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都不屬于我家的井
對于井,我總有一種害怕的感覺。相信,有這種感覺的不止一個人,畢竟,掉進井里可不是好玩的事。但今天卻突然想起一口井,并且一直在認真回憶它的前世和今生。這口井自從和我分開之后的未來,卻一直不知。它的誕生我親眼見證的,但它的“消失”我并沒在側(cè)。
大約1984年,我剛上初中那會一個秋天,依然是涼風習習但也有些蕭殺的天氣,我的父親半截身子露在外面地干活,我還很驚訝。是在挖一個圓形的坑,在我家廚房對面。我在旁邊看了一會,以為是做碌碡的模子,但看著父親越挖越深的樣子,又感覺不像。一問之下,我才明白:原來我家也要有自己的井啦!一下子,心里很有些開心。
當時,我家才搬到這二次新屋時間不長,一直是在別人家挑水吃。可能因為父母為我們負重前行的原因,我倒沒感覺特別不方便。不過,今天為寫這篇文章仔細回想了一下,確實自家沒井時,是有一些生活和勞動上的不便,只是以前被忽略而已,或者,我能接觸的不便很少。
隨時用水不太方便,而且,有時,人家井里也不一定有水。到人家屋里去打水,總會有許多不方便,而且,要看人家開門的時候,也是要打水人少時。天旱之時,可能有些人家井里也會缺水或水位很淺。能打上來的水少或渾濁。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淘井。還有就是不小心將桶掉在井里,也會需要下井去打撈。所以,那個年代,就有專門幫人淘井或撈桶的職業(yè)。走街串巷的,扛著一根長竹桿,頂端拴著繩子和幾個倒鉤。走在村子里,時不時喊一聲撈桶哩,就會有人家出來叫進去,幫忙撈桶。在我小時候,家里有手電的少,多是用鏡子照射著太陽光看井里的情況,小孩多半看的是熱鬧和害怕,大人們嚇唬孩子不要靠近井臺時,會說井里有妖怪和水蛇呢。撈桶人,多半是瘦子,胖人肯定是不行的。一般井徑比較狹窄,井壁比較濕滑,瘦子多輕巧,上下能靈活一些。大部分撈桶人,多不下井去,就憑像木匠一樣瞇著一只眼瞅半天,然后,又像盲人摸骨診病一樣,用長長的竹桿頭綁著的四面開花的鐵鉤在水面來回看似毫無規(guī)律的轉(zhuǎn)動幾下,突然竹桿一沉,旁邊看熱鬧的人就會興奮地大叫:鉤上啦。然后,撈桶人得意地緩緩地提著繩索向上走,當然,也有上到一半桶又掉下去的。畢竟,桶被鉤住的位置,并不一定全是桶腰部位。這時,人群中又會發(fā)出嘆息的聲音。記不太清,撈一個桶要多少錢。但,有時可能撈半天也徒勞無功。厚道的鄉(xiāng)黨,照樣會招待撈桶人吃飯。更多時候,需要下井去淘泥或順便撈桶,所以,這個職業(yè)一般是在夏天時活路才多一些的。
我家新搬到那里不久,一直在別人家擔水吃的,新家院里地勁還肥的時候,我的父母就種著菜的,主要是西紅柿、黃瓜和豆角。澆種自然也是父母擔水來做的事情,所以,我家就有了一付扁擔。后來,這付扁擔跟著父母到了我第三次的新屋,在那里,有時給自留地里蔬菜或苗床澆水,也是要用擔擔的,我就挑過水擔的。雖然,水桶挺重的,我還是很快掌握了用擔挑水的方法。尤其要保持平衡,不讓滿桶的水灑出來,這是需要相當技巧的。最重要的是擔上以后,手要扶住兩端的鐵繩,靠近水桶的地方。但小孩胳膊短扁擔長時,就很吃力。真正厲害的人,是挑著兩大桶水,卻不用手扶,依然,能平穩(wěn)地走很長的路。橫水我舅家大表哥就有這樣的本事,和我同齡但瘦弱的他,從小就有這本領。他們村里,各家各戶基本上沒井,自小接的自來水。
看著父親冒著熱汗干活,我心里也是沒底的。我不知道那看似已經(jīng)一米多但依然挖出來的是干土的深坑,會不會突然冒出水來。冒出水時,我的父親來不來及快速撤離。本身井徑不大,所以,挖到深處時,只有準備上下時,才將會梯子放下去,但也夠不著的,靠近井臺還有一段高度,必須要用自己的力量爬上來。也是為了出水以后淘井或撈桶方便,所以,井壁上都會掏有小窩的。但大家都知道,出水以后,那個小窩肯定也會變得濕滑的。不管是手抓還是腳蹬都是非常吃力和危險的。但在我家那個階段,天氣干旱時間還多,我家的井也需要淘的。但我的父親為了省錢,都是自己動手淘井,印象中還親自下去撈進一次桶的。父親搭了一個簡易井房,裝了從我第一次老家分來的舊轆轆,纏上繩索。有一次,我還被脫韁的轆轆打傷了臉,所幸沒傷到眼睛。因為,絞水上來的時候,大約有幾十斤重量的。力量小時,容易再掉下去,也可能會造成轆轆飛速旋轉(zhuǎn),挺危險的。寫到這里,想起有一種鐵扣子,我們也叫水鑷子,就是轆繩前端,要將水桶固定起來的鐵扣子。這個原理和后來長大之后的連環(huán)扣智力玩具有些像。開始的時候,根本不會扣,看似挺簡單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并不那么地簡單。就有熟練操作的人,會故意賣弄,扣得飛快,但不讓人看清。好不容易央求人家教會自己,但一轉(zhuǎn)身或下次打水時,又忘記如何操作,還要再學習半天。這種鐵扣方法,是不容易松開的。但桶的提繩兩邊掛在桶壁的鉤眼處也有可能會脫落的。這是更早之前,我在別人家打水時碰到的一種神奇的智力游戲在現(xiàn)實勞動中的具體應用。
大約打到了四米左右時,當時幫忙干活的堂叔大叫一聲,出水啦。我們便興奮地圍到跟前,大人也用繩子快速地將我的父親和我的堂叔吊上來。只見原先還一直是干土的井里,突然冒出了許多并不清澈的水,混著泥土的腥味。夏天的時候,井里有時就像天然冰箱一樣。將冷面或饅頭等需要冷藏的東西,包裹起來,吊在井的半中央。有時,忘記了,就會將冷藏的飯下到了井里,或者,將放在桶里的酒粬散在了水里。這就得打上來幾桶不能用來做飯的水,才能濾干凈呢。后來,我家還養(yǎng)過小雞,所以,井蓋做得嚴實一些,也做得厚一些。因為有井房的原因,所以,肯定人不會輕易踩上去的。家里有小孩的要特別注意。因為,井臺正前面還有個放柴的平臺,正對著井口。從那取柴時,感覺還挺危險。在那幾年,村子里有水井的并不太多,而且,有些家里碰到天旱季節(jié)還會枯水。我家倒還一直沒干過井。聽大人議論,說是我家地理位置好,地下水流豐富。這也是初中后來學了地理,似是而非地懂得的所謂地下水的知識。也有說是我的父親選址時還是很有經(jīng)驗的。不像生產(chǎn)隊打井時,可能打了好多深井,最后還是空罐罐。
我家的水也比較清涼,從此,我家就沒缺過水,隨時,都能喝上和用上井水。那個井大約在我家存在了十年光陰,從1984年打井到1994年搬離。自此之后,我便再與那口井無緣,也很少想起來。我家,再沒打過井,之后,很快村里又開通了自來水。用自來水的便利和不便,自然是很明了的。這口井的開始誕生到我們離開時的狀態(tài),我都能說得很清楚。唯獨離開之后的使用和命運,我卻無法說清楚。
有些事物,可能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想我家的井會是這樣。
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