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海岸線的海面上,許多燈塔為夜行的船指引了方向,但它們的維護卻曾是個問題。
在20世紀以后,新的燈塔開始依靠乙炔作發(fā)光源,逐漸取代了過去的煤油照明,日落時閃爍,日出時停止。
這些燈塔才能連續(xù)工作68年無須修理,全自動化的照明系統(tǒng)使它們再不需要人力管理。
無人管理的燈塔
這套系統(tǒng)是瑞典發(fā)明家古斯塔夫·達倫的杰作之一。
巧妙的構思將布置費用從每座燈塔20萬克朗降到9000克朗,每年的維護費甚至只要60克朗。
達倫的發(fā)明降低了夜間行船的風險,對于漫長海岸線的瑞典而言,無疑是極重要的。
為此,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力薦之下,達倫拿下了191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了第二個憑借工程發(fā)明獲得諾獎的人*。
*注:第一個工程發(fā)明是由19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古列爾莫·馬可尼發(fā)明的無線電報。
古斯塔夫·達倫
但這一年的頒獎現(xiàn)場卻是極為尷尬的。
在頒獎前,因為達倫發(fā)生意外并失明了,他的弟弟代替了他出席領獎。
領獎時,既沒有慣例的諾貝爾獲獎演講,會后也沒有印發(fā)達倫的獲獎研究成功,僅在授獎辭中提到達倫的貢獻。
不僅如此,這件事在當時也是極具非議的,許多科學家對此評定都頗有微詞。
失明后的達倫
原來,達倫獲獎的背后竟有著許多令人不齒的黑幕!
諾貝爾先生設立諾獎時,將評審的權利交給了瑞典的科學界,責任和榮譽讓他們的“愛國情懷”更盛。
但是直至1912年,11屆諾貝爾獎頒獎近50位諾獎得主中,只有四個瑞典人獲諾獎,正當他們迫切需要一個自己人獲獎時,達倫恰巧出現(xiàn)了。
于是皇家科學院的人否決了呼聲極高的昂內斯*、普朗克、愛因斯坦等16人,“背叛”了諾獎本質選擇了達倫。
*注:??恕ぐ簝人故呛商m物理學家,超導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者,低溫物理學的奠基人,為了讓達倫獲獎,昂內斯的諾獎推遲了一年,是1913年的諾獎得主。
諾貝爾:你們怎么能這樣?
于此,1912年諾獎頒獎現(xiàn)場的異常反倒是情理之中。
也有一些江湖傳言,這一年的物理學獎本該是愛迪生和特斯拉為諾獎得主。
但是兩人因為惡性商業(yè)競爭結仇,拒絕共同領獎,這才讓達倫撿了個漏。
這傳言毫無歷史依據,聽起來反倒像是掩蓋真相的幌子。
達倫事件絕不是諾獎評獎史上唯一的黑歷史。
專職研究諾獎歷史的作家羅伯特·弗里德曼曾說過:諾貝爾獎的歷史,就是利用諾貝爾獎的歷史。
若是要探究其中奧秘,斯凡特·阿倫尼烏斯是一定繞不開的人。
他利用諾獎的時間長達20年,只為個人目的頒獎,一度將化學獎頒成了物理獎。
斯凡特·阿倫尼烏斯
熟知化學史的人,一定聽過阿倫烏尼斯,190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他的成長之路布滿荊棘,因為熱愛物理化學,大學時的他受到了許多頑固的老教授排斥、打壓。
他們認為阿倫烏尼斯的研究不過是四不像,還將他攆出了實驗室。
最終150頁的博士畢業(yè)論文也只獲得勉強通過的分數(shù),但同樣一篇論文,當時物理化學研究的領袖人物們卻是稱贊有加。
物理大牛們的聚會,阿倫烏尼斯在后排第三
直到阿倫烏尼斯被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物理系接納,這才得以繼續(xù)試驗。
盡管在瑞典本土,他的研究遭到權威們的排斥,但國外不少科學家卻非常認可。
在眾多國外科學家的支持下,他以電離理論*獲得了1903年的化學獎。
諷刺的是,電離理論正是當初博士畢業(yè)論文的核心內容。
*注:電離理論認為水中解離出的正離子全是H+的化合物為酸,解離出的負離子全是OH?的化合物稱為堿。
對于阿倫烏尼斯而言,諾獎的意義遠不止得到業(yè)界承認而已。
他所受過的不公待遇、學科歧視,以后都不會再有。
榮光加身足以證明,那些意圖將他扼殺于搖籃的老教授是多么愚蠢。
最重要的是,屬于他的時代終于到來了。
阿倫尼烏斯很快向世人證明,他不僅是一位科研天才,同時也是交際能人。
在他無可挑剔的周旋和打點下,他躋身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擁有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直至后來,他成為了諾貝爾獎評選中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龐大的能量賦予他為所欲為的能力,那他會用這能力做些什么?
*注:諾貝爾組織由諾貝爾基金會、評獎機構以及由這些評獎機構選出來的小型的諾貝爾獎專業(yè)評委員會構成。基金會不參與評獎。諾獎評委會向評獎機構提交最初的推薦名單,而評獎機構則獨立負責最后的決定。
阿倫尼烏斯(最右)參與活動
1906年,老一輩化學家門捷列夫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
門捷列夫提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在化學界更是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如無意外他將摘得這一年的化學獎。
但阿倫尼烏斯可不這么認為,他在皇家科學院的討論會上大肆貶低“老掉牙”的元素周期表,同時力挺另一位候選人。
與他交好的科學家們紛紛站隊,在瑞典科學界根基不深的門捷列夫最終與諾獎失之交臂,第二年便溘然離世。
門捷列夫攝于1897年
許多人無法相信阿倫尼烏斯的眼光,竟短淺地分辨不出元素周期表的偉大。
但只有他本人知道,早年門捷列夫曾批評過他的離解理論,現(xiàn)在恰好報那一批之仇。
盡管當年,阿倫尼烏斯曾深刻體會過權威們的排擠、打壓,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同樣的偽君子。
正如緬甸古老的傳說,勇士斬殺了惡龍,看著遍地的黃金竟也長出犄角和鱗片。
1909年,物理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摘得諾貝爾化學獎,這背后也有著阿倫尼烏斯的意志:
早年阿倫尼烏斯被打壓時,奧斯特瓦爾德曾給予他許多幫助,恰巧的是,同年被提名的物理化學家能斯特卻是他不死不休的死對頭。
最終,諾獎新秀奧斯特瓦爾德毫無懸念地戰(zhàn)勝了高票高人氣的能斯特。
倒霉的能斯特萬萬沒想到,他的化學獎竟因此推遲了12年到來。
奧斯特瓦爾德與阿倫尼烏斯
盡管阿倫尼烏斯在委員會有著巨大能量,但也不是沒有人能夠制衡他。
在同為評選機構的皇家科學院中,數(shù)學家米勒·塔夫*也是把握話語權的人物。
恰巧塔夫與阿倫尼烏斯是天生的冤家,什么都要對著干。
*注:米勒·塔夫被認為是傳說中諾貝爾的數(shù)學家情敵。
兩人之間最經典的戰(zhàn)役,是1910年物理學獎之爭。
這年,塔夫舉薦了法國數(shù)理物理學家龐加萊。
為了防止阿倫尼烏斯搗亂,他事先向世界各地出名的物理學家尋求提名支持。
隨后支持信如雪片飛往瑞典,龐加萊在這一年得票34票,離諾獎只是一步之遙。
龐加萊:你怎么能這樣
阿倫尼烏斯得知此事后,竟主動為龐加萊作報告,卻將其描述成一位數(shù)學專家。
他精準地拿捏皇家科學院元老們的心情,大家都不希望數(shù)學家得獎,34票提名霎時作了廢。
最終由阿倫尼烏斯提名,僅有一票的另一位候選人成為這一年的物理學獎得主。
不過麻煩事也是接踵而來,法國科學界得知此事,群起怒批他的惡行。
為了平息眾怒,阿倫尼烏斯又在暗里操縱,讓居里夫人獲得化學獎,除了1903年的物理獎,這已是她第二次得獎。
法國科學院受到補償后,不但熄了怒火,次年還給了阿倫尼烏斯一個外籍院士的頭銜。
居里夫人:真是讓人頭大
化學獎在他的操縱下,徹底變成了“阿倫尼烏斯覺得你不錯”獎。
就在第8屆諾獎時,物理學家盧瑟福竟也被他推上了化學獎的領獎臺,連盧瑟福都迷茫自己怎么會是化學家。
由此可見,如今化學獎總是由物理學家包攬,是有前因的。
盧瑟福:怎么回事
雖然他行事荒誕,不過他還無意間,幫助過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1905年聞名于世,此后便不斷被提名,卻始終不能上壘。
這是因為當年的瑞典科學權威們對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極為排斥。
眼科鼻祖、瑞典科學家古爾斯特蘭德曾說過:絕不能讓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哪怕全世界都支持他。
古爾斯特蘭德最著名的發(fā)明:檢目鏡
為表政治正確,阿倫尼烏斯親自為愛因斯坦做報道,卻不敢談其他科學家對相對論的肯定。
在瑞典科學界的不懈努力下,愛因斯坦始終被隔離在諾獎舞臺之外。
幸運的是,理論學家奧森找到了幫助愛因斯坦的方法:他在提名里避而不談相對論的偉大之處,只建議表彰其發(fā)現(xiàn)光電效應定律。
這方法巧妙,又能讓支持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們滿意,又不會撫了瑞典權威們的面子,阿倫尼烏斯頓時看清了其中門道。
在阿倫尼烏斯的變相支持下,愛因斯坦成為了1921年的物理學獎得主。
不過瑞典方面仍是表示,決不允許在頒獎禮上談及相對論的內容。
當然,盡管這對愛因斯坦不公平,但急需用錢的他真沒有理由拒絕這一大筆獎金。
頒獎結束,瑞典國王在宴會上聽愛因斯坦演講時,國王竟說想多了解一點相對論。
主持會議的阿倫尼烏斯大喜過望,順勢大談相對論的偉大之處。
心底恐怕默默地想,支持愛因斯坦的自己是多么的明智呢。
瞧見阿倫尼烏斯那段荒唐的諾獎歷史,多少讓人知道,諾獎的神圣也隱藏有黑暗。
慶幸的是,最終能夠登上頒獎臺的,即使是從物理學“跨界”到化學獎領獎的人,也都是在科學界登臨巔峰的學者。
也許是巧合,如今的化學獎已經很難找到與其內涵對應的化學家領獎。
倒是阿倫尼烏斯開的壞頭,無形中也給那些在自己的領域“跑偏”的物理學家、生物學家一個機會。
*參考資料
R.M. Friedman, 權謀:諾貝爾科學獎的幕后.
謝力, 發(fā)明家達倫為什么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網.
Robert N.Clark. Nils Gustaf Dalén(1869-1937): Inventor, Experimenter, Engineer, and Nobel Laureate[J].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2003, (8): 68-7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