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和它的喙 上期我們說了觀足識鳥,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鳥足并不容易看到,或者第一眼看到鳥的身體部位,并不是足,而是它們的羽毛、它們的飛姿、站姿以及它們的喙。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順應那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抑或顯擺自創(chuàng)那句“行千里江山,集百鳥爭艷”,已不重要,能知道鳥足也可以作為鳥類識別的一個依據;能做到“觀一足可知天下鳥”,便足以稱為鳥類分類中執(zhí)牛耳者之一;能想到觀鳥看足也是一樂,便是上期文章所得。
這期我們說鳥的另一部位:喙。喙者,從口,彖(tuàn)聲,本意為鳥獸的嘴,現專稱鳥嘴。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能吃到自己能吃的食物,鳥類進化出了相應的喙。根據喙的形狀和用途,可將其分為長錐型、短錐型、尖細型、長細型、剪刀型、彎曲型、勾狀、扁平狀、剪嘴喙、交嘴喙、扁平喙、喉囊喙等。
喙的類型
長錐喙:這類喙比較粗壯,比較“笨重”,鴉類大多具有這種喙,只為吃到更多的食物,從植物種子到動物腐尸,再到城市垃圾食品,一概吞而食之。
短錐喙:短錐喙堪比人類嘴型中的“櫻桃小嘴”,略顯小巧,一般雀形目“呆萌型”鳥類具有此類喙,這類喙的主人,以小型昆蟲和植物種子為食。根據小編觀察,具有此類喙的呆萌型小鳥,在以植物種子為餐時,往往會“嗑瓜子”,將包裹在外面的種皮吐掉,可謂“巧”到極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長時間觀察這類喙的擁有者。
剪嘴喙:剪嘴喙是鳥喙中“特立獨行”的一種喙,其“獨特”之處在于下喙長于上喙,僅剪嘴鷗類具有此喙,剪嘴鷗覓食時緊貼水面飛行,下喙插入水中,上喙在水面上,利用下喙捕魚。
上曲喙:顧名思義,向上彎曲的喙即為上曲喙,其嘴尖上翹,似冬日里大湖的微笑,國內具有這種喙的鳥類,僅反嘴鷸1種,為什么要進化成這樣呢?通過小編觀察,長成這樣是為了“割草”……因為反嘴鷸所活動的淺水,各種海綿、水草,它們的食物,便藏身于這類水生植被、藻類中,而反嘴鷸“食量”較大,食物又難找,所以它們“割草”式進食,經過漫長的進化才長成“這個樣子”,也是很不容易的。
下曲喙:和上曲喙相反,它們的嘴尖向下彎曲,國內具有這類喙的鳥類,著實不多,像彎嘴濱鷸、大杓鷸、中杓鷸、白腰杓鷸、鹮嘴鷸、朱鹮,誰還能想到具有這類喙的鳥,可留言共同交流。
潛鴨喙:這類喙,是根據潛鴨屬鳥類共同特征概括的,因為這類喙的上喙尖端,具有一個“鉤子”,只是為了不讓魚從嘴里“溜了”。
交嘴喙:除白翅交嘴雀外,交嘴雀屬鳥類和所有其他雀類的區(qū)別為上下嘴相側交,交嘴雀主要以松子為食,一般倒懸進食,用交嘴嗑開松子。
扁平喙:大部分雁鴨類活動于水域,以植物為食,其喙像鏟子一樣挑起食物,且這類喙邊緣具有梳狀櫛板,用以過濾食物。
喉囊喙:鵜鶘類鳥類體型較大,需要的食物較多,但其食物種類較少,以小魚為食,為了捕到更多的魚,它們的下喙進化出一個喉囊,它們通常一邊游泳,一邊把大口袋探入水中舀魚。就這樣東淘淘,西兜兜,連水帶魚吞直嘴里,再閉上嘴,讓水流出去,把魚留下來吃了。
作者簡介
李鵬琪,2014年畢業(yè)于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專業(yè),師從戴月、肖長生副教授,現就職于武漢市伊美凈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因在動物方面業(yè)績突出被公司2018年特聘為動物研究方向的工程師,作為鳥類研究的后起之秀,愛好廣泛,熱愛生活,喜歡交流。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