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同盟國中國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斗序幕,中國遠征軍隨之誕生。首批派遣入緬作戰(zhàn)的十萬中國軍隊,因政令多出,指揮混亂,加之英軍掣肘,又缺乏空中支援,而撤退時后路被堵,只好繞道遁入茫茫野人山,終以慘敗收場。
一年后,退守印度的中國駐印軍經過整訓和補充,再次反攻進入緬北作戰(zhàn)。而退回云南的部隊重新組建,展開滇西反擊戰(zhàn)。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抵御日寇的輝煌戰(zhàn)史,遠征軍以出兵四十萬,傷亡近二十萬人的沉重代價,最終贏得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
一 遠征軍成軍背景
1941年12月7日,一個平常的星期日清晨,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遭到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的偷襲,損失慘重,太平洋戰(zhàn)爭由此爆發(fā)。
12月8日,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法國等國相繼對日宣戰(zhàn)。蘇聯(lián)宣布對太平洋戰(zhàn)爭保持中立。
珍珠港事件
12月9日,重慶的中國國民政府發(fā)布文告正式對日宣戰(zhàn),并同時宣告對德、意法西斯軸心國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
12月10日,英國駐華武官丹尼斯少將受命向蔣介石提出請求,要求中國派軍隊入緬協(xié)助英軍作戰(zhàn)。蔣介石當即首肯,于次日發(fā)布入緬作戰(zhàn)動員令。
同時,派侯騰率部分參謀、機要、翻譯組成中國軍事代表團,配屬憲兵、通信、汽車各一排,由丹尼斯陪同,飛赴緬甸臘戍,籌備中國軍隊入緬事宜。
太平洋戰(zhàn)爭
而挑起太平洋戰(zhàn)爭的日本,事先早有預謀,不僅與德國、意大利簽訂了軸心國聯(lián)合作戰(zhàn)協(xié)定,并投入四十萬兵力,在東南亞迅速采取了軍事行動。
頭一周,便占領了泰國全境。12月10日,登陸菲律賓,12日,進攻馬來半島。僅僅一月時間,香港、關島、文萊、吉隆坡、馬尼拉便相繼淪陷。加之早已失陷的越南,緬甸一線對于中國國內抗戰(zhàn)的補給事關重要。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早期的抗日國際援助主要靠蘇聯(lián)通過新疆運入國內,但蘇聯(lián)是紅色社會主義國家,與中國共產黨聯(lián)系緊密。慢慢地怕被“赤化”,堅決反共反蘇的蔣介石只相信他自己和依靠資本主義國家。
這樣,滇越路國際交通線及1938年底修筑通車的滇緬公路,便顯得十分忙碌。因為當時中國的工業(yè)基礎非常薄弱,汽油、煤油、柴油、汽車配件等的百分之百,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的百分之九十依賴進口,以及先進的飛機大炮、武器彈藥等等,都要依靠國外支援。
1940年底,滇越鐵路已被日本切斷,如果滇緬公路再失守,得不到補給的中國國內抗戰(zhàn)只能維持三個月之久,之后,將會陷入苦戰(zhàn),因此滇緬公路不能有失。
滇緬公路
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簽訂《共同防御滇緬路協(xié)定》,26日,中英訂立軍事同盟,決定中國編組遠征軍赴緬甸支援英軍對日作戰(zhàn)。這是自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以來,我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zhàn)。
新組建的中國遠征軍編制如下:
司令部司令長官衛(wèi)立煌(未到任,由副司令長官杜聿明代理),下轄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總兵力十萬余人。
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兼),下轄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游擊司令(即第五軍新兵訓練處)黃翔及軍直屬部隊。
第六軍軍長甘麗初,下轄第四十九師(師長彭璧生)、第九十三師(師長呂國銓)、暫五十五師(師長陳勉吾)。
第六十六軍軍長張軫,下轄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新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
部分遠征軍軍官合影(前排右一為杜聿明將軍)
12月31日,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致電蔣介石,提議組織中國戰(zhàn)區(qū)(包括中國、越南、泰國、緬甸),由蔣任統(tǒng)帥,蔣同意并接受。并擬組建聯(lián)軍參謀處,參謀長由美國派遣,在統(tǒng)帥指揮下開展工作。
1月14日,美國選派史迪威中將擔任盟軍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中緬印戰(zhàn)場美軍司令等要職。
其實,從12月11日起,第五軍先頭部隊及第六軍二個師經動員后,已開始向中緬邊境集結,但英緬方面(緬甸時為英屬)卻心存疑慮,害怕中國軍隊來了就不走了,遲遲不肯答應中國軍隊入境。
當?shù)谖遘娤阮^部隊到達云南保山附近時,12月26日,奉令“英方表示第五軍及第六軍主力(雙方商定九十三師及四十九師之一團歸英緬軍總司令胡敦指揮)暫時毋庸入緬”而中止。12月29日又令第五軍“勿庸入緬,必要時須向東轉運”。
緬甸位于中南半島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的西藏、云南相鄰,東部和東南部與老撾、泰國接壤,西部和西北部與英屬印度交界,全境以高原、山地為主,除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下游有盆地平原外,大部系山岳丘陵,北高南低,峰巒縱橫交錯。
緬甸系熱帶季風氣候,最大特點為潮濕與炎熱。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為旱季,4月至10月為雨季。雨季來臨,淫雨霏霏,數(shù)月連綿不斷,行軍作戰(zhàn)均感困難。
緬甸的首都仰光,南臨安達曼海,有港口和鐵路,鐵路向北延伸經過中部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直達密支那和臘戍。臘戍是滇緬公路南端的起點,由此經過畹町進入中國云南滇西地區(qū)直達昆明。
緬甸地形圖
日本進攻緬甸的目標,就是切斷中國與西方聯(lián)系的唯一陸上交通線滇緬公路,斷絕美英援華戰(zhàn)略物資,早日結束中日戰(zhàn)爭;然后伺機進犯印度,妄想與侵占北非的歐洲德、意法西斯在伊朗會師。
1942年1月,對緬甸幾番狂轟濫炸后,日軍地面部隊于20日從泰國進入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zhèn)毛淡棉,日軍向緬甸首都仰光進發(fā)。
這時,眼看大事不好的英緬方面才緊張起來,遠征軍奉令:“據(jù)英代表請求,仰光情況緊急,請速派第五軍入緬”;“所有野炮、戰(zhàn)防炮均應隨同出發(fā),裝甲兵團先作出發(fā)準備”。
準備入緬作戰(zhàn)的士兵
二 揮師遠征
從1941年12月11日第一次下動員令,到1942年2月16日正式動員,這兩個多月期間,遠征軍時而動員入緬,時而停止待命,時而準備東調,反反復復,捉摸不定,坐失了大好機會。
到1942年2月中旬,中國遠征軍只有第6軍的49師劉觀隆支隊、93師進入緬甸景東地區(qū)接替英緬軍防務,其余各部仍在滇緬公路中國一線集結待命。
2月下旬,隨著日本展開地面攻勢,英緬軍一路潰敗,仰光危急,這才急忙請求中國軍隊入緬參戰(zhàn)。
出征前的動員
2月25日,蔣介石飛到昆明,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作戰(zhàn),后因情況變化取消),部署入緬戰(zhàn)事。命令第五軍由滇西開往緬甸;第六軍由昆明經寶山鄉(xiāng)向泰緬邊境前進,由杜聿明統(tǒng)一指揮。而杜聿明則由時任英緬軍總司令胡敦指揮。
為迅速進至預定地區(qū),中國遠征軍加緊向緬甸輸送。第六軍先遣第49師由保山出發(fā)沿滇緬公路經臘戍等處進入孟畔地區(qū),接替英軍防務;軍部及后續(xù)部隊至雷列姆、東枝等處部署作戰(zhàn)。
而第五軍不待第六軍后續(xù)部隊運輸完畢,即先遣第200師、騎兵團及工兵團等,推進至同古一線阻擊日軍,并掩護當?shù)赜④姵吠思斑h征軍主力集中。
1942年3月1日,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抵達緬北臘戍。蔣介石也于3月1日由昆明飛抵臘戍,3月2日,蔣介石在臘戍與英印軍總司令維維爾商談緬甸防務,3日在臘戍會見赴華途中的史迪威,又告知杜聿明由史迪威指揮入緬作戰(zhàn)的中國軍隊。而美英之間的指揮關系卻十分模糊。
就在中國遠征軍緊鑼密鼓地進行戰(zhàn)略布署之時,卻傳來仰光于3月8日被日軍攻占的消息。這就意味著作戰(zhàn)先機已失,而戰(zhàn)局一旦不利,重心在歐洲戰(zhàn)場的英國政府便會對保衛(wèi)緬甸失去興趣而退守印度。
日軍進入仰光
同日,英方通知同盟軍,英政府已任命亞歷山大接替胡敦的英緬軍總司令之職。中國遠征軍剛一入境,面臨的形勢就異常嚴峻。
日軍占領仰光后,分兵三路繼續(xù)北犯,盟軍亦分三路迎敵。中國遠征軍第五及第六軍分別擔任正面及左翼作戰(zhàn),英軍則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線為主要防線。
3月18日,擔任預備隊的第六十六軍新編第28師、新編第29師,也由國內分批向臘戍運送。
入緬作戰(zhàn)的遠征軍行軍途中
我們再看看日軍的部署:日本在緬甸投入的是第十五軍飯?zhí)锵槎伤抗菜膫€師團。其中第三十三師團在普羅美以南地區(qū);第五十五師團在同古以南地區(qū);另第十八師團、第五十六師團尚在泰國集結。
下面簡述一下日本的軍隊編制:
1937年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時,其陸軍共有17個常設師團。常設師團轄二旅團(相當于我軍的師級建制)四步兵聯(lián)隊(相當于我軍的團級建制),加上騎、炮、工、輜各一聯(lián)隊,共8個聯(lián)隊。一個師團往往可達23000—28000人。
其最高指揮官師團長為中將軍銜(相當于我軍軍長官銜),旅團長為少將(相當于我軍的師長官銜),聯(lián)隊長為大佐(相當于我軍的團長官銜)。
入緬日軍第18師團軍官合影
1939年10月后,為適應作戰(zhàn)的需要,日軍將四單位制師團整編為三三制,撤銷旅團,即一個師團下轄三個聯(lián)隊九個大隊。但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甲種師團共8個聯(lián)隊28200人;乙種師團共7個聯(lián)隊,24400人;丙種師團有5個聯(lián)隊,約15500人;丁種師團只轄3個聯(lián)隊,追求移動快速,約11000人(主要對付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日根據(jù)地)。
到了抗戰(zhàn)后期,由于戰(zhàn)線拉得太長以及國內兵員補充跟不上,其師團規(guī)模相應的都有縮減。
但總體來說,日軍的一個師團相當于我軍的一個軍的編制,但其配套聯(lián)隊比較齊全(比如戰(zhàn)車、山炮、工兵、輜重聯(lián)隊及飛機、坦克等),所以其戰(zhàn)力往往強于我軍一個軍的戰(zhàn)力。
3月18日,雙方中路同古一線(主戰(zhàn)場)的軍隊發(fā)生前哨戰(zhàn),中國遠征軍的入緬第一戰(zhàn)即將打響。
(未完待續(xù))
本作品圖文無侵權意圖,如有雷同,告知刪除。感謝您的關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