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 甫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蘅塘退士編選了《唐詩三百首》,他在序里說明編選的目的:“世俗兒童就學(xué),即授《千家詩》,取其易于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抬,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鳎瑩衿溆纫?,每體得數(shù)十首,共三百余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xí)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yuǎn)勝耶?”就是看到當(dāng)時的兒童讀本《千家詩》編得不好,一是選得不好,工拙莫辨;二是體裁不完備,只有近體詩,沒有古體詩;三是唐宋混雜,殊乖體制。因此選《唐詩三百首》來代替它,只作家塾課本,不作為“藏之名山、傳之其人”的著作,所以連自己的姓名也不署,只稱蘅塘退士.
可是這書一出,“風(fēng)行海內(nèi),幾至家置一編”(四滕吟杜主人語,見中華本《唐詩三百首》)。到道光時,有章燮給它作注,有陳婉俊(女)給它作補注,寫了凡例。當(dāng)時著名的學(xué)者姚瑩雖然替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注》寫了序,還是看不起這部書,他的序里根本不提蘅塘退
士,甚至不提《唐詩三百首》,只說“見其案頭有補注唐詩”。到光緒元年(1875)張之洞編《書目答問》,自稱“為告生童而設(shè),非是著述”,但對這部“風(fēng)行海內(nèi),幾至家置一編”的書還是看不起,在他的書目里沒有列入。直到1920年,大東書局刊印張萼蓀評注《唐詩三百首》,還稱蘅塘退士,不知他的姓名。到1959年刊行陳婉俊補注《唐濤三百首》,才在《點校說明》里指出編者孫洙,江蘇無錫人,清乾隆十六年進士。到1980年金性堯同志的《唐詩三百首新注》出版,才從《粱溪詩抄》和《名儒言行錄》里輯錄到孫洙的簡史。這樣一位長期不為人所知的編者,編了這部他自己也井不看重而長期破人看不起的《唐詩三百首》,卻把從唐朝到清朝所有大家或名家的唐詩選本包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選唐詩》都拋在后面,而成為最風(fēng)行的唐詩選本,究竟為什么,這是值得探討的。
唐詩的選本,在《唐人選唐詩》里就有十種,選者象元結(jié)、殷瑤,令狐楚、姚合、韋莊等,他們的聲名郡比孫洙大得多,有的還是唐代著名詩人。以唐代著名詩人來選當(dāng)代的詩,為什么選不過孫洙呢?這還可以說,唐詩中的名篇還沒有經(jīng)過時間考驗,不容易識別。象在《唐人選唐詩》里,九種選本都沒有選杜甫詩,只有《又玄集》選了七首律詩,對杜甫的古詩一首未選。宋以后的各種選本,直到沈德潛的《唐詩別裁》,他們的選奉為什么也都遠(yuǎn)不如《唐詩三百首》的風(fēng)行呢?紀(jì)昀在《御選唐詩》的提要里有一段話,可以說明問題;“元結(jié)尚古淡,《篋中集》所錄皆古淡;令孤楚尚富贍,《御覽詩》所錄皆富贍;方回尚生拗,《瀛奎律髓》所錄,即多生拗之篇r元好問尚高華,《唐詩鼓吹》所錄,即多高華之制。蓋求詩于唐,如求材于山海,隨皆取給,而所取之當(dāng)否,則如影隨形,各肖其人之學(xué)識。自明以來,詩派屢變,論
唐詩者亦屢變,各持偏見,未協(xié)中聲?!?/p>
這里指出選詩的有的偏重于選一種風(fēng)格的詩,象或偏重選古淡的,或偏重選富麗的,或偏重選高華的。這樣的選本自然不能代表唐詩多方面的成就。還有一類選本,是反映了選者對唐詩的評價的,象高檬的《唐詩品匯》。它把盛唐詩分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初唐詩稱為正始,中唐詩稱為接武(步),晚唐詩稱為正變、余響。這樣分,就特別推重盛唐。這種看法,給李夢陽、何景明等造成“詩必盛唐”的主張,它的流弊是摹仿盛唐而流為膚廓,竟陵派選《唐詩歸》來糾正這種膚廓,偏向幽渺,它的流弊是幽詭,到王士禛選《唐賢三昧集》,標(biāo)舉神韻,想救崇尚宋詩的質(zhì)直的流弊,又偏于空疏。這樣用選本來救弊,來宣傳一種文學(xué)理論,還是偏在一方面,不能反映唐詩多方面的成就。到沈德潛選《唐詩別裁》,除“大家名家而外,即旁蹊曲徑”。也選,不論“正變盛衰”都選,不偏于神韻,要求選得全面。不過他主張“去鄭存雅”,鄭指浮靡。因為他要選雅音,所以他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出的初選本,初唐不選王楊盧駱的歌行,中唐不選白居易的諷諭詩,張籍王建的樂府詩,李賀詩,晚唐不選李商隱的無題詩。大概認(rèn)為這些詩不夠典雅,或不免浮雕淺露。后來經(jīng)過讀者的提意見,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出重訂本作了補選,除無題詩外,原來不選的幾種詩都選了,大概他認(rèn)為無題還是屬于浮靡的詩,還是不選。
到孫洙選《唐詩三百首》,既不要偏重某一種風(fēng)格,也不要用選本來挽救詩風(fēng)的流弊,更不要用選本來宣揚自己的文學(xué)觀點。他選詩的標(biāo)準(zhǔn),“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就當(dāng)時廣泛傳誦的詩篇中去選,也就是就廣大讀者所喜愛的詩中去選,不專憑自己的喜愛來選,這樣的選本自然會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它的風(fēng)行一時自然超過以前的選本了。比方《唐詩別裁》里不選李商隱的《無題》的,但廣大讀者還是喜歡讀的,所以孫洙還是選了六首《無題》。當(dāng)然,光憑“膾炙人口”來選有的也不可靠,象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娉娉
嫋嫋十三余”,在這個選本里本不必選的卻選了。
孫洙選詩好象沒有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不過從“擇其尤要者”看,他在選擇中還是有標(biāo)準(zhǔn)的。上面指出《唐詩別裁》的初選本不選王楊盧陸的歌行體,白居易的諷諭詩,張王樂府,李襁詩,孫洙也都不選,這可能受《唐詩別裁》初選本的影響。但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選詩注重講含
蓄而富有藝術(shù)性的,白居易的諷諭詩直率而欠含蓄,所以不選。他的選詩又不滿于浮靡之作,王楊盧駱的歌行可能因為沒有完全擺脫六朝的影響,而不選。又反對怪詭難懂,李賀詩可能因而不選。他的選詩是給兒童讀的,較深較長的詩不選,所以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宇》《北征》都不選,但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也比較長,因為它們的音節(jié)流美,風(fēng)華綺麗,所以入選。又主張溫柔敦厚,選了不該選的鄭畋《馬嵬城》:“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边h(yuǎn)不如《長恨歌》寫得真實。對皮日休、陸龜蒙的詩,大概認(rèn)為不夠溫柔敦厚都不選。這樣看來,孫洙的選詩標(biāo)準(zhǔn)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優(yōu)點是選了三百多首,分量適中,適于在讀者中廣泛流傳。選的作家中,以杜甫詩選得最多,其次是王維。李白,李商隱,因為他注重詩的藝術(shù)性,所以重點突出這幾位詩人。又注重含蓄,要求音節(jié)流荑,容易讀,容易懂。缺點是有不少名篇,因為寫得不夠含蓄,或不夠溫柔敦厚,內(nèi)容比較深一點,長一點的,都沒有入選,顯得不足。
孫洙的選本,雖是參照《唐詩別裁》初選本,但跟它也有不同。如張祜七絕,沈德潛只選了一首《雨霖鈴》:“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nèi)更無人?!迸鸀椤扒轫嶋p絕?!边@首寫唐明皇亂后回官,看到宮內(nèi)無一舊人,聽到奏他在蜀遭寫的《雨霖鈴》曲,不勝凄苦。沈德潛對此抱著極大的同情,借贊美這首詩來壓倒別的詩,說:“(張)枯又有《集
靈臺》詩:‘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I刺輕薄,絕無詩品?!鞈c馀之‘鸚鵡前頭不敢言’,此纖小詩之派也。”可是孫洙偏不選《雨霖鈴》,反而選了《集靈臺》和朱慶馀的《宮中詞》,這里顯出兩人的看法不同??磥韺O洙是對的,對唐明皇昏庸誤國,自作自受,不值得那樣同情。《集靈臺》的譏刺,《宮中詞》的婉諷,都應(yīng)該肯定。這里見得孫洙的見解高出沈德潛。
再象沈德潛在李商隱下批道?!邦櫰渲兄S刺太深,往往失之輕薄,此懼取其大雅者。”孫洙選的《隋宮》譏刺隋煬帝的奢淫昏暴,《瑤池》譏刺周穆王的求仙無益,沈都沒有選。這兩首也有借古諷今之意,都是傳誦的名篇,沈大概認(rèn)為諷刺太深。這里也顯出孫洙的見解超過沈德潛。
總的看來,《唐詩三百首》雖有不足之處,但孫洙就膾炙人口的詩來選,注意詩的藝術(shù)性,他的見界又超過沈德潛,所以不失為一部好的選本。
孫洙對入選的詩,有選擇地作了批語,簡明扼耍,對讀者有啟發(fā)。如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批:憑空落筆。若不著題,而
自有神會。)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水落漁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霑襟。(批:應(yīng)上半首)
批語指出這詩首尾呼應(yīng),都是紀(jì)念羊祜的。因為羊祜感嘆山川無恙,而賢人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百姓因建羊公碑紀(jì)念他。這詩的開頭正對此而發(fā),這個批語對讀者有啟發(fā),也指出作者如何構(gòu)思。
又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
時節(jié)又逢君。(批:世遣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這個批語,指出這首詩的深刻含義,也點出了它的含蓄不露的寫法,正顯示出它的藝術(shù)特色。這是較長的批語。
有的批語只點一下,如劉方平的《月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迸骸按阂獍蝗??!敝赋鲞@兩旬詩好在通過蟲聲知道春意暖,顯示充滿春意,反映蓬勃生機。劉禹錫《春詞》:“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蜒飛上玉搔頭?!迸骸盁o情處都有情?!庇裆︻^是無情的,從“蜻蜓飛上”里,這個玉搔頭代表那個婦女的新妝,就有情了。蜻蜒本是無情的,但它能贊賞新妝,也有情了。通過無情變有情,顯出新妝的無人贊賞,反襯夫婿的無情,和她的寂寞孤苦。這個批語深可體味。再象杜甫的《登高》:“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迸骸岸涫膶?。”即認(rèn)為上句說“風(fēng)”又說“急”.說“天”又說“高”,說“猿”又說
“嘯”,又說“哀”,是七層,下句也這樣。這樣講太繁碎。不過從中也可看到他要我們注意,詩里不光說了三樣事物,還寫了它們的動態(tài)或形狀,從而構(gòu)成一種意境,幫助我們作分析。這樣看來。孫洙的批語是有啟發(fā)作用的。
孫洙序里還說:“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會吟是指按照格律來作詩。因此這個“讀”也不指讀散文的讀,也指按照格律來讀。在電視里聽趙樸初同志吟詩,就是按照格律來吟的。這樣念熟了,自己寫的詩,只要一讀就分出哪里合格律哪里不合。怎樣按照格律來讀呢?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鳌?/p>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白日”是仄音步,“依山”是平音步,“盡”是仄音步,雙字的音步以第二字為準(zhǔn)。碰到仄音步停頓短一點,碰到平音步停頓長一點。這樣讀熟了,以后自己寫詩或讀詩,哪里不合律,一讀就知道了。
《唐詩三百首》流行的版本,目下有三種.就注釋說。上海古籍出版社本金性堯同志的《唐詩三百首新注》,吸收了前代和當(dāng)代的研究成果,除注釋外,兼及風(fēng)格,最為詳備,后來居上。中華書局本陳婉俊補注的《唐詩三百首》,保存了孫洙的批語,對理解這些詩有啟發(fā)。補
注引用典故的原文,比較詳實,也有特色。中華本喻守真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對每首詩都注明平仄,便于按平音步仄音步來念,可以收到“不會吟詩也會吟”的效果,每詩后還附有注釋和作意,可供參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