直接飛往香港,然后轉機大陸。
這讓準備前往賓館抓捕李宗仁的特務們再次撲空,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錯過時間時,李宗仁早就已經來到祖國境內。
一下飛機,他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來迎接的竟然是周總理、陳毅、葉劍英一行。
李宗仁緊緊握住周總理的手,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
很快,李宗仁又乘坐飛機前往北京,在那里,我黨為其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李宗仁也發(fā)表聲明,表示會追隨人民,參與社會主義建設。
回國后,李宗仁先在安排下前往東北參觀訪問,看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他不禁感嘆:
“新中國社會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真是遠遠超過我的想象!?!?/span>
參觀歸來,李宗仁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三樓舉行記者招待會,面對來自5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記者,李宗仁毫不怯場,侃侃而談。
面對記者提出的尖銳問題,比如自己是否愿意前往臺灣,李宗仁沉著冷靜地答道:
“如果蔣先生的確出于誠意,要解決我們中國的內政問題,我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span>
在記者招待會上,李宗仁不光徹底表明自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愛國立場,還提出將會為祖國統(tǒng)一作出貢獻。
之后,李宗仁重新回到自己年輕時奮斗過的廣東、廣西兩地,和老朋友們親切交談,說明自己將痛改前非、彌補錯誤,為人民作貢獻的想法。
回國第二年,李宗仁應邀參加國慶典禮,毛主席與其熱情握手,囑咐道:
“你現在身體欠佳,多多保重,共產黨會一直把你當朋友的?!?/span>
但是很遺憾,李宗仁由于肺氣腫和十二指腸癌,病情不斷惡化,在堅持參加完周總理舉辦的國宴后,病重住院。
1月30日,李宗仁因病去世,享年78歲。
李宗仁去世后,由于身份特殊,不便舉行追悼會,但肯定要舉行一個儀式,在統(tǒng)戰(zhàn)部同志們討論下,認為舉行一個骨灰安放儀式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于是,時任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的宋堃同志,根據李宗仁的情況,寫了一篇治喪報告,交給中央進行審批。
周總理對報告進行了認真閱讀,最終,對其中的四個字進行了刪改,把“擬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傅作義主持葬禮”改成了“由全國政協(xié)主席周恩來主持”。
這一改動雖然只有四個字,但影響深遠。
首先,主持者從副主席到主席,規(guī)格得到提高,表現出對于李宗仁的重視。
其次,對于臺灣,展現出積極友善的信號。
李宗仁可是中華民國副總統(tǒng)、代總統(tǒng),共產黨的重要敵人,能受到如此對待,讓他們深感意外。
還有,在國際影響上,能讓世界看到一個東方大國不計前嫌、胸懷寬廣的態(tài)度,吸引更多國家前來建交。
毛主席在看到治喪報告后,對于周總理的修改更是贊嘆不已,欣然同意,發(fā)出感慨:
“在統(tǒng)戰(zhàn)上,我還是遠遠不如恩來?。 ?/span>
這篇治喪報告不光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為了進一步推進統(tǒng)戰(zhàn)工作,還在香港的《大公報》、《文匯報》上得到發(fā)表。
內容一出,世界震驚,新中國這樣的行為在世界上都沒有先例,對待自己曾經對手的葬禮如此重視,讓各國對新中國充滿敬佩。
在李宗仁去世這一事件后,兩岸關系也出現一定的緩和,雖然蔣介石還對大陸有著敵對態(tài)度,但已經有了交流的余地。
回顧李宗仁的一生,雖然在大部分時間內是我黨和人民的敵人,但有兩件事顯得極為關鍵,改變了歷史進程。
一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指揮臺兒莊戰(zhàn)役,扭轉抗日局勢;二是晚年回到祖國,為兩岸統(tǒng)一的進程做出貢獻。
在彌留之際,李宗仁還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寫了最后一封信,在信中說道: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光榮與驕傲,希望留在臺灣的國民黨人能夠醒悟,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span>
李宗仁晚年致力于社會主義建設,致力于兩岸和平統(tǒng)一,值得我們肯定。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