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興詩人尤袤嗜書成癖,有《遂初堂書目》。友人陸游《遂初堂詩》云:“異書名刻堆滿屋,欠伸欲起遭書圍?!庇荣笞x書有“四當”的名言:“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保ā端斐跆脮啃颉罚?/span>
一日下班,如往常一般經(jīng)過保俶路,偶遇一店,名“韓大媽絲綿”——門額上紅色紙墨筆書“絲書一家”。方憶起兩日前祁向陽兄在此處得一冊《鬼谷子》,乃中國書店影印清嘉慶十年(1806)江都秦恩復(fù)石硯齋刻本,這在今天杭州已無舊書店的現(xiàn)實中,不啻于是一個異數(shù)!所謂古艷遇也。
此店右側(cè)墻上有上聯(lián):韓大媽蠶絲被衣。左側(cè)下聯(lián)是:藏書展私家共賞。玻璃上還有收購舊書的聯(lián)系方式。余進店看到許多的絲綿制品,有被子、風衣,還有其他各種生活用品。靠墻的書架格子里擺滿了書籍,以文史類為主,約摸有四五百冊。中華、上古、浙古等為主要品種。有不少出版于20世紀80年代及以前的舊書。一位中年女性在店里坐著,面朝左側(cè)的墻,旁邊有一架絲織品的工具,手里還在緊張地整理著絲織品。當日祁兄說在絲綿店買舊書,余暗詫其多言怪事,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在絲綿店內(nèi)賣舊書,是不是有把在寒冷的冬天讀書看做當絲綿皮裘擋風御寒之意,與尤袤之讀書四當有天然暗合,亦未可知。
其書上皆鈐蓋自家印章“裘氏藏書“,蓋店里乃裘姓自家人經(jīng)營自家書,想想自己多年來買書堆積,不知異日是否也會有這樣的售賣,心里不免戚戚然。不過,旋即通達起來,仍然保持一貫的習性:但凡入書店,絕不空手出。余選出幾本,問價于伊,回答說,需要參考網(wǎng)上的價格,15元到60元不等。余問起書的來源,云是公公所遺留,公公年輕時就愛買書,聽婆婆說工資基本上都花在買書上。如今公公去世多年,家里無人再用,婆婆說散了吧,也許會遇到喜歡他們的新的主人,能買去又有用就令人高興了。遂有此店。余再仔細看,店里擺有《書法巨擘》,編者裘金康,當是其公公,詢之果然。余得書九冊,費125元。有徐志摩詩集三種,還有亡友張君本科讀書時的著作《龍榆生年譜》。
剛結(jié)付,一中年男人進店,說需要拍照留底,蓋裘先生兒子。知余付120元大呼太便宜,余道愛書人買書時花錢如刮骨療毒,雖痛徹心扉卻作云淡風輕狀;愛書人賣書時如剔骨割肉,雖骨肉難舍卻忍痛斥去。買書賣書,都是心情的掙扎,僅僅談錢,就落了下乘。夫妻倆聞此相視一笑,余知吾言與彼莫逆于心,遂不復(fù)計較。歸寓與妻摩挲舊紙,回憶當年在金陵買書時情形,亦宛若昨日。舊書店在杭州已稀若星鳳,于今的保俶路在韓大媽絲綿被給人以家的溫暖的共時空間里,有了“絲書一家“的主張,其間的書籍則可以喚起一種脈脈的尋覓知己的溫情。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余上班路上行進在店的對面,經(jīng)過時必然會遠遠望過來,是否有人是否開門;下班時經(jīng)過店的門口,必然會停下匆匆的身影,進到店里尋覓是否有自己喜歡的舊籍。不管怎么樣,保俶路因為有了韓大媽絲綿店及里面的書籍售賣,總能令人升起一種勇氣和溫馨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