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五味子在中藥學的分類上屬于斂肺澀腸藥,五味子酸,溫。入肺、腎經(jīng)。功效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臨床應用久嗽虛喘、津少口渴、體虛多汗等癥,也可用于精滑不固、小便頻數(shù)、久瀉不止等癥
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甘為主,雖性溫,但溫而不燥。具有廣泛的收斂固澀的作用,能上斂肺氣而止咳,下滋腎陰而澀精,外用能收斂止汗,內(nèi)能澀腸止瀉,益氣生津。凡肺腎兩虛,津氣耗傷之證皆可應用,且可以益心氣,養(yǎng)心陰,安心神,常用與心悸失眠等。
五味子分南北,質量以北五味子為佳。
五味子的應用由來已久,歷代以來對它的應用范圍均有所不同。漢代已常用于收斂肺氣,治肺失宣降咳喘等。魏晉南北朝應用范圍擴大,提出可“補虛勞,生肌”。唐代還用于益氣生津、補腎助陽。宋代同前主要治療肺系疾病,但以五味子為主的新方大量涌現(xiàn),斂肺止咳之功仍被重用。金元時期收斂之功不僅局限于收斂肺氣,特色是止瀉。明代提出北五味子功擅滋補,南五味子適用于風寒咳嗽;并詳細論述了生熟之別及性味與功效關系。清代五味子功效發(fā)展達到新階段,還用于安神。
藥理研究明確主要成分為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γ-五味子素、五味子醇、揮發(fā)油、甾醇、維生素C和E、鞣質等,在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治療上有一定的療效。現(xiàn)代的臨床應用范圍也進一步擴大,除了應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慢性傳染性肝炎、急性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或肝硬化、肝功能長期不正常等肝系疾病、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肺系疾病。
體虛失眠、神經(jīng)衰弱、夢遺滑泄、泄瀉等疾病外,還多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如心梗1號,黨參30g,麥冬10g,五味子、桂枝各9g,菖蒲、郁金各12g,黃精、赤芍各15g,方中五味子益氣救脫,用于心肌梗死。
更多醫(yī)藥學知識,請關注作者。
聯(lián)系客服