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方藥組成及劑量: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干姜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炙甘草二兩。
方中柴胡、黃芩取小柴胡湯之意,疏利肝膽;干姜、炙甘草取理中湯之意,溫中健脾;另有桂枝配干姜溫中祛寒,配甘草溫助心陽;再加牡蠣、天花粉以益陰軟堅。
諸藥合用,奏和解少陽,溫化水飲之功。
對于本方在《傷寒論》中的條文解釋,可看文章:傷寒論第147條淺析。
劉老常以此方治療肝病,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受損,谷丙轉(zhuǎn)氨酶增高,慢性乙型肝炎等。
《金匱要略》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dāng)先實脾”,故治療肝病的同時要顧護脾胃。
臨床中,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多數(shù)轉(zhuǎn)為脾寒,最后由脾及腎,出現(xiàn)肝硬化腹水。
所以在治療肝病過程中,脾虛寒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肝炎患者最初辨證為肝膽濕熱,肝病及脾,致使脾氣稍微受損,此時若患者再服苦寒藥物或飲食不節(jié),將致脾胃虛寒,疾病加重。
后期肝膽濕熱漸轉(zhuǎn)為脾胃濕寒,可見面色萎黃或晦暗發(fā)黑、便溏、不欲食;又因少陽郁熱未去,又見口苦、口渴、心煩等癥。綜上所述,膽熱脾寒,上熱下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湯,肝脾同治。
劉老運用此方時,多原方使用,較少加減,僅用量調(diào)整。
柴胡一般用14g,陰血不足則減量;脾胃虛寒則需溫中,桂枝、干姜用至10-12g,黃芩當(dāng)少用,4-6g為宜;天花粉可益陰軟堅,一般用至10g,患者陰津不足則加至12-15g。
柴胡桂枝干姜湯效果極好,患者服用3-5劑后,腹脹、脅痛會緩解,但脾胃虛寒非一日之功治愈,需要長期守方治療。
劉老在運用本方時,見脾虛者,加黨參、黃芪;見背痛者,加重桂枝劑量溫通經(jīng)脈,助其陽氣;見小便短少,則加茯苓、豬苓;若肝膽濕熱明顯,則加入少量茵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