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我去北方某地公干,辦完事后接待方送我去機場。路上,接待方的辦公室主任和我說起了資本市場,提到了以一個已經(jīng)去世的資本市場操盤手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以及根據(jù)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天道》(2007年,王志文、左小青主演,豆瓣評分9.0分),他說這部作品很有意思,建議我看看。
圖片來源: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503345-1.shtml,下同
回京后,我馬上找來了小說原著和電視劇,也把小說作者和小說人物原型資料做了較系統(tǒng)的搜尋和閱讀,感覺確實有料。但因為俗務(wù)纏身,就擱下了。
寒假在家徹底放松自己,把電視劇《天道》看了11集,深感該作蘊含極深的智慧。趕緊把作者情況再次搜尋、研讀,感覺頗多隱微蹊蹺,草蛇灰線若隱若現(xiàn)。
作者豆豆還有一部小說《背叛》,人物形象與人物關(guān)系、故事模式與《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完全一個套路,可以相互參照來讀解。于是,又把電視劇《背叛》(2000年,巍子、許晴主演,豆瓣評分8.2分)找來看,5集之后,我基本上理清了豆豆與她自己的小說人物原型之間的關(guān)系。
百度百科有關(guān)作者豆豆的介紹是這樣的(我做了編輯剪裁):
豆豆,原名李雪,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作者十七歲時因工作關(guān)系認識了一個好朋友李紅英(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維方式都給作者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1990年,李到歐洲定居,此后李不斷寄給豆豆大量的參考資料,每次回國都給作者講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會生活。
她的中篇小說處女作《死比活著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說家》雜志發(fā)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后轉(zhuǎn)入中國石油作家協(xié)會。2000年《啄木鳥》雜志一至四期連載了她的長篇小說《背叛》,然后由群眾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并由北京同樂影視公司拍成同名20集電視連續(xù)劇,在全國及各省衛(wèi)星臺連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洛陽紙貴,長篇小說《背叛》甚至出現(xiàn)盜版。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潤影視公司拍成24集電視連續(xù)劇《天道》,豆豆親任該劇編劇,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受到廣泛關(guān)注。
2000年作者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個可以長相廝守的丈夫。2011年12月,又完成長篇政治小說《天幕紅塵》,于2013年7月出售。
從以上介紹可以知道,作者豆豆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她寫的小說卻涉及重大經(jīng)濟犯罪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無論智商、情商、閱歷、修為、犯罪手段之高超都遠超常人,更重要的是,小說有著鮮明的男性向的血腥、殘忍、冷酷氣息,而女性意味主要體現(xiàn)在女主角對于男主人公的飛蛾撲火式的迷戀中。
很多讀者和觀眾在閱讀觀賞小說、電視劇時,都很疑惑一個小女子怎么寫得出如此殘忍、決絕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人懷疑她背后有高人。
我看了兩部電視劇部分劇集后,結(jié)論是:豆豆很可能只是槍手而已,以她的身份、學(xué)力、智慧、閱歷,她不可能寫得出這兩部作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百度百科中說的所謂的“好朋友李紅英”,括號中說“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維方式都給作者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這個所謂李紅英到底是誰,我們無法確知。但肯定有這樣的人存在,而且令豆豆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背叛》中女主角夏英杰與男主角宋一坤的關(guān)系,可以很好地用來解釋豆豆與所謂李紅英的關(guān)系。而豆豆的寫作也在《背叛》里得到了很好的闡釋:高智商的宋一坤把他的個人閱歷和他所了解到的商海故事寫出提綱、設(shè)計好人物性格和人物關(guān)系、確定基調(diào)后由夏英杰執(zhí)筆寫作。
表面上是夏英杰的原創(chuàng),骨子里的東西實際上是宋一坤的。
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天道》也好、《背叛》也好,往往大段的晦澀枯燥哲學(xué)思辨,與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塑造沒能做到水乳交融,略有牽強、刻意、顯擺之弊。
原因就是,《背叛》是1995年出版的,《遙遠的救世主》是2005年出版的,那時候的人本來就幼稚(中國社會基本上3年一小變,5年一大變)。再加上這些思辨本來就不是豆豆的,而是另有其人。替牛人代言,總是很吃力的。
很多人認為,丁元英的原型就是已故去的資本操盤手李彪(1999年億安科技操盤手,2008年10月去世),我對此未作考證,留待專業(yè)人士明辨。
《天道》中的天道,實際上就是老子的道家思想,遵循規(guī)律、順勢而為、四兩撥千斤。但《天道》中的丁元英的思想除了老子思想,還吸收了德國尼采思想,所以出現(xiàn)了什么“文化屬性”、強勢文化、弱勢文化,出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反思、改造的提法,這屬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思潮。
丁元英的道家思想,既有淡泊灑脫的方面,又有冷酷無情的一面。這兩個方面其共同的背景都是對人性、對世界真相的徹底洞察。
因此,丁元英既可以“靜若處子”,也隨時可以“動若脫兔”。
他既可以混跡于古城市井中每日粗茶淡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也可以動用巨額資金玩弄他心目中的弱勢文化人物于股掌之間、將這些人摧毀或提攜于一念之間……
老子早就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在丁元英看來,弱肉必為強者所吞食。
“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此殘酷的場景、如此犀利如鋒刃的思想,只有曾經(jīng)在疆場上搏殺過的人才可以寫得出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