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江湖人士的標配,江湖世界亦是酒肉世界?!端疂G傳》是一部寫造反、招安的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寫喝酒的小說。從第二回史進出場開始,幾乎處處可見飲酒。
那么,《水滸傳》中人物喝的什么酒呢?從書中舉不勝舉的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描述來看,他們喝的幾乎都是沒有蒸餾過的釀造酒?!按笸牒染啤惫倘粚懗隽肆荷剿慈宋锏暮婪拧劬菩愿?,但若是蒸餾產(chǎn)生的高度白酒,哪怕只超過30度,一碗接一碗喝,早就醉死若干位好漢了。從生理構造來說,古人和今人沒什么區(qū)別,眾人當中有酒量大的,有酒量淺的,但比例大致差不多。今人身體對酒精的承受程度不會與古人有太大的差別。
如果今天的讀者不了解那時候人喝的是釀造酒而非蒸餾酒,看《水滸傳》中寫這些人喝酒,單從描寫的酒量來說,肯定讓人咂舌。
第二回中史進的莊客王四,奉命去少華山山寨里向朱武、楊春、陳達送禮。三頭領寫了封回書,“賞了王四五兩銀子,吃了十來碗酒”。王四下山時碰到山寨里相熟的小嘍啰,“又拖去山路邊里,吃了十數(shù)碗酒”,因而倒在林間草地上睡著了,被打野兔的獵戶李四發(fā)現(xiàn),竊走了銀兩和山寨頭領的回信,去華陰縣縣衙告發(fā)領賞錢。這王四愛酒,即便酒量大,如果是高度的蒸餾酒,小三十碗喝下去,早就不省人事了,哪能睡一覺,風一吹還醒過來。
對釀造酒來說,酒精20度差不多就是天花板了,因為酵母在高濃度的酒精下不能持續(xù)發(fā)酵;蒸餾酒克服了這個技術難點,將酒精(乙醇)從酒醪中蒸餾成氣體,酒汽經(jīng)冷凝成液體,便有了高濃度的燒酒。也有資料說非蒸餾的釀造酒能達到35度,那應該使用了更高明的技術,在宋代大概多數(shù)釀酒人無此本領。
在中國古代,宋代達到了經(jīng)濟、文化、科技的頂峰,單說釀造酒的技藝,也遠超前代。北宋時期的沈括《夢溪筆談》中談及漢代的釀酒:
“漢人有飲酒一石不亂,予以制酒法較之,每粗米二斛,釀成酒六斛六斗。今酒之至醨者,每秫一斛,不過成酒一斛五斗,若如漢法,則粗有酒氣而已,能飲者飲多不亂,宜無足怪?!?/p>
同等重量的糧食,出酒越多,酒精度便越低,即民間所說的“寡淡”。宋代最淡薄的酒,出酒量不到漢代的二分之一,所以沈括說漢代的酒只是“粗有酒氣”。唐代的酒,度數(shù)也普遍不高。“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這位酒中仙喝的大概也就是三到五度的酒,一斗的酒精含量相當于六大扎精釀啤酒,今天有這酒量的漢子亦不少。
不過宋代“酒之至醨者”,和今天的高度白酒相比,也只是“粗有酒氣”。看《水滸傳》中寫喝酒,大概有這么一個現(xiàn)象,越是繁華都市中的高檔酒樓,其售賣的酒度數(shù)便越高。反之亦然。這也符合一般的經(jīng)濟規(guī)律,釀造酒度數(shù)越高,需要的糧食就越多,對工藝要求也越高。今天我老家鄉(xiāng)下人請人喝酒,常自謙地說“請到我家吃杯寡酒”。
武松景陽岡打死猛虎之前,進路邊小酒館喝酒。店招上寫著“三碗不過岡”,這廣告語難免有夸張的成分,但也說明這個店的酒比尋常市面上的酒度數(shù)高,喝著過癮,成為店家的賣點。武松喝完第一碗便說:“這酒好生有氣力?!蔽渌汕昂笠还埠攘耸逋?。宋代酒店里喝酒的碗,我以為類似日本江戶時代武士喝酒那樣的敞口淺碗,十五碗大概四五瓶一斤裝的黃酒。對武松這樣酒量大的壯實漢子,確實算不了什么。給他換成同樣多的燒酒,估計爛醉如泥了,還打什么老虎。
一般認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是蒙元軍隊中的阿拉伯人傳到中土的。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言:“燒酒非古法,自元時始創(chuàng)?!苯┠暧腥颂岢鲋袊麴s酒的歷史要早于元代,甚至有人說漢代?;韬钅怪谐霈F(xiàn)近似蒸餾器的文物。
我沒有看到有說服力的史料證明宋代乃至更早就有蒸餾技術在酒業(yè)上的應用。不能因為白居易詩中出現(xiàn)“燒酒”這個詞就斷言唐代就有蒸餾酒了,同樣的字不同的時代其涵義往往差別甚大。如唐宋時期的“白酒”,所指的酒是酒糟和酒液分離后,漂在酒上面白色的微生物未能過濾干凈,比起“清酒”檔次要低一些?!端疂G傳》中的白酒亦是這般。即便宋代中后期中土有人以蒸餾法釀出酒來,也未形成產(chǎn)業(yè),進入市場。否則宋朝文人那么喜歡記載,宋代的史料很是豐富,這樣重要的科技進步一定會有更多的、詳細的記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