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還記得前面步兵方陣?yán)锾岬接④娫谖靼嘌涝庥龇ㄜ婒T兵的戰(zhàn)例,上圖即為后人根據(jù)當(dāng)時情況創(chuàng)作的水彩畫。遠(yuǎn)處背景是排好的英軍方陣,近處可看到倒斃的英軍。畫中揮刀者為法國第二驃騎兵團的騎手,持長矛者為第七波蘭槍騎兵團騎手。
(一)騎兵的組成和類型
隨著拿破侖時代軍隊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騎兵的比例是呈下降趨勢的。馬爾伯勒公爵(17世紀(jì)末18世紀(jì)初的英軍將領(lǐng))的軍隊里騎兵的比率在20%到40%之間。威廉大帝的騎兵也占到總兵力的23%到42%。相比之下,在拿破侖的大軍團中,高峰時的騎兵只占總兵力的23%。遠(yuǎn)征俄國后期,由于缺乏補給,騎兵只有可憐的5.2%。在西班牙的歷次戰(zhàn)役中,惠靈頓的英軍騎兵只保持在平均12%的水平。
當(dāng)時的騎兵可以粗略的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兩大類。進(jìn)一步細(xì)分則包括:胸甲騎兵(Cuirassier);火槍騎兵(Carabinier:這個詞直譯應(yīng)該是“卡賓槍手”,早期騎兵中只有此類騎兵裝備火槍,因此得名??墒牵搅四闷苼鰰r期,騎兵基本都有火槍,并非此類騎兵獨有,所以我不知這么翻譯是否恰當(dāng),還請大家?guī)兔?;龍騎兵(Dragoon);驃騎兵(Hussar);獵騎兵(Chasseur);槍騎兵(Lancer);俄國哥薩克(Cossack)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下面讓我們逐一看看這些類型的騎兵。
重騎兵:
顧名思義重騎兵的騎手和馬匹較之于輕騎兵都要高大強壯一些。早期的拿破侖胸甲騎兵甚至要求身高在1.8米之上,而其所用馬匹只限于諾曼第地區(qū)的某一強壯品種(具體情況不祥)!重騎兵是戰(zhàn)場上的重要突擊力量,用于突破敵方陣線弱點;給已經(jīng)動搖的敵方以毀滅性打擊。有鑒于此,當(dāng)時各國軍隊都很少委派重騎兵從事戰(zhàn)場沖殺以外的任務(wù)。重騎兵包括:胸甲騎兵、火槍騎兵,以及英軍的龍騎兵。
胸甲騎兵:明顯特征是騎手配有胸甲。胸甲由前后兩片甲板組成,主要材料是鐵,搭扣和鉚釘為黃銅(法軍),由皮帶連接,表面拋光。關(guān)于胸甲的重量我查了很多資料竟然沒有結(jié)果!后來看了蕭十一郎版主的“神的力量”的帖子才知約為8公斤(不知版主能否給出出處)。當(dāng)時歐洲大陸各國都有胸甲騎兵的建制,只有英國直到滑鐵盧戰(zhàn)役之后才引入胸甲騎兵。關(guān)于是否使用胸甲,一直存在爭議。毫無疑問,胸甲的主要優(yōu)點是對于步槍槍彈有一定的防護(hù)作用,提高了騎兵的生存能力。此外,拋光的胸甲可以起到一定的心里震懾作用。缺點是厚重的胸甲對于人員和馬匹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因此供給胸甲騎兵的開銷也就遠(yuǎn)大于其他類型的騎兵。而且一旦失去坐騎,笨重的胸甲騎兵就會變得寸步難行。除了胸甲,胸甲騎兵還配備頭盔。法軍頭盔也是鐵質(zhì),下部環(huán)繞毛皮,頂部配以黃銅的隆起頭飾,輔以馬的鬃毛。大家可以參看第一帖里“滑鐵盧”那副圖,圖中沖向英軍的法軍騎兵就是胸甲騎兵。
下圖:為ghost-ss兄提供的法軍胸甲騎兵圖
還是法國胸甲騎兵
下圖:ghost-ss兄提供的奧軍胸甲騎兵圖
火槍騎兵:基本為法軍獨有。奧地利曾經(jīng)有過兩個團的火槍騎兵,1798年改編入胸甲騎兵。尼德蘭這個小國在滑鐵盧戰(zhàn)役時也有火槍騎兵的建制。早期法軍火槍騎兵只配備熊皮帽和制服(類似近衛(wèi)騎乘擲彈兵),直到1809年,拿破侖為了減少這支精銳騎兵的傷亡,命令其裝備頭盔和胸甲。盡管初期沒有胸甲,火槍騎兵卻一直被當(dāng)作重騎兵使用,僅有的兩團總是和胸甲騎兵編在一個師里?;饦岒T兵的頭盔和胸甲表面鍍有黃銅,軍官鍍紫銅,以區(qū)別于胸甲騎兵。頭盔頂部,沒有鬃毛,代之以猩紅色的冠。
下圖:法軍1809年以前的火槍騎兵
1809年以后的法軍火槍騎兵
當(dāng)時的胸甲和頭盔
下圖:尼德蘭火槍騎兵
龍騎兵:早期的龍騎兵是一種騎馬的步兵(mounted infantry),逐漸演變?yōu)轵T兵的一種。拿破侖時代,龍騎兵的情況較為復(fù)雜。由于沒有胸甲騎兵,龍騎兵在英軍中便是重騎兵的一種(另兩種都是近衛(wèi)部隊:Life Guard 和 近衛(wèi)龍騎兵)。除了龍騎兵,英軍還有“輕龍騎兵”(Light Dragoon),作為輕騎兵的一種。而在俄,奧,普等國,龍騎兵都被認(rèn)為是輕騎兵。法國就更難說清楚,手頭的幾本書有的認(rèn)為法國龍騎兵是重騎兵,有的認(rèn)為是輕騎兵。但是,比較權(quán)威的幾個作者認(rèn)為法軍的龍騎兵是單獨的一類。我也比較傾向于這種說法。毫不夸張地說,龍騎兵就是法軍中的“多用途兵種”。除了輕、重騎兵慣常的追擊、偵察、掩護(hù)交通線、沖擊敵陣等任務(wù)以外,拿破侖復(fù)古地利用龍騎兵下馬作戰(zhàn)。這就綜合了騎兵的機動力和步兵的火力,頗有點“摩托化步兵”的味道。更為夸張的是,1805年法軍竟然編組了若干“徒步龍騎兵”(Foot Dragoon)團,目的是渡海登陸英國后利用英國的馬匹!各國龍騎兵的使用方法不盡相同,裝束也有差別。法、奧、俄等國的大部分龍騎兵都裝備頭盔,盔頂或為鬃毛或為冠。英國龍騎兵或配備頭盔或配熊皮帽,輕龍騎兵為普通筒式軍帽。普魯士和一些小國的龍騎兵則配備普通軍帽。
法國龍騎兵
ghost-ss兄提供的奧軍龍騎兵圖
英軍龍騎兵:紅色制服為龍騎兵,藍(lán)制服為輕龍騎兵
ghost-ss兄提供的俄軍龍騎兵圖
普魯士龍騎兵
輕騎兵:
對人員馬匹的要求相對低一些。比如,奧軍中的匈牙利驃騎兵要求騎手身高1.68米以上,馬高1.48米左右。輕騎兵由于沒有厚重的護(hù)甲,加之騎手較輕,機動力要高于重騎兵。因此,除了戰(zhàn)場任務(wù)以外,輕騎兵更多地從事偵察、追擊、掩護(hù)交通線等任務(wù)。輕騎兵主要包括: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和哥薩克。
驃騎兵:是當(dāng)時歐洲各國騎兵共有的一個輕騎兵類型。Hussar這個詞源于拉丁文cursarius,意為入侵者或襲擊者(Raider),尤指巴爾干北部地區(qū)出現(xiàn)的強盜。后來被匈牙利的馬札爾人(Magyar)借用來稱呼輕騎兵。驃騎兵以服飾華麗著稱,他們喜歡通過讓人眼花繚亂的制服顏色、編織方法、花紋、頭飾、花邊等等方式區(qū)別于其他騎兵。明顯的標(biāo)志是左肩垂下的斗篷式短外衣,這種服飾源自馬札爾地區(qū)的突厥部落。另外由于驃騎兵的服飾緊身,沒有口袋,存放貼身物品的儲物袋就成了驃騎兵的另一特征。儲物袋系于武裝帶上,自然下垂,通常配有各種裝飾圖案。華麗的外表加上騎兵原本放蕩不羈的游俠作風(fēng)使得驃騎兵在私生活上往往風(fēng)流成性,不拘小節(jié)。
法國驃騎兵請大家參看題圖
下圖:英軍驃騎兵 注意看其斗篷式短外衣
ghost-ss兄提供的奧軍驃騎兵圖 注意斗篷不見了 這是因為穿在身上了[mood63]
大家應(yīng)該很容易發(fā)現(xiàn)領(lǐng)子和袖口都是毛邊的啦
普魯士驃騎兵 更明顯了 馬上的人穿著 馬下的人披著
下圖:漢諾威驃騎兵
獵騎兵:又是法國獨有。1779年,法軍中第一次有了獵騎兵的建制。拿破侖時期,獵騎兵成為法軍輕騎兵的主力。相比驃騎兵,獵騎兵的服飾較為簡單,價格便宜,所以也就利于擴編和補充。即便如此,到1815年法國獵騎兵仍有至少18種軍帽在不同的騎兵團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一套近衛(wèi)獵騎兵的上校軍裝是拿破侖最為鐘愛的服飾之一。
下圖:法軍獵騎兵
槍騎兵:一度被法軍認(rèn)為是過時的騎兵類型。英國也一直沒有槍騎兵的建制。而奧軍1792年時保有6個團的槍騎兵,1805年時仍有3個團。普、俄兩國在整個拿破侖時代也都一直有槍騎兵存在。上述三個國家稱槍騎兵為Uhlan,而非Lancer。拿破侖在1807年波蘭戰(zhàn)役期間被波蘭槍騎兵的戰(zhàn)斗力所吸引,遂招募4個中隊的波蘭自愿人員編入近衛(wèi)騎兵。1809年改編為近衛(wèi)軍波蘭槍騎兵團(近衛(wèi)第一槍騎兵團)。1810年又組建近衛(wèi)軍荷蘭槍騎兵團(Dutch Lancer:近衛(wèi)第二槍騎兵團)。因為其制服上衣顏色純紅,又名“紅色槍騎兵”(Red Lancer)。1811年,因槍騎兵的表現(xiàn)出色,又進(jìn)一步將6個團的龍騎兵轉(zhuǎn)型為槍騎兵。關(guān)于槍騎兵的作用也一直存在爭議。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步兵方陣。法軍槍騎兵所用長矛長2.7米,長于任何上刺刀的步槍,因此如果不被子彈擊中,槍騎兵能夠先攻擊到方陣內(nèi)的步兵。缺點是:槍騎兵不適于樹林等復(fù)雜地形上的偵察、警戒任務(wù),失去了部分輕騎兵應(yīng)有的功能。而且,槍騎兵需要進(jìn)行更多的訓(xùn)練。由于與對方騎兵近戰(zhàn)時長矛過于笨拙,槍騎兵須換用馬刀,所以除了掌握長矛的使用技巧,槍騎兵還要熟練使用馬刀。曾有回憶錄記載槍騎兵要進(jìn)行55種不同的訓(xùn)練項目,22種對付騎兵,18種對付步兵,還有15種基本訓(xùn)練!
法軍的波蘭槍騎兵,請大家參看題圖
下圖:法軍龍騎兵改編的槍騎兵
普魯士槍騎兵
奧軍槍騎兵(只有黑白的了大家將就一下吧)
哥薩克:俄國獨有。類似槍騎兵,主要武器也是長矛。但被俄國視為非正規(guī)部隊(Irregular Light Cavalry)。哥薩克的具體情況我了解不多,記得古代區(qū)有過這方面的帖子大家參看吧!
下圖:ghost-ss兄提供的哥薩克
下圖:是一張比較有趣的圖。圖中為哥薩克對抗法軍槍騎兵,可是兩個人的長矛全都丟棄了,短兵相接長矛變得毫無用處。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國騎兵的組成情況。由于各國騎兵編制一直在變化,在這里我只考察某一時間段的大概情況,主要是讓大家對各類騎兵的比率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并不求全。騎兵“中隊”(Squadron,不知直譯是否恰當(dāng)?)是拿破侖時期各國騎兵的基本單位,相當(dāng)于步兵的“營”。中隊通常下設(shè)兩個連,每連約有72~120人。法軍騎兵團通常由3、4個中隊組成,個別龍騎兵或輕騎兵團會有5個甚至8個中隊。理論上,法國重騎兵團大概有官兵800~960人,龍騎兵和輕騎兵團約為1000~1200人。但是實際上,很少有部隊達(dá)到這個上限。在滑鐵盧,法軍騎兵團平均只有400多人!通常兩個法軍騎兵團組成一個騎兵旅,旅上面為騎兵師,進(jìn)而組成騎兵軍。除了獨立的騎兵軍,各步兵軍會配有一個師(或旅)的龍騎兵或輕騎兵。拿破侖騎兵的鼎盛時期(1809~1812年)共有:14個團的胸甲騎兵;兩個團的火槍騎兵;30個團的龍騎兵(后有6個轉(zhuǎn)為槍騎兵);13個團的驃騎兵;30個團的獵騎兵;9個團的槍騎兵。英軍騎兵團通常由三個中隊組成,每團人數(shù)在450人左右。三個團組成一個騎兵旅,有的騎兵旅歸屬于某個騎兵師,有的作為獨立單位,自由配備,臨時編組。英軍騎兵規(guī)模較小只有20個團,其中有7個團的重騎兵和13團的輕騎兵,通常與幾個小盟國的騎兵混編。奧軍騎兵團的編制較大,通常有6到8個中隊,每中隊130~150人。奧軍胸甲騎兵和龍騎兵團基本保持在1000人左右,驃騎兵和槍騎兵團有1300到1500人,所以盡管騎兵團數(shù)量較少,奧軍的騎兵規(guī)模并不小。1805年,奧軍共有8個團的胸甲騎兵;6個團的龍騎兵;6個團的Chevauxleger(奧軍特有,但實際上與龍騎兵并無明顯區(qū)別);12個團的驃騎兵;3個團的槍騎兵,加上匈牙利驃騎兵,總?cè)藬?shù)達(dá)5萬8千人。普軍騎兵團由2到4個中隊組成,每個中隊100到150人。1813年普軍有正規(guī)騎兵36個團,其中4個團的近衛(wèi)騎兵;4個團的胸甲騎兵;8個團的龍騎兵;12個團的驃騎兵;8個團的槍騎兵,共12800人。除此之外,普軍還有18000人的非正規(guī)輕騎兵(Landwehr)。手頭沒有俄軍騎兵編制的細(xì)節(jié),只知道1812年俄軍共有:6個團的近衛(wèi)騎兵;8個團的胸甲騎兵;36個團的龍騎兵;11個團的驃騎兵,5個團的槍騎兵。此外還有近3萬人的哥薩克。
[ 本帖最后由 長河落日 于 2008-3-30 11:2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