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生為了達到他們通經(jīng)致用的目的,對漢唐經(jīng)學體系加以改造,以適應當時現(xiàn)實社會的需要。他們主要采取兩種辦法來突破漢學的藩籬,以構建宋學:一是著重從義理的角度對五經(jīng)重新闡釋;一是在五經(jīng)之外,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了四書的新體系。所謂“四書”,就是《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再加上《論語》《孟子》兩部書。宋儒認為,四書是研究五經(jīng)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對四書特別留意。據(jù)顧宏義先生考證,宋代就有四書類著作783部。其中,朱熹所撰《四書章句集注》,奠定了四書的經(jīng)典地位。元代延祐時,朝廷將《四書章句集注》勒為功令,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自此以后,四書成為士子的必讀書,而四書學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明代的官修目錄《文淵閣書目》就已經(jīng)開始將四書單列一類。
到了民國時期,狂飆突進,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加上東鄰日本因?qū)W習西方文化而崛起,迫使中國知識分子積極學習西方文化,變法圖強,開啟民智。而這同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之受到了外來的西方文化思潮的強烈沖擊。雖然這個沖擊是前所未有,但是還有一些學者出于這樣那樣的目的,為往圣而繼絕學,保存國粹,延續(xù)文脈。四書學領域也是如此,有諸多著作出版,學術上也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著名出版家沈知方約請蔣伯潛注解的一部《四書》讀本,就是中比較有特色的一部。
紹興人沈知方在上海先后與人合作創(chuàng)辦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又一手創(chuàng)辦世界書局、廣智書局等,“其中茹苦含辛,垂成而敗者不知凡幾”,“無不立業(yè)于艱困之際,成功于奮勤之中”。(沈知方《四書新解·刊行序》)當時的社會背景,加上這份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令他“回味《四書》中一二語,遂覺無不深中肯綮,可見圣賢救世之心,發(fā)為言論,垂訓萬古,非無故也”(沈知方《四書新解·刊行序》),因此,他請同鄉(xiāng)王緇塵為他講授《四書》,王緇塵“即理而求其證,即事而為之喻,理或深入,言則淺出”(沈知方《廣解四書讀本序》),沈知方遂將其中的《論語》部分先行出版。之后,又請胡行之校訂《大學》部分、蔡丏因《中庸》部分、董文校訂《論語》部分、朱劍芒和胡山源校訂《孟子》部分,匯成《廣解四書讀本》,共5冊,“以白話為解釋,以近事為譬喻,深入淺出,如文以釋,如理以解”,可以“活讀之而活用之”。該書于1936年由世界書局出版,影響頗廣,所以當年就一版再版。1938年,蔣伯潛因國難而避居滬上,沈知方又以請他修訂此書。其時,“無故籍可資參考,僅就平時記憶所及,采漢宋諸家之說,繹述朱注,間亦為之補正”,又請蔡冠洛“為之校閱補苴”。(蔣伯潛《四書新解·蔣序》)因蔣氏用語體文撰寫,故而稱《語譯廣解四書讀本》,于1941年由啟明書局出版。而彼時,沈知方已下世兩年了。
蔣伯潛注解的這部《語譯廣解四書讀本》,共7冊,其中《大學》《中庸》1冊、《論語》2冊、《孟子》3冊、《分類四書》1冊。此書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藍本,注意吸收歷代注釋中可取之處,對容易產(chǎn)生誤解的地方加以辨析,并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用淺顯直白的語言揭示出《四書》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深切于人倫日用。呂思勉為本書題字,認為本書“足為后學津梁,即曾經(jīng)熟誦者,亦資印證”,準確地揭示了本書的學術特色和價值。
近幾年來,頗有學者注意到本書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有幾家出版社或重新整理,或影印出版,以滿足學界和社會的需要。然而,已經(jīng)出版的幾種均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足之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新近改以《四書新解》之名,用簡體字出版,可以滿足不同群體讀者的需求。同時,刪去了原書天頭所附的《四書章句集注》和末尾的《分類四書》,并對原版錯訛加以訂正,可謂后出轉精。
《四書新解》(全2冊)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定價:78.00 元
古籍新書報
ID:gujixinshubao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