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別名茴香、角茴香、有骨香、刺夢、香子、谷茴香、谷香、小香、懷香、茴香子、谷茴、土茴香等,為多年生傘形科草本植物,以全草和果實供藥用,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具有祛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主治腸胃胱間冷氣、腎虛、腰痛、疝氣,少食嘔吐等癥,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等。果實還可入肴調味,可去除異臭、增香添味,可獨立調香,也可與其他調味品配合使用 。莖葉及嫩株可作蔬菜食用,可炒、燉、做湯、做餡等。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北京、山西等地。
1 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
1.1 植物學特征
小茴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 50~150cm,具有濃郁的芳香味。莖直立中空,表面有淺縱溝,被白粉,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叢生、較大,長可達40cm,莖生葉較小,互生,3~4回羽狀分裂,深綠色,末回裂片線形至絲狀,葉柄基部擴大呈鞘狀抱莖。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傘幅 5~25cm,每個小傘序有傘梗5~20 枚,每個傘梗著生多數無柄小花,花兩性,金黃色,無總苞及苞片,萼齒不明顯,花瓣5片,尖端下凹而內卷,雄蕊 5,雌蕊 1,柱頭棒狀。子房下位,2 室,雙懸果卵狀長圓形或圓柱形,兩端稍尖,長4.5~7mm、寬 1.5~3mm,表面黃綠色至灰棕色,光滑無毛,頂端殘留 2 個約 1mm的圓錐形柱頭,成熟時開裂為 2 分果,稍彎曲,具 5 棱,有特殊芳香氣味?;ㄆ?5~9 月,果期 8~10 月,果實分批成熟。
1.2 生物學特性
小茴香原產于歐洲地中海沿岸,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地均可種植,但在中等肥力的砂壤土地上生長良好。如果土壤中氮肥過高,莖葉易徒長,結果少,產量低;澇洼積水地及土質過黏的地塊生長不良。在丘陵和山區(qū)生長較好,病蟲害少,結果多,品質好;在低海拔地區(qū)和溫暖肥沃的土壤中種植,莖葉易徒長,結果少,所以宜選擇氣候較冷涼、土壤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種植。
2 標準化栽培技術
2.1 整地
選擇光照充足、肥力中等、排水方便、疏松的砂壤土地塊,以收獲果實為目的的,宜選擇較冷涼的坡地;以收獲莖葉為目的的,宜選擇較肥沃的土地。標準化栽培要求種植地及周邊環(huán)境無污染,土壤環(huán)境及氣候條件、灌溉用水等經檢測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規(guī)范標準。北方栽培小茴香適宜壟作,在種植前一年的秋末,每公頃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22 500~30000kg,然后翻深 25cm,曬土凍垡,使土壤充分熟化并能減少土壤病蟲害。春季 4 月初整地作壟。
2.2 播種
北方一般在 4 月中旬采用種子直播,可在打好的壟上開溝條播或穴播。采取條播的,在壟上開淺溝,如果土壤干旱,可澆透水后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如果土壤濕潤,則不需澆水,播后覆土2cm;采取穴播的,在壟上按穴距30cm開穴,穴深6cm左右,每穴播種 8~10 粒,播后覆土 2cm。無論是條播還是穴播,播后需覆蓋稻草保濕,以利出苗和保苗。播種量為 10kg/hm 2 。
2.3 田間管理
2.3.1 間苗與定苗 如果溫度穩(wěn)定在 15~25℃,土壤濕度適宜,一般播種后 10d左右即可出苗。苗高8~10cm時,間去過密苗。苗高 15~20cm時定苗。條播每隔 15cm留苗 1 株,穴播每穴留苗 3~5 株。定苗時,如果缺苗應及時補栽。
2.3.2 中耕除草 應視雜草生長及土壤板結情況進行適時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 3~4 次;澆水后或下大雨后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增加土壤通透性。苗幼小時松土宜淺,以后可以稍深,做到田間無雜草,土壤不板結。小茴香植株高大,中耕除草多集中在生長前期,植株封壟后不便于中耕。以采收莖葉為目的的,每次采收后都需進行中耕除草;以采收果實為目的的,封壟后可人工拔除雜草,以防草大欺苗。
2.3.3 施肥 除施足基肥外,還要根據小茴香的長勢和土壤肥力來確定。如果土壤肥力高,小茴香長勢旺,可以不用施肥;如果土壤肥力較差或小茴香長勢較弱,則必須進行施肥。小茴香生長前期以營養(yǎng)生長為主,以施氮肥為主,可施入 1~2 次腐熟的人畜糞尿水,促進莖葉生長。6~7 月份進入開花結果期,除施入氮肥外,還應增施磷鉀肥,可用2%的過磷酸鈣水溶液噴施植株 2~3 次,以提高果實產量。
2.3.4 水分管理 小茴香喜濕潤,但怕水澇,所以干旱時應及時澆水,特別是以采收莖葉為目的的,每次采收莖葉后都需要澆水,促使植株萌發(fā)更新。注意排水,防止田間積水造成植株爛根。
3 病蟲害防治
3.1 病害
小茴香的主要病害為灰斑病。染病初期,莖葉上出現圓形灰色斑,后變成黑色,嚴重時全株變黑死亡 。防治方法:適時早播,使其在雨季開花結果;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噴施 1:1:100 波爾多液防治,或用58%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500~8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 7d噴 1 次,連續(xù)噴施 2~3 次。
3.2 蟲害
小茴香在生長期發(fā)生的蟲害主要有黃鳳蝶、黃翅茴香螟、胡蘿卜管蚜和茴香蚜、蛞蝓、蝸牛及金龜子和地老虎幼蟲等。
3.2.1 黃鳳蝶 黃鳳蝶在北方地區(qū) 1 年可發(fā)生 1~2代,以幼蟲咬食葉片和花蕾為害??稍谟紫x發(fā)生期進行人工捕殺,或在幼蟲發(fā)生期噴施 90%的敵百蟲800 倍液進行防治,每隔 7d噴 1 次,連續(xù)噴施 2~3次;還可在發(fā)生期用青蟲菌、蘇云金桿菌 7216 制成噴粉進行噴施,每7~10d噴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
3.2.2 黃翅茴香螟 黃翅茴香螟在東北地區(qū)1年發(fā)生 1 代,以幼蟲咬食小茴香的花和果實為害。幼蟲在花蕾上結網為害,老熟幼蟲在小茴香根際附近約4cm深的土層中做繭越冬。越冬代成蟲在翌年 7 月中旬大量出現,8 月上中旬為幼蟲為害盛期 。防治方法:在幼蟲發(fā)生期,可用 90%的敵百蟲 800 倍液或用蘇云金桿菌 7216 制成粉劑或Bt乳劑 500 倍液噴霧防治,每 7d噴 1 次,連續(xù)噴施 2 次。
3.2.3 胡蘿卜管蚜和茴香蚜 胡蘿卜管蚜和茴香蚜為害小茴香莖葉。在蚜蟲發(fā)生期可用 50%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1 500 倍液、2.5%的魚藤精乳劑 600~800 倍液、20%的殺滅菊酯2000~3000 倍液噴霧防治,在采收前 7d停止用藥。
3.2.4 蛞蝓、蝸牛 蛞蝓和蝸牛主要為害小茴香的葉片和花蕾,可噴施石灰粉和蝸牛敵防治。
3.2.5 金龜子和地老虎幼蟲 金龜子和地老虎以幼蟲咬食小茴香根部為害,可人工捕捉,或用 40%的氧化樂果 1 000 倍液灌根防治。
4 采收
4.1 莖葉采收
北方栽培小茴香,當莖葉生長至25cm左右時即可收割 1 次,一般留茬 3cm左右,每次收割后應澆水、施肥 1 次,整個生長季節(jié)可收割 2~3 次,每公頃可產鮮莖葉 4.5~6 萬千克。
4.2 果實采收
北方小茴香在播種當年的 8~10 月份,當果實由綠色變成黃綠色并出現黑色縱溝時,即可采收。小茴香花果期長,果實陸續(xù)成熟,應隨熟隨采。果實采收后,曬至 7~8 成干時脫粒,再曬至全干,去除雜質。每公頃可產果實 750~1 800kg。
小茴香果實
小茴香果實以籽粒飽滿、香氣濃郁、色黃綠而無雜質者為佳。晾干的果實袋裝貯藏于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蟲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