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常將“黎民百姓”放在一起說,可是在古代,這兩個詞并不是一個意思。據(jù)《山海經》記載,4000多年前,在黃河流域集中著幾個勢力較大的部落,有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等。他們之間經過多年的征戰(zhàn)和融合,黃帝和炎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打敗了從南方進犯的九黎族。九黎族是由9個部落組成的部落聯(lián)盟,每個部落又包含9個兄弟氏族,共81個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兄弟81人,也就是他有81個氏族酋長。逐鹿之戰(zhàn)后,蚩尤大敗,來自九黎族的俘虜成了黃、炎部落的奴隸,被稱為“黎民”。黃帝和炎帝的聯(lián)盟消滅了蚩尤之后,這兩個部落之間又開始爭逐,黃帝得勝。當時,許多部落都由氏族組成,而黃、炎部落聯(lián)盟約有100個氏族,每個氏族又各有自己的姓氏,因而黃、炎部落聯(lián)盟的氏族就被稱作“百姓”。百姓是主人,黎民就是奴隸。到了西周奴隸制時期,百姓成為貴族的通稱。這時的黎民(也稱庶民)包括自由民、農奴、奴隸,與百姓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大階級。到了春秋末期,隨著宗族世襲制的破壞、土地私有制的出現(xiàn),百姓的地位逐漸降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后來就將黎民與百姓統(tǒng)一稱謂了。
匹,原表示數(shù)量,古代以四丈為一匹。又言二丈為一端,二端為兩;每兩就成一匹,長四丈。兩而成匹,是相結合的意思。按照這個意義,夫,男子;婦,女子。兩者也相結合,故叫匹夫、匹婦。匹夫、匹婦成了普通人的代稱。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說振興中華,每個公民都有責任的意思。
民間有“本命年扎紅腰帶”之俗。人們將屬相當成自己的本命,到了該屬相的年便是“本命年”,本命年也為年忌。根據(jù)《靈樞經》中的記述,得知設置年忌本為讓人自警,不干壞事,以規(guī)范社會行為。每到年忌之年,遂成厄關,須用各種辟邪方法防止病災、傷亡、禍事的發(fā)生。最常用的辟邪辦法就是扎紅腰帶,或戴紅兜兜、釘紅領子,以紅克邪。以紅克邪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血崇拜。先民從自身和所獵殺的動物身上看到,流出的血可以使人或動物痛苦,甚至死亡,于是對血產生了一種恐怖心理,血遂成為崇拜之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