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 ,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授銜儀式上,有一位將軍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李貞。當周恩來將少將軍銜交于她手中時說道:“李貞同志啊,你可是我們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祝賀你啊!”
更讓人驚訝的是,李貞的老公甘泗淇竟然被封為將軍。一千多位開國將領之中,只有甘泗淇和李貞一對。李貞的星光璀璨,是她奮不顧身的奮斗和對社會的忠誠。
李貞生于湖南瀏陽一戶貧困的農家。她的父母親總共有六個孩子,而她的父親在她的姐姐出生后就去世了。為了生活,李貞六歲的時候,母親為了不讓孩子們餓死,聽聞有一古姓人家想要女兒,便含淚將她送過去,后來才知道,這家人其實已經有三個女兒,他們是想招童養(yǎng)媳。
童養(yǎng)媳的生活極為凄涼,在封建社會的觀念里,童養(yǎng)媳地位很低。所以李貞既要做最辛苦的工作,又要照看他人,一有疏忽就要挨揍。
在這種情況下,慢慢成長起來的李貞,也開始有了一種抵抗心理。15歲的時候,她決定與另外幾個童養(yǎng)媳一起逃跑,結果被古氏的人找到了。1924年,16歲的李貞被古家人逼著嫁給了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古天順,也就是李貞的第一任丈夫。雖說是名義上的夫婦,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主仆的關系,古氏也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對李貞的苛待。
1926年,中共來到李貞的故鄉(xiāng),在那里建立了一個婦女協(xié)會。李貞聽到這個消息,立志要參加革命。李貞在加入共產黨之后,常常幫助黨傳遞機密資料,還要做宣傳,做鞋子,籌集軍糧。不久,她就成為了村里的社長。第二年,她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地當上了一位共產黨員。
平靜的日子并沒有多久,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起了一場對革命分子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逮捕行動。李貞等人組織起了一支武裝隊伍,進行了反抗。
由于他們在瀏陽一帶的抗議浪潮愈演愈烈,地方上的反動分子決心集中力量進行包圍。李貞與當?shù)氐墓攀霞易逵新?lián)系,古氏恃強凌弱,向李貞的媽媽扔出了一紙休書。李貞打開后喜極而泣,她認為這步棋走對了,至少如今可以自己掌握命運,全心全意投身革命事業(yè)。
1927年9月,李貞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在湘贛交界參與秋收起義,從敵軍手里搶走了軍火,參與并組織了一支名為“瀏東”的武裝隊伍。
在一場戰(zhàn)役中,游擊隊被敵軍在一座小山里團團圍住。經過兩日的激烈戰(zhàn)斗,彈藥耗盡,李貞仍是毫不畏縮,率領著自己的部隊與敵軍進行了一場生死之戰(zhàn)。
在彈藥耗盡,寡不敵眾的時候,她和六七個同伴從懸崖上一躍而下。李貞因為被吊在一根樹枝上而活了下來。當她清醒過來時,她緊緊地咬著牙,和其他幸存者相互幫助,從敵軍的包圍圈中突圍出來,并繼續(xù)戰(zhàn)斗。
而在這場革命中,李貞也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張啟龍。1928年5月,張啟龍因為游擊隊籌集槍械而被逮捕,直到李貞奮不顧身地救援,方才逃出了虎穴。
張啟龍在1930年接到一個壞消息,自己的家人被國民黨的叛亂分子殺害,從那一刻起,李貞不但時常為張啟龍端上熱騰騰的飯菜,甚至還會為他洗衣、料理家務。兩人的相處,讓兩人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覺。
1932年,兩人在得到了組織的許可之后,成為了一對合法夫妻,結果因為一次大規(guī)模的反叛行動,徹底地破壞了他們的婚姻。
1933年夏季,在湘贛地區(qū)掀起了一股“肅反運動”運動。當時湘贛蘇維埃委員會的常務委員長張啟龍對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此后張啟龍被免職。不久之后,張啟龍被當作典型分子抓了起來。而當時的李貞,身為張啟龍的妻子,生活得很艱難。張啟龍為保全李貞,只好寫信給李貞,讓她盡早簽署離婚協(xié)議,從此二人便分開了。
1934年7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之后,紅六軍團準備撤離湘贛根據(jù)地進行西征,李貞當時任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組織決定將李貞留下來照顧三妹李新蘭,因為作為王震夫人的李新蘭快要臨產了。
李貞聽了,連忙道:“我要見任弼時!”一進去,李貞就開誠布公地說:“我不愿呆在這里,我要跟著紅軍向西進軍。弼時,你告訴我,現(xiàn)在最要緊的,是戰(zhàn)爭,還是照顧妹妹生孩子重要?”李貞一見到他就開了一通“連珠炮”,說:“我到這里來,就是為了參加革命,為了服務人民,現(xiàn)在革命還沒有結束,我怎么能留下來呢?妹妹要生小孩,可不能影響我的工作。我要隨紅軍一起走!”
李貞有過三次婚姻,頭兩次都是不幸的。后來嫁給了甘泗淇,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1934年,任弼時夫人陳琮英為李貞作了一次媒人。曾與李貞并肩作戰(zhàn)多年的甘泗琪早已對李貞傾心。經過任弼時的妻子介紹,他們倆有了聯(lián)系,后來相親,相知,相愛。
李貞于1935年元旦與甘泗淇成婚。李貞在長征出發(fā)時已懷有身孕,但是她要跟軍隊并肩作戰(zhàn),又要負責黨團工作、干部工作、收容傷患,每天都處在高度的緊張和疲憊之中。
在軍隊向昆明進軍,橫掃滇西戰(zhàn)役時,李貞懷著孕可是她仍舊不愿意騎馬,將馬留給了那些剛參軍的孩子。長征路上她們路過雪山,李貞不顧自己的身體,硬是將自己唯一一件保暖的大衣送給了隊伍里的孩子。
等大部隊翻過雪山時已經晚了,李貞發(fā)著高燒,因為身體虛弱又造成了小產,孩子出生以后,李貞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沒有奶水,整個部隊也沒有糧食,大家都靠吃樹皮、樹葉強撐著。很快李貞的孩子便早夭了。后來因為連番的戰(zhàn)斗,讓李貞再也不能恢復,再也沒有了生兒育女的機會。
盡管沒有自己的子女,李貞和她的老公甘泗淇,用自己的薪水供養(yǎng)了20多名烈士孤兒??谷諔?zhàn)爭期間,李貞在120師團后勤主任陳希云過世之后,李貞將她的長女陳小妹帶回家中,由她來照顧;苗族朱早觀1955年病故后,李貞與甘泗淇將其女兒朱一普接到回家中;李貞、甘泗淇從朝鮮戰(zhàn)場回來后,聽說王政柱和她的老朋友要赴朝鮮打仗,便將他們的三個兒子接到身邊撫養(yǎng)。
孩子們在李貞的照顧下,都很勤勞、很刻苦,20多人考上了大學,在祖國的發(fā)展中,他們都是有用的人才。李貞常對自己的同事說:“戰(zhàn)時很辛苦,如今生活好了,不要再為了享樂而放棄了過去的優(yōu)良作風?!?/p>
1990年3月21日,李貞完成了她82歲輝煌的一生。當大家為李貞清理遺物時,大家才知道,這名從事革命64年的老婦人身上,只有四塊記載著她輝煌戰(zhàn)績的獎章,其余的東西都是“一貧如洗”。
四張用了15年還沒舍得丟棄的老藤椅子,一只用了四十多年的軍用箱子,一萬一千元人民幣、二千五百元的國庫債券,還有兩根在戰(zhàn)時遺留下來的小金條。
李貞走前在她的遺愿上寫道:一根金條捐給故鄉(xiāng)瀏陽縣,另一根金條捐給寧鄉(xiāng)縣,為發(fā)展教育提供資金;自己唯一的存款分成兩份。一份捐獻給北京市的少年宮,另一份作為自己的黨費上交給組織。
她將這些錢基本上都捐了,當清點人員得知留下來的一部分錢是上交給黨組織,用來交黨費時,在場人員無不為之感動。這是李貞最后一次履行了一個黨員對黨的忠貞使命,她始終沒有忘記給自己取名叫“李貞”,就是為了不忘初心、忠貞于革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