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書法巨匠趙孟頫作為元代書壇托古改制,借古開今的書壇領袖,其書法深深影響了元朝、明朝兩朝,同時對朝鮮書壇也影響頗深,統(tǒng)治朝鮮書壇近3個世紀,不得不說趙孟頫書法的強大是超乎想象的。他的書法曾經(jīng)受到南宋皇帝趙構的影響,但是從書法史的軌跡來看,真正扭轉南宋書法一百多年的頹勢,正是從吳興趙孟頫元代出山開始。趙孟頫推崇魏晉書法,并使元代書法重新確立以王羲之書法為偶像的書法傳統(tǒng)。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對,就是這個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觀點,這兩句話所涉及的論點主要是用筆和結字。以及兩者相輔相成的關系和對古法的推重。趙孟頫曾經(jīng)感慨過,他說:書法不傳今已久。他深深的擔憂當時書壇的現(xiàn)狀,為了找到原因所在,他必須先要找到自南宋以來書法在發(fā)展中丟失了什么。因為只有找到書法不傳今的原因,才能夠振興古法書學。于是趙孟頫在實踐學習中上溯了魏晉,并強調臨摹古人,不學今人。另一方面在理論上,則強調了被宋人忽略的“魏晉筆法”。
那么在“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兩句話中有一些概念我們必須先明白,第一是用筆,專指筆法,也就是魏晉筆法。第二是結字,也就是字勢,與結構的意思差不多。第三是古筆法,古筆法在這里包括了用筆和結字的概念,但是“古”字卻限定了其屬性,是為了以此區(qū)別“現(xiàn)今筆法”的。這些概念中,筆法為體,結字為用,古法則是將二者統(tǒng)一融合在一個審美范疇里。筆法就是核心,趙孟頫說“千古不易”;而結字是表面形態(tài),可以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化,也就是“結字因時相傳”。但是結字仍然要以古法為基礎,也就是相傳的“傳”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其實按照趙孟頫所說,意思就是無論是結字還是用筆都是可變化的,但是必須以魏晉人的結字和用筆為基礎,這樣才符合“古法”的標準。也就是不失傳統(tǒng)法度規(guī)則的意思。其實這也是書法藝術深層次的核心問題,按趙孟頫所說,只有繼承古法傳統(tǒng),才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創(chuàng)新結體和用筆,雖然用筆創(chuàng)新是很難的(用筆千古不易),但是只要遵循這一規(guī)則,并吸取眾家書學精華,一定是可以做到的。這一點是很重要,希望大家仔細體會。
趙孟頫的書法理論以及他推重“古法”、追尋魏晉氣韻、提倡“士氣”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正因為如此,他的書法對當時文人的影響,是比較全面推及的復古思潮。這種以復古為基礎,繼而求創(chuàng)新的理論概念,對元代書法乃至后世的書法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所以,尤其是我們的當代書法,仍然可以引用趙孟頫的復古創(chuàng)新概念進行書法的多元化發(fā)展,雖然趙孟頫所指的古法是二王,但是古法不僅僅是二王,還有鐘張和篆隸之法。這些古法一樣值得我們去繼承和仔細研究,在這些古法的基礎上進行個性的融合創(chuàng)作,才是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正路。只要脫離傳統(tǒng)古法的書法,那一定是野路野俗之書,這是毋庸置疑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