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的首篇《關(guān)雎》一詩的首句“關(guān)關(guān)雎鳩”中的“關(guān)關(guān)”二字,歷來被注家解釋為“擬為鳥鳴”“雎鳩鳴聲”“關(guān)關(guān),和鳴聲”“雌雄相應之和聲也。”等等。對此,筆者通過探究產(chǎn)生了以下幾點疑問:① “雎鳩”是一種什么樣的鳥?② “關(guān)關(guān)”是否一定是雎鳩的叫聲?③ “關(guān)關(guān)雎鳩”的描寫是一種什么特點?
?、?“雎鳩”是一種什么樣的鳥?
《辭海》1979年版(縮印本)2012頁“雎鳩”條:“鳥名。《詩·周南·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毛傳:‘雎鳩,王雎也。’《爾雅·釋鳥》:‘鴡鳩,王鴡。’郭璞注:‘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好在江渚山邊食魚。’《禽經(jīng)》:‘王雎,雎鳩,魚鷹也。’”又1776頁“鶚”條:“動物名。亦稱‘魚鷹’。鳥綱,鶚科。雄鳥體長約50厘米,頭頂和頸后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縱紋,頭后羽毛延長成矛狀。上體暗褐,下體白色。趾具銳爪,趾底遍生細齒,外趾能前后轉(zhuǎn)動,適于捕魚。?;顒佑诮雍I。營巢于海岸或島嶼的巖礁上。”《淮南子·泰族訓》:“《關(guān)雎》興于鳥,而君子美之,為其雌雄不乖居也。”朱熹注《詩經(jīng)集傳》:“雎鳩,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鷖。今江淮間之。生有定耦而不相亂,耦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列女傳以為人未見其乖居而匹處者,蓋其性然也。”《康熙字典·亥集中·鳥部》“鳩”條:“……《嚴粲詩緝》左傳五鳩備見詩經(jīng),祝鳩鵓鳩也,四牡嘉魚之是也。鴡鳩關(guān)關(guān)鴡鳩之鳩是也。鳲鳩布谷也,曹風之鳲鳩是也。鷞鳩大明之鷹是也,鶻鳩鳥鳩非斑鳩小宛之鳴鳩,氓失桑葚之鳩是也。”
從以上資料大致可以知道雎鳩是一種鳩屬的水鳥,是魚鷹的一種。它羽毛褐白交雜,樣子剛健兇猛,是江河湖泊中魚蝦的大敵。雎鳩生活在水邊,常常成雙成對,雌雄伴侶固定。但以上的結(jié)論也告訴我們,雎鳩既然是魚鷹,而魚鷹卻是不喜歡鳴叫的。一是它的天性使然,二是它的生存機能要求它必須少鳴叫,否則它就會把魚蝦嚇跑而挨餓。雎鳩常常悄然無聲地兀立在水邊,用銳利的雙目緊緊地盯著水下的魚兒,隨時準備出擊。即便它有時會因為剛剛吞下了一條魚兒而發(fā)出一二聲快樂的歌唱,那也絕不會是朗朗的“關(guān)關(guān)”聲,而只會是咕咕咕的低鳴。因為鳩屬的鳥類的叫聲一般就是咕咕咕的聲音,譬如斑鳩、鴿等。那么,“關(guān)關(guān)雎鳩”之中的“關(guān)關(guān)”又作何解釋呢?
② “關(guān)關(guān)”是否一定是雎鳩的叫聲?
關(guān)字,《說文解字注·第十二篇·上》“關(guān)”字條:“以木橫持門戶也。通俗文作 晨引申之周禮注曰關(guān)畍上之門,又引申之凡曰關(guān)閉曰機關(guān)曰關(guān)白曰關(guān)藏皆是,凡立乎此而交彼曰關(guān),毛詩傳曰關(guān)關(guān)和聲也,又曰閒關(guān)設轄皃皆於音得義者也。”《康熙字典》“關(guān)”字條有:“《傳》關(guān)關(guān)和聲也。”朱熹注《詩經(jīng)集傳》卷一中有:“關(guān)關(guān),雌雄相應之和聲也。”《辭?!?979年(縮印本)283頁“關(guān)”字注釋中的第5條:“牽連;涉及。如:關(guān)聯(lián);關(guān)涉;息息相關(guān)。鮑照《代堂上歌行》:‘萬曲不關(guān)心,一曲動情多。’”
從以上資料至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關(guān)”字本義是門栓,是一根橫木(即門栓)持閉兩門(即門鼻),而“凡立乎此而交彼曰關(guān)。”二是“關(guān)”字有牽連、關(guān)涉的引申義,有互動互往的動態(tài)形像,是一個相互牽連的動作過程。由此是否可以得出下面的結(jié)論:關(guān)關(guān)二字在詩中的運用,主要是借用“關(guān)”字“和合、關(guān)聯(lián)”的引申義,以此形容雎鳩鳥相親相愛的情誼。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三·詩》:“鶴林吳氏《論詩》曰:‘興之體足以感發(fā)人之善心……注曰:興也。而比、賦不稱焉,蓋謂賦直而興微,比顯在而興隱也。朱氏又于其間增補十九篇,而摘其不合于興者四十八條,且曰:‘《關(guān)雎》,興詩也,而兼于比’”又:“格物之學,莫近于《詩》。‘關(guān)關(guān)雎鳩’,摯有別也。”朱熹注《詩經(jīng)集傳》:“摯字與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之辭也。”《辭?!?979年(縮印本)第286頁“興”字條,第2讀音第3例:“《詩》六藝之一。謂觸景生情,因事寄興。《詩·周南·關(guān)雎序》:‘四曰興。’孔穎達疏引鄭司農(nóng)云:‘興者,托事于物,則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關(guān)雎”是一篇托物起興的詩,而詩人所托之物就是互愛深摯的雎鳩,而雎鳩在人們眼中的主要印像是形影不離,且“不乖居”。詩人只能是睹物寄思起興,看見了相偎相依、成雙成對的雎鳩,而引發(fā)了憧憬以“窈窕淑女”為美好配偶的情思。詩人是不大可能一聽見鳥鳴就馬上想到自己的伴侶,從而發(fā)生感慨,聯(lián)想到愛情的天長地久的。當然,詩人可以先聽見鳥鳴然后馬上看見鳥,也可以先看見鳥然后馬上聽見了鳥鳴,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形體的觸動更能讓人心動神搖。此時此刻的詩人也一定會首先去描寫雎鳩依依溫存的樣子而把鳥的鳴叫放在其次。這樣的推想也才能符合《詩經(jīng)》中詩歌創(chuàng)作所著重運用的修辭手法——“興”。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鄒曉麗先生在《傳統(tǒng)音韻學實用教程》一書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講述古文獻通假借的重要性時,以《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睢》作為第九例列出,她說道:“《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的本義,是‘聚斂也’(《說文》)。以此本義無法解通此句。事實上,在這里,逑是‘雔’的通借字。雔,金文作二鳥求偶時相向?qū)Q之形,表配偶義?!墩f文》:‘雔,雙鳥也。’所以此句應解為‘君子的好配偶’。逑,群紐幽韻;雔,禪紐幽韻。二字疊韻,故可通借。”這一段話,從古文字的形、義、聲、這一角度,通過對“雔”字的闡釋,雖然間接卻是有力地證明了“關(guān)關(guān)”二字的表現(xiàn)是重在形偶而非為聲音的基本意義。
總之,在“關(guān)雎”篇里的“關(guān)關(guān)”,雖然可以釋為雎鳩的叫聲,但不能不說是非常勉強。“關(guān)關(guān)”只有釋為成雙成對或者相親相近,才是對詩句所要表達的詩意較為準確的理解。“相親相近的雎鳩鳥啊,成對地依偎在河邊的沙洲旁。美麗嫻靜的姑娘啊,正是有情君子的好配偶。”這樣的解譯對不對呢?如果沒有錯誤,那么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小問題,很可能就引出了一個《詩經(jīng)》創(chuàng)作上的重要特征——“關(guān)關(guān)雎鳩”的描寫手法到底是不是一種規(guī)律呢?
③ “關(guān)關(guān)雎鳩”的描寫是一種什么特點?
《詩經(jīng)》一書中共有184首詩歌在668處運用重言的描寫手法組詞造句(含一詩中或幾首詩中重復的)。而其中用重言描寫聲音的有53首76處,這中間重言之詞的用法基本與“關(guān)關(guān)”句一致的17處(含關(guān)關(guān)句),句法完全一致的4處(含關(guān)關(guān)句)。除關(guān)關(guān)句外,其它的三句為:“交交黃鳥”(國風·黃鳥)、“嘽嘽駱馬”(小雅·四牡)、“營營青蠅”(小雅·青蠅)。三句中“交交”、“嘽嘽”、“營營”在詩中歷來多是作為象聲詞來注釋的,然而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先說“交交”?!墩f文解字第十·下》:“交,交脛也,從大象交形,凡交之屬皆從交。”《說文解字注·第十篇·下》:“交,交脛也。交脛謂之交,引申之為凡交之稱,故爻下曰交也,烄下曰交木然也,爻火攵交灼木也,木省下曰木參交,以枝炊竹奧者也,衿下曰交衽也,凡兩者相合曰交皆此義之引申假借耳,楚茨傳東西曰交,邪行曰辶昔,辶昔字之假錯。小雅交交桑扈,箋云交交猶佼佼飛往來皃,而黃鳥小宛,傳皆曰交交小皃,則于本義不同,蓋方語有謂小交交者。”《康熙字典·子集·上》“交”字條:“交,古文,[小爾雅]俱也,[廣韻]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又友也,[易繋辭]上交不諂下交不瀆,[禮郊特牲]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又交交鳥飛貌,[詩秦風]交交黃鳥……”
再說“嘽嘽”?!墩f文解字注·第二篇上》:“嘽”字條:“嘽,喘息也,小雅傳曰嘽嘽喘息也,馬勞則喘息。一曰喜也,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注,嘽寬綽貌,從口單聲,詩曰嘽嘽駱馬,證前一義。”《辭海》1979年(微縮本)第749頁,“嘽”字條有三義:“(一)喘息貌,(二)和樂貌,安舒貌,(三)眾盛貌。”
最后看“營營”?!墩f文解字注·第三篇·上》“營”字條:“小聲也,小上當奪營營二字,營詝小聲也,詩曰營營青蠅,小雅文,毛詩作營營,傳曰營營往來貌,許所稱蓋三家詩也。”《康熙字典·巳集·中》“營”字條:“[說文]市居也,從宮熒省聲,又[玉篇]度也,[廣韻]造也,又[詩小雅]營營青蠅,[傳]營營往來貌。”《辭?!?979年(微縮本)第1626頁“營營”辭條:“往來不絕貌?!对?#183;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毛傳:‘營營,往來貌。’按朱熹集傳釋為‘往來飛聲。’”
總之,從以上關(guān)關(guān)、交交、嘽嘽、營營四個重言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來看,主要的詞性都是用來形容一種動態(tài)之“貌”的,當它們與一個單純的名詞組合并放在名詞之前時,一般情況是不用引申義的,也就是說并不當作一個象聲詞用。運用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的“興”的原則來檢驗,“關(guān)關(guān)”就應該釋為成雙成對之類的意思,“交交”就應該釋為飛來飛去之類的意思,“嘽嘽”就應該釋為氣喘噓噓之類的意思,“營營”就應該釋為亂飛亂撞之類的意思,而它們都不應該理解為聲音,這種認定看起來似乎是小事,其實并不簡單,因為有偏差地理解詩句,不僅不能真正欣賞到詩歌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膚淺的學習勢必造成對生命的最大浪費。同時,也極不利于學習研究祖國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
這樣對幾個重言詞定義,到底準確與否,從每首詩的內(nèi)容來分析一下,應該是一個更有力地證明?!蛾P(guān)雎》一篇,是一首情歌,聞一多《風詩類鈔》說:“《關(guān)雎》,女子采荇于河濱,君子見而悅之。”一個男子在河邊見到了自己心儀的女子,他要千方百計地去追求,向往著能像眼前水中沙洲上那成雙成對的雎鳩一樣和“窈窕淑女”結(jié)成相親相愛的伴侶。如此的心態(tài)僅僅靠聽聽鳥叫的聲音是迸發(fā)不出如此激情的,詩人必須是親眼目睹了纏綿的動態(tài)物像,才能夠觸景而生情,才會自然而然地借助美妙的詩句把自己的感情宣泄出來。在這里,“關(guān)關(guān)”釋為“對對”當然比“鳥鳴”更為恰切了。
以此類比,《黃鳥》詩的作者以悲憤心情控訴統(tǒng)治者用人殉葬的罪惡。該詩是以黃鳥的驚恐亂飛凄凄悲鳴起興的,面對那悲天愴地愿以己身相贖的激越之情,黃鳥的叫聲是何等的零落和脆弱,這時候只有驚恐紛亂,才能更好地代表詩人要在詩歌中吶喊出來的無力無助的怨恨和出自肺腑的哀傷。驚恐亂飛自然比鳥鳴更準確更精當。
《四牡》和《青蠅》不用細說,只看詩中原釋義就可明白。“嘽嘽”是喘息貌,就是喘息的樣子。詩人以壯馬拉車不停蹄地奔走在漫長曲折的大道上起興,引出了長年公差在外,忙碌勞累不得與家人團聚的傷感之情。駕車的人又何嘗不是“嘽嘽”的樣子呢。“營營”是往來貌,就是亂飛一團的樣子,歐陽修《詩本義》曰:“詩人以青蠅喻讒言,取其飛聲之眾可以亂聽,猶今謂聚蚊成雷也。”王先謙《詩古家義集疏》則考證說:“《易林·豫之困》:‘青蠅集藩,君子信讒。傷賢害忠,患生婦人。’據(jù)此,《齊詩》為幽王信褒姒之讒而害忠賢耳。”帝王疏遠君子,小人自然會象蒼蠅一樣圍聚在帝王的身邊,嗡嗡一團,烏煙瘴氣,讓正直之士有口莫辯,有志難伸,無時不為這種讒人成堆的現(xiàn)像憤懣不平。詩人是以青蠅成群上下亂飛的樣子來起興的,因此,“營營”釋為亂飛的樣子更能開啟詩的真意于世人。
如上面所言,“關(guān)關(guān)”等幾個重言詞是不應該釋為聲音的,然而《詩經(jīng)》中重言詞形容聲音的有13處(不含關(guān)關(guān)等四組,13處中有三組為重復的詞或句子),它們功用是否也一如“關(guān)關(guān)”等幾個詞一樣呢?答案是否定的。問題的關(guān)鍵在組詞的方式。如:“喓喓草蟲”“習習谷風”“肅肅鴇羽”“翙翙其羽”四組中的“草蟲”“谷風”“鴇羽”“其羽”都是復合名詞,它們很明白地就表示出了前面的詞是自己發(fā)出的聲音,而不是一種什么狀況的樣子。再如:“雝雝鳴雁”“坎坎伐檀”“坎坎鼓我”(應為“坎坎我鼓”)、“蕭蕭馬鳴”“呦呦鹿鳴”“嘒嘒管聲”六組中的“鳴雁”“伐檀”“鼓我”“馬鳴”“鹿鳴”“管聲”都有了明確的發(fā)聲動作或指向,限定了前面的重言詞只能是聲音的釋義,而根本不會產(chǎn)生歧義。
綜上所述,至少可以明白,在《詩經(jīng)》中:
?。ㄒ唬?創(chuàng)作方法以“興”為主而兼“比”的詩歌,其中的象聲重言詞首先應考慮解譯為修飾名詞的狀貌,而不是聲音。
?。ǘ?詩歌中以重言詞純粹寫聲音的,其限定的名詞一定是一個復合詞,而不會是單純詞。
?。ㄈ?《詩經(jīng)》保留了人類在初古時期口頭語言的真實情況,大量雙聲、迭韻、重言詞的運用是古人類口頭語言的明顯特征,詩歌中把人間流傳的比較散亂的重言詞嚴格按照語法規(guī)律排列組合,顯示出了一種經(jīng)過認真整理的痕跡,這一點,不僅僅是周官采詩成集的一個有力旁證,更為重要的是,語言的修整和規(guī)范告訴世人,《詩經(jīng)》中語言運用的成熟,昭示著華夏民族的社會文化遠在三千年前,就已經(jīng)擺脫了思維意識初始的混沌狀態(tài),而擁有了較為高級的文明?!对娊?jīng)》一書無論在編定成集之前經(jīng)過了多少曲折,但最終是經(jīng)一人之手而告成的,是一人而集眾人之大成的。至于此人是否一定為孔子,那是另外的話題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