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民飼養(yǎng)鸕鶿并用來捕魚的歷史非常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唐宋時期。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我國仍然有很多飼養(yǎng)鸕鶿用來捕魚的漁民,現(xiàn)在使用鸕鶿現(xiàn)場捕魚,其主要目的是供游客觀賞。
鸕鶿完成捕獵行動后,它站在小船的邊上,會不停地張開雙翼維持很長時間,即“晾翅膀”。普通鸕鶿缺乏能夠分泌油脂的尾脂腺,所以羽毛不能防水,每次從水面出來后需要找個合適的位置站著曬干自己。這也成為了一道風景線,特別是觀鳥者們會拍攝到鸕鶿許多優(yōu)美的身姿!唐代詩人杜甫也被鸕鶿展開雙翼的招牌動作使吸引,他曾經(jīng)寫道: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唐·杜甫《田舍》
好一個“曬翅滿魚梁”!此詩還描述了普通鸕鶿的一個習性:它們是晝出夜伏的捕魚者,晚上是不干活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